作者本人我:謝文生/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協會 秘書長
【敗部復活戰?!】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9月8日傍晚召開記者會,宣佈將辭去自民黨總裁職務;由於自民黨是自公聯盟的主要執政黨,因此他的辭職,不僅是總裁要進行改選,也意謂著日本首相勢必要換人,其意義重大,立刻成為國內外焦點。
自民黨本部也很快地公佈選舉時程,10月4日進行投票,有意參選者需在9月22日前拿到20位國會議員推薦書進行登記。最後共有五位參選人,依照登記順序,分別是小林鷹之、茂木敏充、林芳正、高市早苗及小泉進次郎。由於這五人都是去年跟石破茂競選總裁的競爭對手,得票數分是別2~6名,這次參選的五人就是扣掉上次的第1名及最後3名的參賽者,因此就被最大在野黨的代表(黨主席)野田佳彥揶揄說,這次的自民黨總裁選舉為「敗部復活賽」!(多少也有調侃這五人把第1名的石破茂推下台後,自己再上去比賽的味道!)

自民黨總裁選舉宣傳海報(自民黨官方臉書)
【投票規模、計票規則:全規格票數590張】
依照自民黨「黨則」及「總裁公選規程」,石破茂的任期是到2027年9月底,這次辭職後的選舉,新總裁的任期只有二年,也就是做完石破茂原先的任期!因此『理應』屬於『補選』。(照理有效票數『應該是』:295張國會議員票,加上47都道府縣各3張代表票總計141,合計436票。)
但是近年來每次遇到補選,是否要採黨員票比照國會議員票數的計算方式,都要吵半天,明明就是選舉規則寫得清清楚楚,改選跟補選計票方式不同,每年開黨大會卻也沒人提案修改,將改選、補選都採同一規則。這種既覺得不合理卻又不修改的現象真是奇特。
既然每次都要吵,這次自民黨中央的選舉委員會乾脆宣佈計票方式採『全規格』計算,也就是295張國會議員票,加上295張黨員算定票,有效投票數總計為590票。
不過,依照「總裁公選規程」,第一輪投票中若沒有任何人得票過半的話,則由得票數最多的前兩名進行「決選投票」(或稱第二輪投票)。此時的投票「總選舉人數」則改為295國會議員票,以及47都道府縣各1票,合計為342票。
47都道府縣的各1票的如何計算,援用去年我分析文的舉例,是比較進入決選的兩位候選人,在第一輪時於各該縣市的得票多寡做為判定的基準:例如是木村拓哉跟綾瀨遙進入決選,兩人在長野縣的得票數分別排第2位及第5位,則長野縣這一票在第二輪的計票中,判定為得票較多的木村拓哉之得票;餘以此類推。
此外,跟台灣的選舉方式不同,自民黨規定所有國會議員的第一輪投票都必須在東京自民黨本部進行,因為若需要進行第二輪投票的話,10月4日當天下午即可實施並進行開票,通常傍晚4或5點左右即可產生新總裁。
【史上最冷清、政見差異最小的總裁選】
這次補選,筆者觀察到各候選人的政見主要是集中在內政上,而且幾乎沒有出現「引發對立或爭議」的政見;即便是外交防衛部份,差異也不是很大;這個變化,部份日本媒體的資深政治線記者也注意到了。
儘管自民黨本身是「保守派政黨」,但在黨內還是有『相對自由派』及『相對右翼』的差異,例如從菅義偉政權換到岸田文雄政權時,雖然都還是自民黨政權,但媒體、學界則將之稱為「疑似政權轉移」,就是指同一政黨內的兩政權「路線還是有相當不同」。
但這次參選的五位候選人明明去年也都有參賽,為什麼不僅沒有去年那種「大鳴大放」;甚至在政見上,也有參選前與參選後自己修正自己政見的情形,但過往他們的主張明明不是這樣!今年大家的表現,連很多日媒都說很乏味,民眾的關心度似乎也不若去年那樣的熱絡?!
例如,去年明言「當上首相也一樣會去靖國神社參拜」的高市早苗,今年至今為止則沒有明確表態;例如去年主張「夫妻別姓」的小泉進次郎,今年則說目前黨的團結最重要,要以黨內的意見為意見;這兩例是最明顯的反差。
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今年各候選人不採取「差異極大化」的策略,而造成彼此之間差異有限的選情呢?我認為主要是基於三大因素:「拉下石破茂首相的內鬥過程難看,支持者期待黨要有團結形象」、「記取去年敗選教訓的策略修正」與「當選總裁後,需要擴大聯合執政對象的政策考量」。不論是哪一種因素,都是過去選舉很少見的現象,筆者根據長年對日本政局的觀察提出分析,並跟去年一樣也分析各候選人20名推薦人的屬性變化與意義,進而分析目前的選情。
【觀戰點1:One(All)自民,合演團結、溫良恭儉讓】
嚴格講來,石破茂政權的上台與下台其實都跟2023年爆發的「裏金事件(政治獻金回扣事件)」有關,這個事件本身其實跟石破茂沒有關聯;但因為有這個醜聞的發生而讓岸田文雄前首相不得不放棄連任總裁,才有石破茂得以在2024年終於在第五次上洛成功!
石破茂的當選總裁,遂即業力引爆了他過往跟安倍派及民間擁護安倍晉三人馬之間的恩怨,從他上任的第一日起,天天唱衰、巴望著他能成為「史上最短任期」的首相。
石破茂就任後隨即解散國會,進行了總選舉,去年10月的這場眾議院改舉,涉及裏金事件的議員落選者眾,嚴格講來也不能算到石破茂的帳上,但黨內外的安倍派人馬大多還是將這股怨氣全灌在石破茂身上。
選舉結果自民黨所獲得的席次,加上公明黨也未能過半,加上選民認為裏金醜聞跟石破茂無關,因此即使敗選,但各主流媒體的民調(包括長期支持安倍派的產經新聞)都顯示:超過五成以上的國民認為責任不在石破茂,自民黨的支持者中更高達六、七成贊成他續任首相。
但因為在野各黨彼此間不論是政策的差異或是各有算盤考量,最後未能推出共同的首相候選人來挑戰自公聯盟,因此石破茂以首相指名第二輪最多票的方式續任總理大臣。
眾議院的「少數執政」讓石破茂政權這一年來走得異常辛苦,這部份在下一章節再進做進一步解析。
今年7月的參議院定期改選,自公聯盟再度未能取得石破茂選前設定的標準:過半的席次(差3席),加上6月時東京都議員改選的失利,讓一般人都覺得石破茂或許會辭職。
沒想到石破茂第一時間不僅沒有辭職,反而宣佈還有美日關稅談判正進行到最後關頭,所以擬繼續政權。儘管並沒有明文規定,選輸就要下台,但基於黨內長期的政治文化,連三敗理應辭職。
石破茂的不辭職聲明,讓黨內外政敵炸鍋、紛紛跳出來撻伐,尤其是舊安倍派人馬、而且多是裏金事件涉案人的高聲抨擊,卻反而引發了國民及在野黨的大反彈,指責「讓自民黨形象大傷、造成敗選的不就是你們這些人嗎?怎麼有臉出來搞鬥爭、造反?」。
結果原本在7月底認為石破茂該辭職的低迷內閣支持率,卻反而在八月份各主流媒體的民調中全部呈現逆向反彈,連產經新聞的調查都指出自民黨的支持者也主張石破茂不必下台!
這樣的逆轉讓黨內要拉石破茂下台的聲音,立刻降溫,涉及裏金案的大物們紛紛噤口,改為暗中集結,一時之間大有潰散之象!
永田町有這樣一句名言:「一寸先は闇」,意思就是『政局的演變,下一步都難以預測!』
眼見黨內推動要求進行總裁選舉的連署人數,雖在暗潮中朝向過半逼近,但其實因上述原因而卡關。然而有位已退休的自民黨大老,平日就常以自己是石破的『後見人』身份自居(類似中文「監護人、後盾、指導者」這樣的意思,例如小泉進次郎的後見人,一般認為就是菅義偉前首相),為了幫石破茂化解危機,便邀集了一場以「小泉純一郎」前首相為名義的聚餐,事後對媒體表示餐會話題是「當年的郵政改革、解散國會總選舉、刺客」等話題,目的就是在要脅若是黨內現在繼續逼宮的話,搞不好石破茂會解散國會進行總選舉(指眾議院)。
結果這一招不但沒有發揮威攝的作用,反而激起黨內外的一陣喧嘩,連各在野黨都跳出來駡!
為什麼會反效果呢?因為這明明是自民黨內部的鬥爭,卻要解散國會把全國各政黨都拖下水,大家當然反彈;再者,眾議院去年10月才改選,至今不到一年,也沒有改選的『名份大義』,何況選舉「很花錢」,這點對所有人都適用。所以最後連黨內原本中立的或同情的大老都跳出來反對。這個解散國會的餿主意,卻反而形成了壓垮石破茂續任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個過程,其實民眾都看在眼裡,自民黨的支持者更是有「恨鐵不成鋼」的怒氣,雖然眾參兩院都未過半,已經成了少數執政,但國會議員總人數,不算公明黨,也都還比最大在野黨的立憲多了100多席,形勢仍然有足以翻盤的空間。
但選後到石破茂宣佈辭職的近50天裡,支持者沒看到各菁英領袖說出要怎麼改革?!只看到每天都在「黨內互打」!
儘管站在支持石破茂續任或認為石破茂該下台的角度來看,各有其立論之處,但是就自公聯盟在參眾兩院的席次都未過半的情勢來看,「全黨都有『不小心就會下野』的危機感」這點倒是有共識;而且也都很清楚支持者希望「全黨團結」的期待。
因此在從選前到選舉過程中,五位候選人都不斷強調這時候黨沒有分裂的本錢,紛紛喊出『One自民(一個自民)』、『All自民(全自民)』,在在都在表示此時此刻全黨「團結的重要」!深恐過度的對戰廝殺,會造成黨的分裂或支持者的反彈而轉支持他黨。
這就是為什麼當小泉進次郎陣營發生「網軍洗板」事件,小泉進次郎儘管事前不知情,但迅速承認並道歉後,其他4位候選人不僅都接受他的道歉,也沒有在這件事上大肆追究,就是當事人都知道,這不是適合「見獵心喜」的事件。
倒是在野黨及部份候選人的黨外及海外支持者在候選當事人都選擇離開這個議題之後,反倒在幾天後突然意識到要出來指責、直指小泉進次郎的不是,甚至要求他退選,完全都沒有搞清楚自民黨目前的狀態,根本經不起這個『內鬥折騰』!不然其他候選人是吃素長大的嗎?若這件事真的是有機可乘,會不大張旗鼓的利用嗎?!因為他們很清楚目前黨內外的氛圍,不僅要勝選,還要當共主,因此要留下團結的餘地!

在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辦的政見發表會,全體候選人笑容可掬(照片來源:自民黨官方臉書)
【觀戰點2:預留擴大執政聯盟的合作空間】
前文提到由於去年眾議院選舉後自公聯盟的席次未能過半,加上日本雖是兩院制,但眾議院擁有優位性,因此不論預算或法案的通過,都會以眾議院的結果為結果。
因此石破政權這一年來,就是case by case的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方式來一路挺進。例如去年底的追加減預算就是跟國民民主黨合作,今年的預算案就是跟日本維新之會合作。當然代價就是要法案的內容要配合對方政黨的意見作修正,無法像過去十幾年那樣,自民黨說了算!
這樣的政權運作經驗,是自民黨的經驗裡沒有過的,以前常出現的是參議院少數但仍能維持眾議院多數的政權,其實也都走得辛苦;更何況這次是眾議院少數執政。
為了政權能穩定持續,這一年來耗掉了石破茂的大量精力在內政上,以致他最在乎的安保反而只能交給中谷元跟岩屋毅去發揮,殊為可惜。
加上參議院的選舉又失利也未能過半,但拜在野黨各有算盤之下,新任的自民黨總裁仍然能在「首相指名」中勝出。
然而接下來的政權該如何能穩定前進,其實全黨大致都有共識,1)最優先當然是拉某一在野黨加入自公聯盟,讓執政席次在眾參兩院都是穩定過半的「擴大執政聯盟」模式;2)延續石破茂政權,以「case by case」模式前進。
但不論是哪種方式,跑不掉的就是要跟「主要在野黨」保持好關係,同時也要預留跟他們的政策彼此能有相容的空間。
因此問題就是要跟哪個政黨合作呢?這個答案還是要回到最現實的席次計算。下表是目前日本各政黨在眾參兩院及總議員席次分佈表。(截至2025年9月30 日)

各黨在眾參兩院議員席次表
要計算席次過半的話,眾議院需要233席,參議院需要125席。
但兩院的議長雖然都是自民黨籍,因為要議事中立,所以這2席目前是列在「無所屬(無黨籍)」。因此目前自公聯盟的席次,在眾議院是219,即便加上無黨的世耕弘成也只有220席,離過半還差『13席』;在參議院是121席,距過半還差『4席』。
有些網紅看到這次參議院選舉,參政黨席次大增,因此認為自民黨應優先拉攏該黨加入聯盟。姑不論對自民黨而言,接下來的戰略目標是要將選票從參政黨拉回自民黨這點不講,光是就席次來看,拉參政黨實在不具有「現實性」!固然參政黨在參議院有15席,但在眾議院『只有3席』。在具優越性的眾議院表決需要而言,參政黨的3席並無法讓政權可以「穩定前進」!
從上表各黨在參眾兩院所擁有的席次來看,不論是「擴大執政聯盟」或是「case by case」模式,符合「合作資格」的只有3個主要在野黨:立憲民主黨、日本維新之會及國民民主黨。
因為自民黨的新總裁仍然能成為首相的機率極高,加上兩院都少數執政的現實,因此任何勝出的新總裁都必須『要有能耐跟主要在野黨合作』這點,也成為具投票權的國會議員及黨員的投票考量。這點說來容易,做起來其實難度不小;石破茂這一年主要是拜他對政策的熟悉與論述的誠懇,讓他以非常辛苦的方式過每一關,由此可見『要有能耐跟主要在野黨合作』這點,有多麼不容易。
正因為少數執政,在預算或法案上,不再是自公聯盟自己說了算,因此五位候選人就不得不顧慮到上述三個主要在野黨平素的政策主張,為了要預留將來的「合作空間」,因此雖然目前是「黨內選舉」,卻也不得不用「調整」或「不把話講死」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政策,這也就讓五人之間政見差異相對去年距離不大的原因之一。
【觀戰點3:避免重蹈去年覆轍】
從今年的五位參選人去年也都參戰這點來看,可以知道「總理大臣」寶座對他們來說都是人生政途上必須攻下的天王山!所以徹底檢討失敗原因、修正再出發正是作為領導人該具有堅強韌性!
除了上述的「需要黨內團結氛圍」及「需要顧及主要在野黨政策」之外,第三個讓各候選人這次政見差異不大的原因就「避免重蹈去年覆轍」而做出的綜合修正!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選戰中,各候選人都相當程度「調整」了各自的政見。
簡單講,去年被認為過於偏右的高市早苗,這次在「靖國神社」、「對中、對韓外交」上,或者選擇不表態或者向自由派的方向微微靠近。
去年被認為過於自由派的小泉進次郎,這次對於「夫婦別姓」、「放寬解雇條件」等議題則選擇不表態,說要以團結為第一、以大家意見為意見。
去年疾呼「世代交替」需引發資深議員保持距離的小林鷹之也在陣營中,抬出浜田靖一、石井準一等大老加入陣營幫他背書;甚至過去一年都認為石破茂首相成立「防災省」是沒有必要的,但在參選後卻表達支持的態度。
候選人中最年長、70歲的茂木敏充,今年不僅宣告若當選內閣平均年齡至少年輕十歲,甚至跑去幼兒園作廣宣,來淡化他的年齡因素。
去年以「鞏固宏池會票源」為保守目標的林芳正,在最後獲得比預期還好的成績下,今年更是積極擴展關係,各方都認為他是匹「黑馬」,目前掌握票數緊跟在小泉及高市之後,屬於領先集團,甚至有機會進入第二輪決賽。

笑容燦爛的五位候選人(照片來源:自民黨官方臉書)
【觀戰要點:推薦人的意義】
根據自民黨的「總裁公選規程」,要成為總裁候選人須有20名以上的國會議員具名推薦,且不能重複。
成為某陣營的推薦人,除了名單會被公開外,若是支持的候選人未能當選,通常在新當選政權眼中,你就是「非主流派」,在往後該政權的時日內不僅難以入閣,也不易被安排黨政要職。
因此決定要擔任某陣營的推薦人,用日文來說,是需要有所「覺悟」的。
另一方面,從推薦人的分析,也可以看出該候選人的實力分佈與特質所在。過往的研究,通常是計對各陣營提出的20人名單去進行分析,包括幾項特點:
1)眾、參議院人數的分佈;
2)各派閥的分佈;
3)性別的比例;
4)推薦人當選次數的分佈;
5)其他如地域別、同期、專業屬性(國防、農林、法務等)等特質。
候選人通常會由以上這些比例,來向外界展現其實力遍及黨內各層或者偏向某個族群等訊息。
【觀戰點4:各陣營推薦人分析及報派選情資訊】
由於在帳面上,自民黨內的派閥「只剩下」志公會(麻生派),其他的都已宣告解散,但政治上人與人的關係並不會因為解散就彼此切斷往來,因為政治的世界也是社會的世界,人情世故都還在;當然也有貌合神離在同一派閥的也藉此之機趁勢分道揚鑣。
為了利於大家能有快速的理解,今年五位候選人的推薦人,請參看日本經濟新聞的「自民党総裁選2025、5候補の推薦人名簿一覧100人」連結。如前所述,儘管派閥大多解散,但人的關係仍具參考價值,因此我整理出如下對照表,讓大家可以看出各候選人去年跟今年(紅色,2025年)的推薦人分佈。派閥的比例我依照我比較細的分類法,因此跟日經略有不同,特此說明。

各候選人推薦人派閥分佈表
相對於去年國會議員還有370人,9位參選人、含推薦人總共會有189人直接捲入選戰,剩下的只有171人;今年則是總數295名議員中,參選人及推薦人總共105人直接參戰,剩下190票各方爭奪。
以下分述各候選人資訊,順序也是以9月22日登記的先後為依據。同時各候選人的部份,我也會分享朝日新聞9月30日發表、他們對自民黨國會議員的支持意向調查,根據調查所得出的各候選人「暫時的國會議員票數」,這僅供參考,不代表我的意見。
《小林鷹之》
1)20名推薦人的派閥分佈為舊二階派5人、麻生派4人、舊茂木派3人、舊安倍派2人、舊有鄰會1人、無派閥5人。
從對照表及推薦人名單中可以看出幾點,首先是支援他的派閥數目從去年的8個,集中為今年的6個。其次是小林鷹之目前是當選5回的眾議員,去年的推薦人裡只有1名當選5回,其餘通通都在當選4回(含)以下,固然是呈現「年輕世代」的特色,但也是嚴重的「世代失衡」。
今年的人選分佈顯然是檢討了去年敗戰的原因,因為過度強調年輕世,反而 推開了資深議員票。因此今年在推薦人名單上不僅有7名是跟他同樣當選5回的「同期」,名單上掛首位的則是選11回的浜田靖一,參議院部份也有豬口邦子及渡邊猛之,以及出陣式時現身的石井準一等當選3回的資深參議員。(參議員一屆是6年)
在眾、參議員的配比上,去年為18與2,是所有候選人中差距最大,暴露其在參院人脈的不足;今年則調整為16:4,可見其努力在補上過去人脈經營上不足之處;再者女性議員也比去年多1名,以他的健康陽光形象來說,似乎還是沒能拿到女性同盟的支持。
此外,名單上也有多達4人(若加上石井準一則是5人)是跟小林鷹之同樣屬於千葉縣選出的議員,去年則只有2名。
這份名單一方面非常明顯地修正了去年過於強調年輕世代而拿不到資深票所做的調整,以及參議院支持者的增加,突出了他爭取資深票源的企圖;但另一方面同樣千葉縣選出議員的人數增加,似乎反而暗示票源擴展的困境?!
另外去年支持小林鷹之的一股力量主要是來自安倍派的福田達夫等人,但因為兩次國政大選的結果,顯示「裏金議員」很容易成為「反助選」的因素,因此這股力量今年是否還是支持小林鷹之,值得觀察。
選戰總幹事則是跟去年一樣,由同為舊二階派、當選次數多一回的前輩松本洋平出任。
二階派今年也一樣在支持候選人上呈現分裂的狀態,派內大老中曾根康弘今年一樣去幫高市早苗,另一位去年落選但曾是二階派阿哥的武田良太則是支持林芳正,小泉進次郎那邊也有支持者,這也是小林鷹之選票擴展的困境,特別是派內外樣大名的長島昭久、細野豪志等人會不會跟隨石破內閣的中谷元、岩屋毅等國防族去支持林芳正呢?!
2)而在政策上,由於他跟高市早苗都是訴求自己的「正宗保守」的形象,考量去年高市早苗因為過度傾右而失去總理寶座的結果,今年小林鷹之便早早打出自己是「穩健保守」的意象!由於他跟高市早苗的支持者重疊,萩生田光一便早早暗示「他還年輕,今年未必需要參戰」,暗示他退出,但他還是出馬了。
也因為他跟高市票源重疊,所以他的拓展策略除了上述的訴求資深議員票以外,在光譜上他也企圖爭取自由派的選票,所以才會有前述過去一年都認為石破茂首相成立「防災省」是沒有必要的作為,但在參選後卻改為表達支持的態度。相信也是考量到石破茂的支持票很難流向高市早苗,因此有此策略轉換。
3)截至目前為止,各主流媒體的民調顯示,小林鷹之跟茂木敏充目前所掌握的票數,比較處於後段班的狀態。下圖是朝日新聞在9月30日公佈、他們向自民黨國會議員詢問的投票意向,小林鷹之目前獲得的票數如下,僅提供參考,建議大家還是多看看各家媒體的數據。

朝日新聞20250930
《茂木敏充》
1)20名推薦人的派閥分佈為舊茂木派13人、麻生派3人、舊安倍派1人、無派閥3人。
從對照表及推薦人名單中可以看出:首先是派閥來源跟去年一樣只有4個;而且名單裡舊茂木派去年14人,今年13人,相去不遠,可以發現他的人脈擴展似乎仍被受限在原派閥內。
女性人數倍增是改善的部份,但在參議員的部份則從去年6人降為3人,舊茂木派參院人數也從4人降為1人,是否顯示舊茂木派內眾、參之間不睦的問題在派閥解散一年後,跟他的距離相形更遠?!
此外跟去年一樣,他的推薦人除了舊茂木派的特點外,地緣關係仍是主力。今年有3位跟茂木敏充一樣是栃木縣選出,另有3位則是跟競選總幹事梶山弘志一樣(含)都來自茨城縣;在在顯示出他在票源擴展上的局限困境。
梶山弘志上次也是茂木的選戰操盤手,本身長期是無派閥,他跟茂木的關係主要是建立在岸田政權時,茂木是黨的幹事長,梶山是他的副手,雙方合作愉快,因此受到茂木的信任。
2)其實茂木敏充的能力算是非常強的,反應也非常快速,這點安倍晉三故首相生前也常稱道。在川普第一次任期時,茂木是日本的經濟談判代表,其交涉能力讓川普印象深刻,說他是「難纔的對手」!
但是茂木雖然身為派閥會長,但過去因為能力強,加上個性上常親力親為,因此如何擴展圈子一直是他的困境。檢討了上次的敗選因素,茂木去年就開播了YouTube,發表了226支影片,試圖拉近跟年輕人的距離。
此外如同前述,身為70歲最年長參選人,他除了跑去幼兒園表達重視年輕父母的負擔外,也宣稱若當選除了內閣會年輕十歲以外,也承諾會重用小泉及小林等若手議員來共同承擔大任
3)如前所述,截至目前為止,小林鷹之跟茂木敏充目前所掌握的票數,在各主流媒體的民調下,比較處於後段班的狀態。下圖是朝日新聞在9月30日公佈的自民黨國會議員投票意向,目前茂木敏充獲得票數如下,僅提供參考,建議大家還是多看看各家媒體的數據。

朝日新聞20250930
《林芳正》
1)20名推薦人的派閥分佈為舊岸田派8人、舊安倍派2人、舊二階派1人、舊有鄰會1人、舊石破派1人,無派閥7人。
相較於去年岸田派出了2位候選人,讓林芳正採取固守派內勢力的策略,支援派閥只有3股力量。今年上川陽子沒有參選的前提,加上去年林芳正選情比自己預期還好的情形下,可以看到他今年積極擴展的企圖與成績。在推薦人的派閥分佈不像去年集中在岸田派內(多達15人),今年支援他的派閥數目向上增加到了6個,可見相當有展獲。
在地緣關係上,只有一位跟他一樣來自山口縣,可以看到他人脈的開展性,跟前述小林及茂木集中自己選區所在縣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來自隔壁福岡的前二階派阿哥武田良太雖然去年落選,但仍深具影響力,這次支持他!而石破內閣裡的二位國防族阿哥中谷元及岩屋毅都公開宣稱支持他,暗示林芳正將承繼石破茂的路線,這或許會對林芳正在黨員票的部份有所助益。
在眾參比例上的調整上,從去年的10:10到今年的12:8,其實顯示的是從參議院轉換跑道到眾議院並且連任的林芳正,其勢力範圍相較去年有擴大了他在眾議院的人脈。女性部份從去年的0人到今年的1人,算是小小的進步之外,也顯示他在女性議員部份的關係還有相當的改善空間。
林芳正的操盤手也是跟去年一樣由擅長社會福利政策的田村憲久出任,在政策上對於林芳正有補強的作用。田村是近年才加入舊岸田派,在這之前他其實是石破茂水月會的核心成員,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林芳正的人脈佈局大致是以「保守主流」的系統為核心來展開;加上他曾經擔任過五回參議員、2回眾議員的關係,也是唯一具有兩院資歷的人,因此在參議院的部份,他具有其他候選人所沒有的人脈優勢。
2)在政策上,由於林芳正曾擔任過內閣裡六個不同職位的大臣,包括官房長官、外務大臣、防衛大臣(只有一個多月),文部、農業及經濟財政大臣等重要職位。其經歷特殊之處是過往經常緊急登板接替出包的閣員擔任大臣,而表現又不俗,加上他的生日是1月19日,因此便有「永田町119」的稱號,顯示其政策功力能耐!
比起去年的參選主要在鞏固勢力,還獲得意外好成績,今年的林芳正就比較是衝刺年了。加上前述石破內閣的核心都表態支持他,可以說他的背後有著岸田文雄與石破茂兩座大山為依靠。
林芳正曾當過日中友好議員聯盟的會長,因此被黨內外右翼人士貼標籤為「親中派」,但真正了解日本政治的人都知道,林芳正應稱為「知中派」,要講親哪國的話,他其實是「親美派」,跟美國的淵源甚深!2021年底他被起用為外務大臣時,包括台灣人熟知的松田康博、矢板明夫都曾發文說他不是親中派,在他卸任後。台灣的曹興誠先生也曾發文說在林芳正任內的表現,根本不能說他是親中派!(對林芳正有進一步興趣者,可以參看我的另一篇文章:令和未來首相系列(六): 林芳正:不易流行。長州第十位總理大臣?!(4-1),連結如下)
一個有趣的插曲是前幾天在一場民間主辦的政見會上,主辦單位忽然要求五位候選人用「英文」回答,結果只有林芳正跟茂木敏充用流利的英文回應提問,其他三人都用日文回答,高市則是在日文回答之前講了一句英文:「Japan is back.」。林芳正的流利英文透過網路傳播的效應,據說得到驚艷的效應,大家才知道他的英文好到這種地步!
他這次主推的政策大致就是延續岸田文雄、石破茂的路線。雖然選戰開始前他曾一度否定石破的某些政見,但出包之後立即調整、道歉說是表達不完整,重新修正講法。甚至近日還表達若當選首相,不排除請岸田文雄、石破茂擔任重要職務(歷史上有過宮澤喜一及橋本龍太郎卸任首相後再回任大臣的例子)。
3)如前所述,截至目前為止,林芳正去年表現出乎意料的好之外,今年也是一開始就展現出『黑馬』的特質。雖然外界多看好小泉進次郎跟高市早苗進入第二輪的機會大,但是目前各報的調查顯示,林芳正在國會議員票部份,甚至超前高市早苗一大截約20票,目前排在第二名;就看他在黨員票的部份能否吸收另一位人氣王石破茂支持者的青睞了!所以屆時小泉進次郎、高市早苗及林芳正三人當中哪兩位進入決賽,這幾天是關鍵!
下圖是朝日新聞在9月30日公佈的他們向自民黨國會議員詢問的投票意向,林芳正目前獲得的票數如下,僅提供參考,建議大家還是多看看各家媒體的數據。

朝日新聞20250930

各候選人推薦人派閥分佈表
《高市早苗》
1)20名推薦人的派閥分佈為麻生派6人、舊安倍派5人、舊二階派5人、舊有鄰會1人、舊茂木派1人,無派閥2人。
首先在派閥分佈上,從去年的以舊安倍派為主的4個勢力,到今年擴展到6股勢力,帳面上是進步,但也有其不得不的原因。
我們如果細看前面的推薦人分佈表,在第一欄的部份有去年跟今年各派閥議員人數對照,可以看到各主要派閥大約都減少10人上下,唯獨舊安倍派一口氣少了『42人』!
換言之舊安倍派在黨內的影響力從去年的4分之1強,變成今年的6分之1,這也讓高市陣營不能只依賴安倍派或黨內右翼人士的力量,必須要向其他派閥擴展不可!因此推薦人橫跨派閥數的增加,也有向黨內宣告她跨派閥的能耐!
其次,在前兩次選舉中,女性參選人除了高市以外,分別各有野田聖子及上川陽子;這次高市是唯一的女性候選人,因此她在推薦名單上擺上了5名女性,大有宣誓黨內女性代言人的意味!特別是5位女性議員裡有4位來自參議院部份,更是佈局上的高招。
當然,這跟他的操盤手、7屆參議員的中曾根弘文有關;他是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之子,其子則是現任青年局長中曾根康隆。中曾根弘文來自二階派,這次有5人出任高市的推薦人,可見對小林鷹之的殺傷力有多大,加上7回的參議員資歷,比起林芳正還資深,是少數可以跟林芳正搶奪的參議員票的重量級人物!
再者從地緣分佈上來看,高市的推薦人也跟林芳正一樣有散佈全國的跡向,這都在顯示其票源廣泛的目的。
前面提到由於舊安倍派的人數折損甚大,因此高市早苗的主力部隊除了舊安倍派安倍掛(另有福田掛,去年支持小林鷹之)之外,就是被認為比較接近右翼的「保守團結之會」。加上這兩次國政大選,支持者對「裏金議員」的反彈,因此高市這次的推薦人名單,相較去年多達13人涉案,今年則是乾乾淨淨,一位都沒有,這也是反省去年失利原因,所做出的大幅調整!
目前曾涉及「裏金議員」裡支持高市早苗的人,除了萩生田光一曾站出來表態外,其他的人都選擇低調不出頭的方式支援,相信這應該也是溝通後的默契,以免造成反傷害。
由於國會議員票數受限於諸多原因,目前擴展有限,但在黨員票的部份,去年不僅險勝石破茂,還海放小泉進次郎,這是高市的利多所在;因此高市陣營目前的策略是強攻黨員票,來補足國會議員票的不足。
2)在政策方面,正如同本文前半段所描述的,各陣營除了顧慮「黨的團結」與「主要在野黨的合作可能」外,也都根據去年的政策策略做了調整。高市早苗最明顯的調整就是在靖國神社參拜的問題上,去年明確表示當上首相也會持續參拜的說法,今年則至今未給予明確的答案,她表示因為目前不是首相所以無法回答。
另外在安保、外交上也不再像去年那麼強硬,也主張日韓關係的重要,也認為跟中國要好好溝通。嚴格講來,這樣的調整其實是正確的方向,她終於認知到「作為眾議員的高市早苗」跟「作為首相的高市早苗」是必須有不同的態度。隔壁李在明總統就是一個好的例子,展現了「總統李在明」的高度必須超越「議員李在明」!
高市這樣的調整,無疑的也是在向黨內自由派的議員喊話,要讓他們安心,「高市早苗首相」是有高度跟懂國際分寸的領導人!就算只是為了爭取國會議員票,她也必須做出這樣的調整!
當然這樣的調整也不是過去的支持者都買單,有些人接受她的「策略性調整」,也有人指責她有變節之虞;從選舉過程中對調整後的政策態度的一致表現來看,相信高市做出這樣的調整,她是有備而來的!
3)如前所述,目前外界多看好高市早苗跟小泉進次郎進入第二輪的機會較大。但是就高市的選戰策略來說,一方面去年在第二輪被石破茂翻盤的記憶猶新,再者目前在國會議員票部份去年領先林芳正一倍,今年卻反而還落後他一截,似乎暫列第三。
而在政治屬性上,偏偏林芳正跟小泉進次郎又比較接近,兩人目前都以石破茂路線繼承人自居,因此在第二輪兩人合作的機會頗大。
因此對高市陣營來說,即便可以進入第二輪,但是重蹈去年覆轍的機率不小,因此非得在黨員票這邊取得大幅度領先不可!
也就是要想盡辦法在第一輪就勝出,所以必須要拿到議員+黨員的296票以上。依各家報社的調查,高市早苗目前在議員票部份大約接近40票,尚未表態的也大約40票,因此在黨員代表票部份就必須拿到216~256票(依國會議員票數而定),難度其實不低。
下圖是朝日新聞在9月30日公佈的他們向自民黨國會議員詢問的投票意向,高市早苗目前票數如下,僅提供參考,建議大家還是多看看各家媒體的數據。

朝日新聞20250930
《小泉進次郎》
1)20名推薦人的派閥分佈為舊茂木派3人、麻生派3人、舊岸田派2人、舊二階派2人、舊有鄰會2人、舊菅派2人、舊石破派1人、舊森山派1人、無派閥4人。
必須說推薦人的派閥分佈,除了沒有舊安倍派/清和會以外,各勢力都有(儘管他父親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以前也是清和會的成員),而且依實力大小平均分配;在參眾比例上是15:5;在性別上是跟去年一樣4人,這份名單的呈現不僅刻意而且精準。
此外,今年的操盤手小泉找來的是舊茂木派、也是菅義偉政權時的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加藤勝信跟安倍晉三兩家有著二世代的交情,有通家之好;以前總被茂木派的人笑說他是『本籍安倍派』,因此找他來的目的就有向安倍派或右翼人士示好,表示小泉也能接容他們的意味。
再者名單上還有跟中谷元同為舊有鄰會代表的黨內重量級議員遠藤利明,他是岸田文雄兩次總裁選舉的操盤手,就可以知道他在名單上所代表的意義,更別說岸田文雄的心服木原誠二從上次到這次選戰都在背後提供協助。
名單裡的野田聖子,是黨內的女性議員的大姐大,從去年就支持小泉,固然票源有限,但還是有象徵意義。
此外,小泉進次郎來自神奈川縣的選區,該縣是大縣,神奈川幫議員人數不少,也多為台灣人熟悉,例如河野太郎、鈴木馨𧙗等人也都支持小泉。而石破茂系統的成員除了部份支持林芳正外,也有相當部份支持小泉,這就是目前為止小泉在國會議員票部份領先群雄的原因。
而在黨員部份,小泉本來在民間就甚有人氣,向來是助選王牌之一;去年因為選戰過程中的政策失言,而讓小泉在選戰後期失速,但還是拿到第3多的61票。今年會拿到多少票,我在下一段政策部份說明。
2)由於去年小泉在政策表達上荒腔走板的表現,讓他錯失進入決選的機會。那麼經過一年的臥薪嘗膽,是否有長足的進步?以及小泉在檢討去年失利的原因後,今年採取怎樣的應對策略呢?
根據我的觀察,特別是在小泉緊急登板接任農林大臣解決米價問題以來的表現,在政治作為上,他的確進步很多;比以前沈穩,也沒有太多的情緒表演(過去最常被詬病的就是愛哭)。但在政策上,我也想在選戰過程中看他是否成長?!
前面提到這次選戰由於要顧慮「黨的團結」與「主要在野黨的合作可能」,各候選人都調整了政策調性,變成『通通向中間靠攏』的氛圍,彼此間政策固然不同,但爭議的論點少了許多!
但沒有想到小泉進次郎在選前去拜訪了2009到2012年在野時期的前總裁谷垣禎一,請益當時他是如何帶領黨走過困境?!得到的答案是:「沒有自己,以黨全體的共識來團結,讓黨前進」!
結果小泉竟然以自民黨目前也是「解黨般的飄搖」狀態,因此他要效法谷垣禎一的精神,用台灣政治的用語就是「他要當桶箍,減少突顯個人意見,而是以眾人的共識為主來團結黨」!所以去年讓他失速的「夫妻別姓」、「企業解雇條件放寬」等極具爭議性的議題,今年通通封口,因為「要以黨的共識為優先」!非常技巧性地避開自己的弱點,就看黨員們是否買單了!
嚴格來講這時候的自民黨的確沒有什麼分裂的本錢,但他跟高市早苗的策略調整,卻也讓日媒傻眼!
也因為這樣的氛圍,才會出現日前小泉陣營中負責網路的牧島かれん辦公室下訂「網路洗板」事件,原本應是膛炸的嚴重危機,在小泉進次郎第一時間表示不知情並鄭重道歉後,其他候選人也都表示接受道歉並且不會再追究的態度。
3)目前小泉在國會議員票領先的態勢還在,而在黨員部份,各家媒體的調查,目前也是以高市跟小泉為領先群,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數據」,我是建議要特別是要看當中「自民黨支持者」的意向,會比較有參考性,畢竟這是「黨內選舉」,具有投票資格者的意向才有參考價值「全國支持度」在此時只會是『安慰劑』。
一樣的,向大家分享朝日新聞在9月30日公佈的他們向自民黨國會議員詢問的投票意向,小泉進次郎目前獲得的票數如下,僅提供參考,建議大家還是多看看各家媒體的數據。

朝日新聞20250930
【結語:冷靜看戲,不論誰當首相,台灣都要極力爭取】
在參眾兩院都是少數執政的情形下,對自民黨而言,這場總裁選舉目前呈現的是:明明是一場很重要,卻選得很平淡的選舉。
目前外界多看好高市早苗跟小泉進次郎進入第二輪的機會較大,但林芳正是黑馬。最後這匹黑馬是否有機會進入第二輪決選?是取代了小泉進次郎、還是高市早苗?大概是目前日本各界對這場選舉的定調。
以下兩張圖卡分別是9月30日的朝日新聞(綜合了上述各候選人的票數)及10月1日的每日新聞對自民黨國會議員投票意向的調查統計,數字不同,剛好可以供大家參考。

20250930朝日新聞

20251001每日新聞
還是要老話重提,日本是台灣重要的鄰居,既然台日友好,不論是誰當上首相,我們都要極力爭取新總理大臣對台灣的支持!而且這五位候選人的政治信條,加上日本目前國內的氛圍,真的『不會有把日本送給中國的親中首相』!
台日關係一直都在安倍晉三故首相打下的基石礎上前進,大家要對彼此都有信心!
最後推薦大家延伸閱讀對這場選戰不同角度的分析,是由前資深政治工作者,我的好友陳威臣來自日本現場的解讀文章!(本文結束;給加油請按最底下的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