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明,這是我根據手頭資料,請CHAPGPT幫我整理分析的結果,希望可以幫大家了解一下DDR4現象)
三星HBM良率現況與擴產原因
三星電子在高頻寬記憶體(HBM)領域面臨良率瓶頸。據業界消息,三星第六代HBM(HBM4)所採用的1c製程DRAM良率一度僅約35%,遠低於競爭對手SK海力士的80% 。這意味著三星在相同晶圓投入下能取得的合格HBM晶粒數量大幅落後,需要投入更多產能才能追上需求。同時,AI應用帶動的HBM需求激增促使三星加速技術攻關,近期傳出1c DRAM良率已突破50%,並可望迅速爬升 。儘管仍落後於主要競爭者,良率改善結合擴產計畫,顯示三星決心在HBM市場「絕地反攻」 。為滿足AI市場暴增的記憶體需求,三星積極擴充HBM產能,優先供貨給NVIDIA、AMD等AI加速器客戶 。根據Yole的預測,AI用途HBM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170億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98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33% 。面對這樣的商機和壓力,三星計畫在平澤P1廠將HBM月產能擴至20萬片晶圓(預計2026年Q2),以彌補良率不足並搶佔市場 。總而言之,三星HBM良率偏低迫使其以擴產「換取」出貨量,再加上AI時代的強勁需求和高單價誘因,使三星不得不加大對HBM的投注。此舉意在提升自家HBM供貨能力,縮小與SK海力士的差距,同時把握高階記憶體市場的爆發性成長。
三星DDR4生產調整決策的背景與毛利率因素
三星此次調整DDR4產線,核心動機在於產品結構向高毛利項目傾斜。DDR4屬於上一代DRAM產品,在價格和毛利率方面都遠不及新一代。隨著市場主流轉向DDR5及HBM等高性能記憶體,DDR4被視為“雞肋”:需求逐步下滑、獲利空間有限 。三星等原廠因而將寶貴的晶圓產能優先投入毛利更高的產品,例如AI伺服器用的HBM和高階Server DDR5 。有消息稱,三星在停產DDR4後將生產資源集中到DDR5與HBM上 。這背後的商業邏輯很明確:透過縮減低利潤產品(DDR4)的供給,把產能轉投報價更高、附加價值更大的記憶體。
毛利率因素在這次決策中扮演關鍵角色。美光科技高管就曾指出,新一代高價產品對毛利提升效果顯著,該公司季度毛利率改善就部分歸功於高利潤的雲端記憶體產品,特別是HBM銷售增加 。SK海力士的例子更凸顯此趨勢:2025年第一季SK海力士DRAM業務營業利潤率高達42%,並預期2025年HBM銷售額將占其記憶體收入的一半以上 。這說明HBM等高階產品的盈利能力遠勝傳統DRAM。因此,三星調降DDR4產出乃情非得已之舉:在整體產能有限的情況下,寧可生產每顆利潤更豐厚的HBM/DDR5,也不願浪費產能在利潤微薄的DDR4上 。
當季停供DDR4對市場的突發性影響
三星對DDR4產線的縮減來得相當突然,對市場造成明顯衝擊。據報導,三星在未充分預告的情況下即於當季大幅調整DDR4供貨策略,引發供應鏈緊張 。今年4月市場傳出三星通知PC製造商將於年底前停產DDR4,6月停止最後接單 。儘管三星官方未明確證實,但DDR4減供的連鎖反應已立刻浮現。TrendForce集邦諮詢指出,三星、SK海力士、美光陸續發布DDR4終止供貨(EOL)通知後,買方開始搶購備貨,導致4~5月DRAM現貨市場供給驟緊,價格大幅上揚 。也就是說,DDR4供應缺口在當季就迅速擴大,市場措手不及。
此突發性供給收縮直接導致2025年第三季DDR4出現嚴重缺貨。DDR4價格隨之飆漲並呈現異常行情:不僅單月漲幅創新高,甚至出現DDR4價格反超DDR5的罕見“倒掛”現象 。業界人士稱,正常情況下舊世代產品價格應逐步下滑,被新產品取代;但在第二季後供需關係急劇失衡,DDR4報價一路狂飆 。例如今年6月中,DDR4 16Gb晶片現貨價單日跳漲近8%至約9.25美元,超越同期DDR5 16Gb晶片價5.9美元,讓業界驚呼十年未見 。可見,三星當季削減DDR4供應的決策,彷彿拔掉了市場最後的安全閥,使第三季DDR4市況出現供不應求的劇烈轉折 。
其他廠商是否受益或跟進減產
事實上,不只三星,其他兩大DRAM廠美光與SK海力士也在同步退出DDR4市場。繼韓系兩大廠相繼釋出DDR4停產時間表後,美光於今年6月證實已通知客戶DDR4將在未來2~3個季度內停止出貨 。SK海力士則宣布DDR4生產線將逐步關停,把資源「全力押注」DDR5和HBM等高端產品 。換言之,全球市占超過95%的三大廠正齊聲淡出DDR4,優先生產次世代記憶體 。這種供應端的集體撤退帶動了DDR4漲價潮,也意味著沒有主要廠商願意增加DDR4供給來填補缺口。
在此情形下,各家廠商皆有一定受益。首先,減產讓DRAM產業擺脫低價惡性競爭,有助於價格止跌回升,提升整體營運。美光高層坦言DDR4停產短期將造成“嚴重缺貨”,但也透露公司DDR4庫存正分配給需求最迫切的客戶 ——這意味美光能以更高價格售出有限庫存,改善利潤。SK海力士同樣透過聚焦HBM等產品維持高獲利率 。可以說,三大廠默契式地減產DDR4,達到了控制供給、抬升價格的效果,原廠端的盈利狀況因此大幅改善。此外,退出DDR4也讓其他競爭者看到了商機:例如專注利基型記憶體的台廠在DDR4短缺中成為“大贏家”,南亞科、華邦電等8月營收顯著回升,平均售價上漲且存貨跌價損失回沖,第三季終於有望轉虧為盈 。甚至有傳聞稱,南亞科破天荒增投DDR4舊製程產能,因其DDR3+DDR4營收占比高達八成,看好DDR4後續龐大商機 。總體而言,其他廠商大多選擇跟進減供來維持市場秩序,並藉由價格上漲直接或間接受益。
DDR4需求者的轉向與搶料連鎖效應
DDR4供應驟減後,下游需求方也展開一系列自救與調整。首先是搶料潮的出現。在原廠EOL消息傳出後,許多PC、伺服器OEM廠商為防止斷貨,開始瘋狂加碼採購DDR4庫存 。TrendForce指出,今年4~5月買方紛紛提前備貨,導致DDR4現貨市場供貨緊張,價格連連上漲 。6月中旬甚至出現所謂“神秘買盤”大舉掃貨的情況,被解讀為OEM/ODM廠正全力鞏固DDR4貨源 。有傳聞稱,部分客戶為了鎖定長期供應,不惜與記憶體廠簽訂長約,甚至提出長達6年的訂單預估 。這種罕見舉措反映出下游客戶對DDR4後續供應的深切憂慮,搶料風潮由此蔓延整個產業鏈。
然而,面對高漲的DDR4價格,下游客戶也不得不考慮轉向替代方案。部分終端開始加速DDR5平台的導入。由於DDR4價格飆升甚至高於DDR5,同規格產品出現“價格倒掛”,許多消費級市場被迫提前轉投DDR5,以降低成本 。TrendForce調查發現,企業級客戶對高價DDR4已產生強烈抵觸情緒,除了零星急單外,大多數都不願在高位大量接貨 。對PC廠商而言,與其高價買DDR4,不如加快產品設計轉向DDR5。因此DDR5的採購需求被提前引爆,甚至連DDR5現貨也因為DDR4缺貨的溢出效應而一度難尋低價資源,價格隨之上調 。另一方面,一些對平台穩定性要求高的垂直行業(如工控、安防等)短期內無法用DDR5替代DDR4 。這類剛性需求客戶只能接受漲價並積極囤貨,或者與供應商協商未來的保供機制,反而進一步加劇DDR4供需失衡。總體來看,DDR4停供引發的**“蝴蝶效應”**一方面是庫存爭奪戰,另一方面則是市場加快汰舊換新的節奏。
DDR4價格與供需變化的實際數據與圖表
第三季DDR4市場供需關係出現戲劇性逆轉,價格數據可作明證 。2024年下半年DDR4還處於供過於求、價格下滑的通道,然而到了2025年上半年,因供應端減產疊加AI帶動需求,DDR4價格指數大漲。據CFM閃存市場報告,2025年年初至6月,DRAM市場綜合價格指數上漲了約47.7%,其中6月份單月就跳升19.5% 。TrendForce統計亦顯示,5月份DDR4現貨價單月急漲53%,創下2017年以來最大漲幅 。具體產品方面,DDR4 8Gb晶粒在2025年第一季時價格低至約1美元,到了第三季已逼近6美元,飆漲近五倍 。DDR4 16Gb晶粒漲勢同樣驚人:從3月末每顆約3.95美元起漲,至6月下旬一度衝高到12美元左右,短短一季內暴漲兩倍有餘 。如此超乎常理的漲幅使DDR4價格在年中超越DDR5——6月下旬DDR4 16Gb現貨價達12美元,而同容量DDR5僅約6美元,前代產品價格竟翻倍高於次代 。

供需數據也印證了市場的吃緊。美光預警DDR4缺貨將日益嚴重,預計2025會計年度下半年DDR4收入將降至總營收的個位百分比 。TrendForce預期DDR4供不應求局面至少持續至年底,第三季PC/消費端DDR4合約價季漲幅可達40%~45% 。反觀新一代DDR5因產能相對集中,第三季價格漲幅較溫和,形成新舊產品價格分化的局面 。截至9月,DDR4 8Gb平均現貨價仍高達5.868美元,為年內高點 ;DDR5 16Gb平均價約6.927美元,年初至今漲幅約40% 。這顯示儘管DDR5需求增強,但DDR4供給收縮的影響更為劇烈。總體而言,DDR4在2025年中的價格飆漲與供需緊俏,已重回2017~2018年記憶體超級循環的榮景水平 。對產業鏈而言,這既是結構轉折的陣痛,也是利潤重新分配的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