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早年的兩段感情,總計生下五個孩子,三十八歲那年,經媒人介紹與一位擔任警察、年長春華十五歲的男子阿興結婚。阿興與前妻育有八個孩子,春華嫁給阿興之後,注定要做八個孩子的後母。從前的人有一句話,「後母若能做,狗屎都能吃。」可知,後母心石磨心。
這樣的日子過了十多年,有一天,春華真心覺得熬不下去,朋友為了寬慰她,帶她去聽老智者演講。演講結束後,春華跟老智者哭訴,「我命很不好,嫁三次,一次比一次痛苦,我先生也不站在我這邊,我做得要死要活,已經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我真的很想離婚。」老智者輕輕拍美華的肩膀安慰,「既然遇到了,把心打開,甘願做歡喜受,這幾筆感情債我們不知欠了多久,今天終於有機會一筆勾銷,我們要用歡喜心去接受,越歡喜越容易還,越不甘願越算不清。」
春華聽進去了,不再抱著「受苦」,或「受罪」的心情做事,孩子有沒有感謝、有沒有接受、有沒有善解,都跟她無關,她只確定自己付出得很甘願、做得很心安理得就好了。沒有期待,沒有傷害,有時孩子突然一個正面的回應就讓春華感動一整天。因為放下身段、聲色柔和,孩子感受到春華的改變,自然而然不再與她對峙和蓄意作對。那時春華才明白老智者說的,「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春華隨即投入公益領域轉念修心,七八年之後,阿興也退休了,她希望阿興跟她一起做志工,卻被阿興拒絕。有一天,春華對阿興說,「我已經找到一條明路,我要全心去做,我們的孩子也長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不願意同行,就放我一條生路,讓我離開,我們各自珍重。」阿興聽春華這樣說,眼淚當場掉下來,沒有春華陪伴,他也活不下去。為了晚年有伴,阿興決定與春華同行善道,一起做志工。
投入公益後的阿興,氣自己太晚加入,若能早個十來年該有多好。每天都在醫院做志工的阿興,做得法喜充滿、心開意解,病例室的志工阿喜說,「阿興爺爺二十多年來風雨無阻,已經九十高齡的他腿力依舊強健,送病例上上下下東奔西跑都不會累,永遠笑咪咪迎接所有人。」阿興很感謝太太春華帶他走入寬廣的慈善世界,讓他懂得懺悔年輕時所犯下的錯誤,用餘生彌補,也用餘生自修自得、自耕福田。
#夫妻同修
#甘願做歡喜受
#自修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