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蘭潭是一座歷史悠久且風景優美的水庫與風景區,位於嘉義市東區,蘭潭原是三百多年前由荷蘭人開鑿的水塘,因此又被稱為「紅毛埤」,當時主要作為水軍操練與灌溉農田之用,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後來改建為水庫,並持續作為嘉義市的民生用水。
在過去,蘭潭曾頻繁發生溺水意外,因此也流傳著不少神祕傳說與靈異故事。根據媒體報導,光是 2000 年到 2007 年間,蘭潭水庫就發生了 47 起落水意外,造成 42 人不幸罹難。近年來,媒體也持續記錄到多起浮屍事件,顯示蘭潭的落水意外頻率確實偏高。
近期發生的溺水意外有:
2025 年 4 月 18 日,嘉義蘭潭水庫發生一起不幸的浮屍事件。一名年約 30 多歲的男子被發現陳屍於潭中,由於身上沒有任何身分證件或遺物,警方仍在進行身分查證。 這起意外再次引發人們對蘭潭安全的關注。報導指出,市府為了預防類似悲劇,已在蘭潭裝設「水域型AI人形辨識系統」,有效降低了落水意外發生的可能性。不過,警方研判這名男子落水的地點並不在系統監測範圍內,導致這起意外。
2025年5月5日: 報導了一名失蹤的66歲男子,後來被發現陳屍在蘭潭水舞區。
2025年9月15日:在水庫淨水廠抽水站旁發現一具男性浮屍。死者為 54 歲黃姓街友,經檢警相驗後確認無明顯外傷,初步研判死因為溺水,死亡時間約在 2 至 3 天前。此事件再度引起當地社會的關注。
在眾多溺水事件之中,最令人感到詭異的一起,是發生在 2019 年 9 月 9 日,一對情侶的溺水事件。
事發於當日凌晨,22 歲的黃姓男子與 17 歲的洪姓女友騎機車前往蘭潭水庫堤防邊約會。監視器畫面顯示,兩人依偎在一起,甚至比出愛心手勢,氣氛甜蜜融洽。隨後兩人短暫離開堤防,後又再次返回。此時,洪女直接躺在堤防上,而黃男則翻越堤防,走向水域,最終消失在鏡頭中。不久後,洪女也起身,步上同樣的路徑,隨即消失在水面方向。
當天晚間,洪女的遺體在水面被發現;隔日,黃男的屍體也在水庫內尋獲。警方調查發現兩人體表皆無外傷,初步排除他殺,研判死因為溺斃。家屬一致表示兩人沒有尋短的動機,事件至今仍留下許多未解疑點。
長年以來,蘭潭因頻繁發生自殺與溺水事故,累計超過百人葬身潭底,因此被嘉義乃至於全台視為「最陰的水庫」。當地甚至流傳一句俗諺:「蘭潭沒加蓋」,形容這座水庫宛如沒有蓋子的深潭,任憑生命滑落其中,象徵這裡是容易溺水的的危險地帶。
在這樣的氛圍中,蘭潭旁的一座涼亭,更被認為是水庫中最陰森的地點。據說,過去救援人員在打撈溺斃者後,常會將遺體暫時安置在涼亭或一旁的倉庫,等待警方處理。日積月累之下,這個地方染上濃重的陰氣,成為亡魂聚集的所在。
許多人聲稱,夜晚經過涼亭時,會聽見低沉淒厲的哭泣聲與難以辨識的呢喃,有時甚至能見到模糊人影在暗處緩緩飄過。當地居民也表示,走過涼亭時,往往會感到突如其來的寒意,或被一股無法言喻的壓迫感籠罩,令人毛骨悚然。
如此頻繁發生溺水事故,蘭潭也因而流傳著多起靈異傳說與詭異事件,以及一些精怪傳說,成為了靈異熱點,其中比較知名的傳說有:
「魚精抓交替」傳說,是蘭潭非常著名的靈異傳說。據說,蘭潭水庫的潭底住著一條巨大的鯉魚精以及它的手下。這些大魚並非普通魚類。傳聞中,若有人在蘭潭釣起一條大魚,便意味著魚精的手下被奪走了。為了補償失去的部屬,魚精便會以抓走一條人命作為補償。因此,每當有人釣到魚精的魚兵魚將,不久便可能會有人在潭中失蹤,溺斃。這種「一條大魚換一條人命」的說法,也被當地人用來解釋蘭潭頻繁發生的溺水與自殺事件的原因。
「人面魚」是台灣廣為流傳的都市靈異傳說,而嘉義蘭潭被認為是該傳說的發生地之一。故事描述幾名釣客在蘭潭釣魚,其中一人釣到一條大魚。他們便在岸邊將這條魚烤熟後開始食用,
突然聽到一個蒼老女子的聲音,起初,他們找不到聲音的來源,但女子的聲音再次響起:「魚肉好吃嗎?」這次,他們驚恐地發現,在架上已經吃了幾口的魚身上,浮現出一張如老太太般的模糊人臉。眾人當場驚恐萬分,甚至有人當場嘔吐。事後,更傳出釣客中有人在睡夢中神秘死亡,死因不明,為這事件增添了更加詭異的色彩。
而白蛇傳說,主要源自蘭潭當地居民與探險者的描述。據說,在蘭潭水庫旁的一處洞穴,曾有人目擊到一條巨大的白蛇或白蟒,這條神秘生物被稱為「大白蛇」,在當地流傳已久。傳聞,洞穴內部有上鎖的門,甚至曾發現一面破損、彷彿帶有符咒的八卦鏡。探險者表示,這裡可能是防空洞或彈藥庫,和另一個山洞相連,內部潮濕而回蕩著水聲,讓每位進入者都感受到濃厚的陰森氣息。
蘭潭,在月光下泛起幽幽的波光,水底深處似乎隱藏著無數未曾揭開的秘密。那些傳說是否還依舊在黑暗的潭水中?
而那座凄涼的涼亭,究竟只是冰冷的遺體暫存處,還是那些靈魂聚集之處?
喜歡今天的故事嗎?歡迎按下喜歡、訂閱,別忘了,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