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豚與鯨鯊的療癒感,看見生命修復與向外連結的力量 - 中華鯨豚協會救援計畫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曾經坐過賞鯨船,到外海看見一群海豚躍出海面。在船隻熄火後安靜地等待,期待著牠們樂意靠近我們。看牠們在浪尖翻滾,尾鰭拍打出一串串水花,好像在和我們分享屬於大海的喜悅。那一刻,時間不再只由手錶決定,而是由浪潮的節奏、海豚的身影,提醒我們生命還有另一種可能。能好好看到一場牠們歡樂的表演,就覺得那天很幸運,非常療癒。牠們那份不受拘束的自由與活力,總能瞬間洗去日常的疲憊。

也曾在宿霧的海域裡,和鯨鯊在藍色深處並肩而行。看著那龐大的身軀在水中優雅游動,身旁的魚群閃耀著讓人捨不得上岸的美麗光影,你也許會發現:原來,我們心底深藏的寧靜與讚嘆,會在這些宏偉的生物身上被喚醒。這些與珍貴生命的短暫相遇,為何總能給我們帶來如此強烈的「治癒感」?

​暫時「清空」自己,找回生命中的純粹

在水下的那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像是顆小水泡,渺小到可以被忽略。我是個旁觀者欣賞著海洋巨大的美好,這時候我誰也不是。輕柔的海浪把我身上所有的角色溫柔沖刷掉。可以不用是誰的母親、誰的妻子、誰的女兒,我就只是我自己。

那是一股巨大的寧靜,讓人渴望且難以忘懷。這份震撼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更是心靈深處對純粹生命力的渴望。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努力扮演好各種角色,可能是職場的專業人士、家庭的支柱、朋友間的傾聽者。我們給予、付出、承擔,卻常常感覺像一台長時間運轉的機器,表面上看來仍在工作,但內部的零件已經開始磨損,甚至有點鏽蝕了。我們渴望一個可以喘息的空間,渴望找到一種力量,能讓自己重拾過去的熱情。

這種普世性的消耗感,讓我們的內在能量持續流失。心靈空間就像一個年久失修的儲水槽,槽壁佈滿了日常壓力的鏽斑,無法給予我們需要的滋養和動力。我們多麼希望能像在海面下自在優游的生命一樣,找到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真正的修復,是向外的連結

或許我們需要的,是將目光從內在短暫移開。真正的平靜與熱情,往往是向外連結才能被喚醒。

當我們將注意力轉向一個更大、更需要溫柔對待的群體時,那種「被需要」與「給予」的感受,會意外地成為修復內在的最佳良藥。這份轉變,可以從關注一個一直想參與的「生命修復計畫」開始。

這個計畫,不只是修復一個實體的空間,更像是在提醒我們:每份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無論是人類,還是我們星球上其他珍貴的物種。當我們為一個比自己更宏大的目標付出心力時,我們正在間接地為自己的內心重啟連結、重塑價值。

中華鯨豚協會的「鯨豚加護病房」

這份重要的修復計畫,就是中華鯨豚協會正在推動的【北台灣鯨豚救援基地|救援池鏽蝕改建工程】。

中華鯨豚協會自 1990 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台灣重要的海洋生態守護者。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研究,更是當珍貴的鯨豚因疾病、擱淺或受傷需要協助時,唯一能夠即時提供醫療與照護的避風港。你可以將這個基地想像成海洋動物的加護病房。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位於北台灣的照護池因為長時間承受海風侵蝕與鹽分滲透,內部結構已經嚴重鏽蝕老化。如果這座病房設備鏽蝕、結構不穩,將會錯失許多寶貴的救援機會,甚至危及受救援鯨豚的安全。

​這項群眾集資專案的目標,就是要全面拆除並重建這個已經老化的設施,為海洋中的珍貴保育類動物,提供一個堅實、安全的重生之所。

參與這個計畫,正是我們練習「向外連結」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潛入深海,也不需要擁有專業的醫學背景,我們只需要一份最純粹的同理心與支持。

-重建信任與希望: 讓在海上受創的生命,能有一個安全、不會被二次傷害的環境。

​-傳遞溫柔的力量: 向世界宣告,我們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願意為守護非人類的生命而行動。​

-修復內在的「鏽蝕」: 當我們為鯨豚的重生盡一份力,內在的無力感也會被一種「我能夠改變世界」的行動力所取代。

這就是我們在尋求的「轉變」:當你感到內在能量枯竭時,試著將這份能量導向一個更高遠的目標。你正在協助修復的不僅是這個基地,更是我們與大自然、與生命間早已被遺忘的溫柔連結。

每一次的救援與重生,都是在提醒我們: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希望從未消失。如果你也想為自己、為這個世界,找到一個重燃熱情的起點,現在就是時候伸出援手,成為守護珍貴海洋生命的中華鯨豚協會的一份子。

​👉 中華鯨豚協會【北台灣鯨豚救援基地|救援池鏽蝕改建工程】守護珍貴海洋保育類動物

​🐬🐋🐳真正的熱情,始於我們願意為不屬於自己的美好而戰。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貝感幸福的沙龍
11會員
127內容數
貝感幸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30
臺灣有許多孩子放學後獨自面對空蕩的房間,情緒壓力龐大,尤其偏鄉更顯資源匱乏。蒲公英希望基金會透過群眾集資,擴展「希望學苑陪讀班」及「心情陪伴師」網絡,期望給予孩子安全、有溫暖的陪伴,讓他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Thumbnail
2025/09/30
臺灣有許多孩子放學後獨自面對空蕩的房間,情緒壓力龐大,尤其偏鄉更顯資源匱乏。蒲公英希望基金會透過群眾集資,擴展「希望學苑陪讀班」及「心情陪伴師」網絡,期望給予孩子安全、有溫暖的陪伴,讓他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Thumbnail
2025/09/25
人最放鬆的時刻,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注意力完整托住一件事」;只要心被裝滿,外界的噪音就淡了。這也讓我愈來愈確定: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休息,更是「能把心放回去」的地方。一個不催促你、也不評分你的地方,提醒你:你可以在這裡坐一下,諸事暫緩,先讓心安穩。
Thumbnail
2025/09/25
人最放鬆的時刻,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注意力完整托住一件事」;只要心被裝滿,外界的噪音就淡了。這也讓我愈來愈確定: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休息,更是「能把心放回去」的地方。一個不催促你、也不評分你的地方,提醒你:你可以在這裡坐一下,諸事暫緩,先讓心安穩。
Thumbnail
2025/09/25
我在的城市,今日陽光普照;但我不想、也捨不得把電視關掉。新聞從早到晚播著花東的畫面:泥水湧進街道,救難人員泥濘身影,車子一輛輛在水中沉浮,食物用籃子吊掛到樓上給困了一夜的居民⋯⋯我知道此刻自己還做不了太多,只是一直掛念著那個美麗的光復。
Thumbnail
2025/09/25
我在的城市,今日陽光普照;但我不想、也捨不得把電視關掉。新聞從早到晚播著花東的畫面:泥水湧進街道,救難人員泥濘身影,車子一輛輛在水中沉浮,食物用籃子吊掛到樓上給困了一夜的居民⋯⋯我知道此刻自己還做不了太多,只是一直掛念著那個美麗的光復。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