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窩DEMAA|數位生產力
大家好,我是 Jenny。延續我上個月和大家分享的「全球最佳作息表,你也會跟進嗎」主題,今天要和大家聊聊 Syracuse University 所分享《The Most Productive Way to Schedule Your Day》,讓每日都能發揮最高生產力的方法。
你說,發揮最高生產力重要嗎?如果你也有種感覺,在我們的日常裡,時間常常像沙子一樣從指縫溜走。一早醒來,通知跳不停、任務接二連三,到了晚上才驚覺:「我今天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好像又什麼都沒完成。」那麼這篇文章就會是你需要看的!
01 為什麼「生產力」這件事這麼重要?
生產力(Productivity)並不是做更多事,而是用最對的方式做對的事。透過 Syracuse University 的分享,我們可以看見,現代人最大的挑戰不是懶惰,而是被過多的中斷與任務切換消耗了能量。我們的大腦並不擅長多工,頻繁切換任務會讓專注力逐漸分散、思緒越來越雜。因此,想要提高生產力,關鍵不是塞滿待辦清單,而是要設計出能量與專注都能維持的節奏。同時這不關乎你是早起人(Early Bird)還是夜貓子(Night Owl),反而通通都適用。因為最重要的部份,是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高峰生產力節奏,並設計出能持續發揮的生活框架。
02 日常中,讓生產力自然發生的關鍵方法
當我們理解了「生產力」不只是完成更多任務,而是與能量與專注節奏的平衡之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讓這份平衡「融入生活」。Syracuse University 的分享提醒我們,真正持久的高效不是靠意志力撐出來的,而是來自於一套能自然被身體與習慣接受的運作機制。換句話說,與其拼命追求更努力,不如設計一個更順著你自身節奏的系統。以下這些方法,就是讓生產力能夠自然發生的關鍵策略。讓我們接續看下去。
① 找出你的高峰生產力時段(Peak Productivity Hours)
每個人的「黃金專注時間」都不同。有些人早晨精神最好,有些人則在深夜思緒最清晰。與其硬要模仿他人的作息,不如觀察自己在一天中哪段時間最能進入心流,並把最重要的任務放進那個時段。
② 採用分段式專注(Time Blocking)
長時間埋頭往往會讓效率下降。Syracuse University 推薦使用由 Francesco Cirillo 在 1980 年代創建 Pomodoro Technique,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番茄鐘工作法。經由 25 分鐘專注,5 分鐘短休息為一個單位,四個單位後再安排一次長約 20 至 30 分鐘的休息。 這能讓專注力保持新鮮,同時避免疲乏。
③ 限制干擾,打造專注環境
關掉不必要的通知、把手機放遠一點、設定勿擾時段保護你最有效率的時間,並且使用鬧鐘來作為行程前的提醒。如果你在家工作,甚至可以為你深度工作設立特定空間,例如只在書桌閱讀,不在床上用電腦,讓環境先行成為你提高效率的暗示。
④ 把任務打包處理(Task Bundling)
比起隨時切換任務,把性質相近的工作集中起來處理會更有效率。例如:上午專心做閱讀與研究、下午集中撰寫與整理資料、晚上再統一回覆郵件或訊息,這樣的安排能減少思緒切換的成本,讓你的心智能量更集中。
03 Syracuse University 提高效率的時間表
不同作息的人,節奏不同,但高生產力的核心都是相同,是把能量最高的時段用在最重要的事上。從 Syracuse University 分享的文章,我們可以看見他們還特別對於早起人與夜貓子兩種類型,提供相應提高工作效率的時間表,大家快參照起來使用。

Syracuse University|提高工作效率的時間表
04 三個提升生產力的小撇步
當我們學會用節奏與時間表幫助自己專注後,接下來,就可以透過一些更輕巧、實用的技巧,讓效率變得更貼近日常,也更容易維持。這些方法不需要大幅度地改變生活,只要加入幾個小步驟,並微調工作節奏,你就能在不知不覺中累積更穩定的專注力與產出。以下這三個小撇步,都是能讓你提升生產力的簡單祕訣。快都使用起來!
① 三件事原則
每天或每個工作段落(早上、下午、晚上)先訂三件最優先要完成的任務(不一定全部完成,但方向明確)。這樣即使整天被打斷,你仍知道該先聚焦什麼。
② 每週回顧+微調
每週抽 15 分鐘回顧自己哪幾個時段效率最好、哪些任務最拖延、哪種工作排法最順手。接著調整下週的模式與重心。這樣你的時間安排就不會是固定及嚴苛的,反而可以依照你的狀態逐週優化。
③ 打斷清單 / 中斷緩衝時間
許多時間,我們很常會被突發的事情打斷,例如同學找、同事問事、臨時電話、郵件通知等等,這完全是在所難免的。為此,你可以設置一個「中斷清單」。當你被打斷時,先在清單上記錄要處理的新問題(暫時不做),等到下個休息時段再處理。或者在日程中留出專門的小時段給「處理突發事項」。這樣不會隨時被拉走原先排定要進行的主線行程。
05 文末小小思考
你覺得自己一天中最有生產力的時刻是什麼時候?是無人打擾,思緒清晰的早晨?還是深夜寧靜、靈感湧現的時刻?又或者,那是你拿起筆、打開電腦、全神投入的瞬間?
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分享你最有生產力的時刻,會是在什麼時間?那時候你都在做什麼?也許,我們能在彼此的回答中,找到屬於自己時間安排及最有效率時間的靈感!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啦,期待下一篇的分享,祝福大家都有個美好的一天!喜歡窩DEMAA(OS: 就是取自”我的媽啊“的諧音)的朋友,歡迎按讚追蹤分享,也歡迎加入 數位生產力 IG 和 FB 社團,就能在第一時間收到最新的生產力工具介紹。最後想提醒大家,最有生產力的一天,不是塞滿待辦的那一天,而是你的心智、身體與時間節奏和諧共鳴的那一天!另外,歡迎大家隨時瀏覽 窩DEMAA網站,會有不定時地更新!
☸ 窩DEMAA x 數位生產力
|FB|IG|Tiktok|Matter|Popdaily|Line|

窩DEMAA x 數位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