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我是秋,是一名在傳統產業工作多年的女性,身邊的朋友都說我過著「穩定的生活」。那種穩定,像極了一本裝幀精美的書,每一頁的內容、每一個章節的走向,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那些知道這裡發生什麼事的人,必須讓路給,那些知道得很少的人。還有那些比很少還少的人。最後是那些幾乎什麼都不知道的人。」—辛波絲卡
這段詩,在我的離職那天,突然間在我腦海裡浮現。我曾經以為,我就是那個「知道」的人。我知道我的工作流程,知道我的職位,知道我下個月的薪水會準時入帳。我精準地知道我的生活會如何展開,直到我選擇將這一切「知道」歸零。我發現,當我決定從一個熟悉的領域,踏入一個全新的未知時,我才真正成為那個「幾乎什麼都不知道的人」。而這份「不知道」,反而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與寬廣。
直到我即將步入婚姻,這個人生最大的「格式化」事件來臨。我開始質問:婚姻,難道只是將我的穩定複製貼上到另一個人的生活裡嗎?我要主動按下那個「格式化」的按鈕。從工作流程到內心世界,我要終結一份「已知」,讓自己成為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空白扉頁。
黑夜中的自問自答:當思緒不再是潮水

- 放下「已知」,才能擁有「未知」的空間 我發現,當我緊抓著過去的經驗不放時,我無法真正擁抱新的學習。我的大腦像是一個滿載的硬碟,裝滿了舊檔案,沒有空間儲存新的應用程式。轉職,就是一場格式化。它很痛苦,但卻是必要。我開始學習AI寫作,學習攝影,學習如何整理生活。過去的專業知識不再是我的束縛,而是我多元能力的基石。
- 提問,是最好的學習 過去的我,習慣給出答案。現在的我,充滿了疑問。我開始問自己:「這個AI工具能怎麼用在生活整理上?」「如何用照片說一個故事?」「為什麼我會對這個領域感到興奮?」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它們驅動著我,不斷去探索。
- 不確定性,是生活的調味料 以前,我害怕不確定性。現在,我學會享受它。每一次嘗試新事物,就像是拆禮物一樣。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但充滿了期待。這種不確定性,讓我的生活不再無聊,而是充滿驚喜。
- 失敗,只是另一種「知道」 我曾害怕失敗,因為它意味著我的「知道」不準確。但現在我明白,每一次的失敗,都只是在告訴我:「嘿,這條路行不通,但妳學會了這件事。」失敗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它讓我更清楚地「知道」,什麼是適合我的。
給在「結束與開始」之間迷惘的妳:讓螢火蟲指引
我們都渴望在黑暗中看見光明,在寂靜中尋找自己。但真正的光明,從來不是外來的月亮,而是妳決定將內心的「螢火蟲」釋放出來。真正的寧靜,不是世界停止轉動,而是妳的心靈不再被那些「不得不做」的瑣事所擾動。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離,而是妳能運用智慧,讓自己有權利選擇「不被困住」。「結束」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妳學會了質疑,學會了用科技解放自己的起點。
讓我們不再將時間浪費在那些「已知」的、重複的傳統流程中。將那些自動化吧!把節省下來的時間,投資在妳想成為的「那個人」身上。
文學補充:辛波絲卡的詩《結束與開始》
辛波絲卡(W. Szymborska)這位波蘭女詩人,擅長用日常生活的語氣談論生命中宏大而沉重的議題。她的《結束與開始》這首詩,表面上在講戰爭後的清理工作,但其實在探討**「遺忘」與「放下」。詩中提到那些「知道」發生什麼事的人,最終必須讓位給那些「不知道」的人,意思就是:新的生活必須建立在對舊有創傷的適度遺忘**之上。她不是叫我們麻木不仁,而是告訴我們,生命總要向前,清理和重建是必然的過程。這很像我們面對轉職或婚姻:我們必須放下對過去的執著,才能真正開始新的篇章。
科學補充:心流 (Flow) 理論
文章中提到「當思緒不再是潮水,而是數據流」,其實是一種心理學上的追求。心流是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種完全沉浸於某種活動中的狀態,伴隨著高度的專注和享受感。當妳的工作流程被自動化,不再被瑣事干擾,妳就能更容易進入這種心流狀態。這不只是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是一種內在的獎勵,讓妳感受到生活被自己掌控,從而得到真正的心靈寬慰。
在這條「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都是彼此最強大的隊友。你的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我的背後輕輕推了一把,讓我更有勇氣繼續前行。所以,別讓這份緣分只停留在文字上!
讓我們一起創造更緊密的連結:
❤️ 點個愛心鼓勵我:你的支持是我的動力~
💬 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你有類似的經驗嗎?或是想看什麼樣的題材?留言告訴我吧
✏️ 追蹤我的沙龍: 成為我的「獨家情報員」,掌握第一手生活情報!
🔗 分享這篇文章: 把這份能量,傳遞給你身邊需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