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換手率=成交量 ÷ 流通在外股數(×100% 為換手率)——透過「量」判斷主力是否在吸籌、洗盤或出貨,能幫你判斷進出場時機與風險。
使用說明
- 把換手率視為「籌碼流動的速率」。高換手不等於買盤強勢,必須搭配股價型態(價)與當日收盤表現(漲/跌)一起解讀。
- 優先配合趨勢與均線(例如 20 日均線)做篩選:上升趨勢中出現放量換手,訊號強度較高;高檔換手則提高警覺。
- 風險控管:任何訊號都要搭配停損與倉位管理(例如單檔不超過總資金 3~5%)。
換手率實戰 SOP(標準作業流程)
每個步驟包含:觀察指標 → 判斷標準 → 實務動作
步驟 1 — 篩股(環境與條件)
- 觀察指標:日線趨勢(20 日均線方向)、是否處於低檔橫盤或高檔區、過去 20 日平均換手率。
- 判斷標準:
- 初級候選:過去 20 日股價在均線上方或剛突破均線。
- 排除條件:股價在高檔(歷史高位附近)且技術面顯示弱勢。
- 實務動作:把候選股列成 watchlist(每日或每週更新),優先追蹤低檔盤整但「近期換手突然放大」的股票。
步驟 2 — 量價確認(主力進場訊號)
- 觀察指標:當日換手率、當日成交量與前幾日比較、當日收盤價相對於當日 K 棒(收紅/收黑)。
- 判斷標準(主力進場的信號):
- 低檔盤整後出現「放量上漲」,換手率落在 5%~10%,且收紅且收盤價接近日高 → 強烈進場訊號。
- 若相同放量但收黑或收在中段,訊號較弱,需等待確認。
- 實務動作:將該檔標記為「可買入」,小額試單(例如目標倉位的 20%),設定短期停損(例如 5%-8%)。
步驟 3 — 洗盤判斷(尋找加碼時機)
- 觀察指標:股價在盤整區、每天換手率穩定約 3%~6%、均線不明顯下滑。
- 判斷標準:
- 若股價不漲不跌但換手率持續(代表主力高出低進),屬於「洗盤」格局,有機會在量縮後放量突破。
- 量縮→再放量突破時為理想加碼點。
- 實務動作:持股者採「分批加碼」策略(例如分 2~3 次),每次加碼後都重新評估支撐與停損位置。
步驟 4 — 高檔巨量警示(出場或減碼)
- 觀察指標:短期內換手率暴增(例如單日換手率 > 20%)、當日量大但股價收黑或高檔震盪。
- 判斷標準:
- 若在高位出現 >20% 換手且收黑,極可能為主力出貨或短線翻空訊號。
- 若換手高且收紅、且隔日追量配合 → 可視為持續資金進場,但要非常謹慎。
- 實務動作:在高檔巨量且訊號不利時採取以下其中一項:
- 部分減碼(例如減到初始倉位的 50%),或
- 嚴格移動停損到成本附近,或
- 全部出場(若你偏短線且風險承受低)。
步驟 5 — 例行檢核(風控與紀律)
- 每日檢核項目:
- 有無高檔巨量訊號?(是 → 評估減碼)
- 有無放量突破且收紅?(是 → 可續抱或加碼)
- 是否觸及預設停損?(是 → 依規則執行)
- 實務動作:把檢核表放在交易軟體旁,每日開盤前或收盤後確認一次並記錄結果(交易日誌)。
快速判讀表(速查)
- 低檔 + 換手 5%~10% + 放量上漲 + 收紅 = 主力吸籌/買入訊號(高概率)
- 盤整期 + 日換手穩定 ~5% = 洗盤(等待突破,加碼機會)
- 高檔 + 換手 >20% + 收黑/震盪 = 疑似出貨/應減碼或出場
- 換手大但收盤在中段或不明顯 = 觀察等待確認,不盲目跟進
範例(操作流程快速演示)
- 早上篩股:列出三檔候選股(低檔盤整、近 20 日成交量小)
- 當日觀察:若 A 股放量、換手 6% 且收紅 → 下小單 20% 倉位,停損 7%
- 隔日若量縮回穩,等待突破再分批加碼;若高檔放量且收黑 → 減碼 50%。
注意事項與風險揭露
- 換手率是重要但非唯一指標,務必與價量、均線、籌碼面(如主力買賣超)、消息面一起綜合判斷。
- 所有數字為實務建議值(例如 5%、10%、20%),可依個人投資風格與資金規模微調。
-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並遵守停損紀律。

週轉率查詢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