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書有一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在閱讀巴菲特的書籍時,我發現巴菲特的投資策略,主要核心為「公司價值」與「市場心理」。
他強調評估企業的長期內在價值,並在市場情緒恐懼時,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入、長期持有。也就是「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然而對於一般散戶而言,多半還要兼顧主業與家庭,要在有限時間裡同時學習與分析,確實難以達到專業投資人的深度。
而用來評估合理股價的「本益比」也並非萬能。
有些公司本益比高得嚇人,以價值投資角度看似要避開,但那往往是因為市場正在反映「未來的成長力道」。
這類公司若能在成長初期進場,反而能搭上長期上漲的趨勢。
那該怎麼判斷公司是否具備高度成長性?
我認為關鍵在於:結合「價值」與「技術」,讓兩者合一。
————
價值投資講的是企業體質、經營邏輯、資本報酬率、現金流與護城河。
這是公司的真實力道,屬於「內在價值」的穩定面。
若沒有這一層,再會畫線畫趨勢圖,也不過是被市場情緒牽著走。
技術分析則是觀察資金與群體心理的波動軌跡。
當價值是「潛能」,技術就是「發動」。
主力若要拉抬一檔好公司,一定會在技術面留下訊號:量縮、震盪、突破、再測試—這些都是資金流的語言。
沒有價值觀的技術分析,會變成追漲殺跌。
沒有技術判斷的價值投資,會變成被套信仰。
價值投資講的是「安全邊際」:逢低加碼、長期持有。
技術分析講的是「主力資金」:觀察趨勢、順勢操作。
當兩者合一時,
你能看見主力何時要發動「好公司」,
並在價值提供的信心、技術發動的時機下,
讓風險最小化,資金效率最大化。
📈 #價值與技術的融合
💡 #從信心到節奏
🧘♀️ #市場的修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