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選擇投資策略時,第一個問題是「哪種方法報酬最高?」
但事實上,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能走得最久、回報最高的方法。
(上一篇有討論到三種不同的策略選擇,請參考:《不同投資性格的最佳解》)究竟自己適合哪一種投資策略,可以先從以下四個面向檢視:
- 時間配置(Time Availability)
- 若平時有工作或生活瑣事纏身,無法長時間盯盤,偏向「價值投資」或「股息成長」會比較合適。
- 若能每天抽出時間觀察盤勢,並且有紀律執行,則可考慮「動能交易」或「波段操作」。
- 資金規模(Capital Size)
- 大資金操作時,低周轉、高確定性的策略能降低波動風險。
- 小資金或想加快資金累積速度,可嘗試高周轉策略,利用資金效率滾大本金。
- 風險承受度(Risk Tolerance)
- 能承受短期虧損、心態穩定的人,適合較高波動的動能策略。
- 若心理壓力大、遇到下跌容易恐慌,應選擇波動相對小的長期持有或存股策略。
- 性格特質(Personality)
- 喜歡深度研究企業、享受等待價值被市場發現的過程,適合價值投資。
- 熱衷市場節奏、享受快節奏進出場的挑戰,適合動能交易。
- 希望穩定現金流、不追求爆發性報酬,適合股息成長策略。
💡 還有一種可能性:混合型策略
其實,策略不一定是「非黑即白」。 例如:
- 80% 資金長期持有價值股,20% 資金進行動能操作;
- 平時存股收股息,遇到趨勢行情時用部分資金追隨動能;
- 透過「核心持股+衛星持股」的配置,同時兼顧穩健與靈活。

最終的關鍵,不在於你用的是哪種策略,而在於——你能否長期、穩定、紀律地執行下去。
對我來說,股市不是硝煙四起的戰場,而是一座無形的修鍊場。
每一次進出場,都是一面反映自己內心的鏡子——照出你的耐心、貪婪、恐懼與紀律。 懂得自己的人,才能走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