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概況與台積電: 2025年10月23日,台股在假期影響下與國際市場狀況可能有所不同。當天台股跌116點,但下跌家數較多,市場氛圍偏向溫和修正。台積電在過去兩天(10月22日、23日)承擔了部分跌點,它在法說會前急漲,法說會後雖創下1500元新高,但目前呈整理形態。對喜歡台積電的投資人來說,明顯回檔可能是小小的上車機會。
資金流向與低位階股: 台灣高價股越來越多,資金正在尋找低位階且有效的股票。例如,被動元件、功率元件、二極體等低位階族群,其漲勢已開始具有延續性。
川普亞洲行與川習會: 美國總統川普預計在接下來的假期期間出訪亞洲。他將先後前往馬來西亞和日本,最後一站是下禮拜的APEC會議(在南韓)。此行可能討論與印度的關稅談判,因印度持續購買俄羅斯原油導致關稅被卡。目前市場對於川普與習近平是否會面仍不確定。總經不確定性時程: 市場的不確定性在11月初之前很難大幅度降低。這段時間涵蓋了中國召開市中全會(討論下一個五年計劃藍圖)、川普的亞洲行,以及10月底/11月1日的APEC峰會,屆時將觀察是否發生川習會。若川習會順利,並在關稅或科技管制上達成妥協,股市動能可能在11月1日後重新啟動。
聯準會降息與CPI數據: 聯準會預計下週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市場目前共識是聯準會會降息,但分析師原先認為降息空間應為兩碼。由於美國就業市場有降溫跡象,這次預期的降息被視為「保險式」或「預防式」的降息。受美國政府關門影響延遲公佈的CPI數據,將於10月24日公佈。市場預期年率約落在3.0%至3.1%。只要數據符合預期,聯準會在10月份就有理由降息。
降息影響與股市趨勢: 預計降息將使市場資金環境更加寬鬆,美股的資金行情尚未停止,因此台股的多頭趨勢也不會改變。若國際政治不確定性降低,11月份的行情值得期待。
台灣國安基金動向: 國安基金操盤手阮清華在立法院被問及擴大基金規模的議題。國安基金目前有5000億新台幣(部分是借款),目標是再借7000億,將整體部位擴充至9000億到1兆新台幣。
中國五年計畫與科技轉型: 過去中國的五年計劃多著重於基礎建設(如鐵路、水泥、鋼鐵),但近年來政策方向已轉為科技創新。他們發現讓企業科技創新能夠帶動經濟,並開始發展自主AI。
AI與就業市場: 由於科技取代人力,目前就業市場出現「無就業型成長」。投資人應該將資金放在會運用科技的公司,以維持財富成長。
高盛AI報告—非泡沫但昂貴: 高盛發布報告指出AI不是泡沫,但它很貴。
AI基建的潛在泡沫: 報告中一個有趣的觀點是,AI基礎建設(算力建設)很有可能才是真正的泡沫。這是因為目前AI多為輔助式工具(半自動化),對算力需求不像未來AGI(通用人工智慧)那樣龐大。CSP大廠為未來的AGI戰爭拼命建置資料中心,可能導致建置過快。OpenAI與Nvidia、Oracle之間的循環式合作,也被視為潛在的泡沫催化劑。
AI非泡沫的原因與受益者: AI之所以不是泡沫,是因為不像2000年的網路泡沫(DC Bubble),現在的Nvidia、Oracle等公司都賺錢,資產負債表非常健康。若未來算力供過於求導致成本下降,將會使下游使用AI工具的公司(如軟體服務商)獲利數字變漂亮。
台積電與產業邏輯: 台灣科技公司若能應用AI,未來成本將越來越低,獲利數字將越來越好。台積電的毛利率能持續走高,是因為市場有真實需求,且客戶願意支付相對應的價格購買其產品,這體現了其核心競爭力。
台股市場的不均: 儘管台股指數創下歷史新高,但事實上約只有一半的股票上漲,許多傳產和非AI相關股票根本沒漲甚至破底。資金配置上,科技股(如台積電)扮演衝鋒的角色,而傳產股則因位階低而提供投資組合保護作用。
傳產股復甦: 近期傳產股開始補位。例如,塑化股表現明顯,汽車零組件也有復甦跡象。中國執行多年的供給側改革,導致塑化產能下降,供需開始回歸平衡。
AI供應鏈輪動: 當台積電股價不轉弱時,資金會在其他股票間持續輪動。鴻海、廣達、緯創等公司開始走強,因為GB300即將出貨,帶動相關零組件如散熱、MOSFET、被動元件、以及記憶體(南亞科、華邦電、旺宏)跟著啟動。當台積電本益比達到20倍以上時,其他股票才能享有更高的本益比。
被動元件: 被動元件族群受到國巨表態的激勵。國巨作為領導廠商,股價在增減資和分割後達到歷史新高。國巨近期成功對下游廠商調整了鉭質電容的報價(漲7%到13%),但MLCC(多層陶瓷電容)的漲價被拒絕。然而,由於日商MLCC(如村田、太陽誘電)報價調整,預計台灣的被動元件也將跟漲。
功率元件/二極體: 功率元件(MOSFETs)因過去兩年車用市場不佳而低迷,但近期開始與AI掛鉤。雖然不直接用於GPU,但在AI伺服器機櫃中,隨著電壓電流變大,對功率元件的品質要求變高。一組AIG約需使用92至94個功率元件。目前強茂、朋程、富鼎等公司努力切入AI領域,位階普遍偏低,具備補漲空間。
ABF載板: 載板曾是超級明星產業,但在2021年後擴產過度,導致2022年產能閒置且不賺錢。南電曾從600元跌至70元,套牢賣壓重。載板產業在歷經對等關稅等事件後,自今年7、8月開始真正復甦。
投資策略與風險管理: 對於像載板這樣的轉機股,雖然產業仍值得期待,但操作上建議進行分批停利或部分調節(例如股價上漲50%後)。這是一種在多頭市場中保持平靜、鎖定獲利的重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