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小新讀book,我會不定期分享會計知識、閱讀心得和投資理財相關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一個「起點」,引領你進一步思考和閱讀,豐富你的思維和知識。歡迎大家按下「追蹤」按鈕,這樣就不會錯過我最新的文章啦!此外,如果你也喜歡看影片,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小新讀book」,讓我們可以一起在學習的路上成長。
小新現在正式開放「線上會計家教服務」囉!如果你有相關學習需求,可以填寫以下表單,我會主動聯絡你安排試教(試教提供半價優惠😊):
👉https://forms.gle/x7BzefGoMBwbdChF9

HI~我是小新。當我們在計算所得稅會計時,常常會產生疑問。應該繳納的所得稅,難道不是財報上的本期淨利乘以稅率後的金額嗎?沒錯,通常不會是這樣子的,為什麼呢?這裡不得不提到所得稅會計中的兩種金額了:一個是課稅所得、一個是會計利潤。
會計利潤與課稅所得
會計利潤是指財務報表上的損益數字,這也是我們對於盈餘比較常見的認知。至於課稅所得則是指,依照稅法計算認列的應稅所得。但令人遺憾的是,稅法上對於所得的認定通常與財報上有一些不同。這也導致這兩個金額通常在某個時間點都會呈現不一致的情形。然而,其中有些差異卻會在未來「轉回」,這些差異就叫做「暫時性差異」。
什麼是暫時性差異

- 前期的折舊費用比較高,就會使得前期的課稅所得比會計利潤低。
- 而既然前期的課稅所得低,繳的稅當然就比較少。
- 但是但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在加速折舊法下,未來的折舊費用會變少,這便會使得未來的課稅所得比較高,所以未來就要把以前少繳的稅補回來。
- 因此,前期課稅所得與會計利潤上的所得稅差異,會在未來「轉回」。在當下,這種差異只是暫時的,未來兩者就會趨於一致。所以就稱它為「暫時性差異」。
OK,如果沒有問題,其實我們又可以將暫時性差異細分為兩種:一個是應課稅暫時性差異、一個是可減除暫時性差異。
應課稅暫時性差異

所謂的「應課稅暫時性差異」是指,當下雖然可以少繳稅,但是在未來轉回時,會增加課稅所得,未來就要多繳稅。你想想,既然在當下你就知道未來要多繳稅,這等同於你在當下就產生了一項「義務」,義務也就是負債,所以我們稱之為「遞延所得稅負債」。
它的例子就如同我們上面所提到的折舊方法的適用。如果稅法上採用加速折舊法,會使得前期的折舊費用較多,因此,前期的課稅所得就比較少,所以可以少繳稅。但是當未來提列的折舊費用變少時,未來的課稅所得也會變多,所以又要多繳稅了。
可減除暫時性差異

好,接著,所謂的「可減除暫時性差異」是指,當下雖然多繳了稅,但是在未來轉回時,會減少課稅所得,未來就可以少繳稅。同樣地,我們來思考一下,既然在當下我們就知道未來可以少繳稅,這等同於在未來產生了一種經濟效益,效益也就是資產,我們便稱之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可減除暫時性差異的其中一個例子是壞帳準備。在會計上,通常會先估計並提列壞帳費用;但是在稅法上,則要等實際發生壞帳時,才可以扣除。這便導致前期稅法上的壞帳費用較少,因此,前期的課稅所得會比較高,所以一開始就要多繳稅。但是當未來逐漸發生壞帳時,就會使得未來的課稅所得變低,所以可以少繳稅。
這裡我們做個簡單的複習。

- 如果是「應課稅」暫時性差異,未來會增加應稅所得,所以未來就要多繳稅。在當下就要認列遞延所得稅「負債」;
- 如果是「可減除」暫時性差異,未來可以減少應稅所得,所以未來可以少繳稅。在當下就要認列遞延所得稅「資產」。
好囉,聽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於暫時性差異應該有一定的了解了。下面我們馬上來看一個題目,刺激一下各位的腦細胞!
甲公司從X1年初開始營業,會計上按照「應計基礎」認列售後服務保證費用,報稅時改採「現金基礎」。最近三年該公司會計上認列之售後服務保證費用與實際支出資料如下:

其中,各年度稅率都是30%,沒有其他暫時性差異。請問甲公司X3年底資產負債表上應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是多少?
OK,這一題很明顯就是在考大家「暫時性差異」的觀念。首先,我們要先來判斷它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暫時性差異。
題目有提到,在會計上採取「應計基礎」來估列壞帳費用;但稅法上則是採「現金基礎」認列,也就是有實際支出保證費用時,才能扣除相關費用。這會使得前期稅法上的保證費用<會計上的保證費用,因此,前期的課稅所得就會比較高,既然所得比較高,所以前期就要多繳稅。但是但是在未來實際支出保證費用時,卻能夠讓未來的課稅所得降低,所以未來可以少繳稅。因此,這明顯是屬於「可減除暫時性差異」,當下多繳的稅,在未來能讓我們少繳稅,形成一種效益,所以在當下會產生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
好,下面我們就可以來計算甲公司X3年底「遞延所得稅資產」的金額了。
- 首先,從X1年到X3年,在會計上,依據應計基礎所估列的保證費用為500,000+480,000+650,000=1,630,000。
- 其次,這段期間保證費用的實際支出則是200,000+450,000+560,000=1,210,000。
-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X3年底,還沒有實現的保證費用便是將1,630,000-1,210,000=420,000。
- 這也就是說,在X3年底這個時點,稅法上認定的保證費用較少,所以課稅所得較高,當下要多繳稅,但是這42萬元的保證費用,可以使得未來的課稅所得降低,進而使得未來的所得稅減少。
- 於是我們將這420,000×30%稅率=126,000,這便是當下應該認列的遞延所得稅資產金額了。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你成為我的付費訂閱者。這不只是對我創作的支持,更讓我有資源持續深入研究與整理這些知識,讓內容更完整、更有價值。
💼 方格子付費訂閱專區👉小新的會計教學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