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的夜,風從建材市場那頭吹過來,帶著灰塵,也帶著燈火的溫度。
街角,一盞舊路燈閃著黃光。女孩彎著腰,把最後一盒蛋糕卷裝進紙袋。
「姑娘,這麼晚還不回去?」老顧客笑著問。
她抹了抹額頭的汗,微微一笑:「再賣幾盒,就能湊到一百了。」
那年,她剛二十二歲。
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收工後換上圍裙,推著小車到路邊擺攤。誰都不知道,她這樣做,是為了幫男友還債。
男友李琦,在外地工地上班,因為幫朋友擔保,背了一筆十幾萬的債。那時他一通電話打來,聲音沙啞:「我可能要幾年才能還清,妳要不要考慮……」
「別說了,」她打斷他,語氣平靜卻堅定,「我不會走的。」
掛掉電話,她擦乾眼淚,打開筆電搜尋:「一個人夜市能做的小生意。」
從那天起,她的夜晚亮了。
街角的那盞燈,成了她的戰友。
第一個冬天最難熬。風刮得手都凍麻,她卻不肯回家。手指僵得拿不穩袋子,卻仍笑著對客人說:「新鮮出爐的,還熱著呢。」
有一次男友回城,半夜在路邊撞見她。
「你……你在這幹嘛?」他愣住。
她一時語塞,只能低頭:「沒什麼,就……賺點生活費。」
他眼圈紅了:「妳騙我多久了?」
她咬著嘴唇:「我不想讓你覺得虧欠。」
那一夜,他什麼都沒說,只是默默蹲下身,陪她一起收攤。
三個月後,債終於還清。
她的帳本上寫著最後一行:「清零。」
他握著那本帳本,眼裡有光也有淚:「我們結婚吧。」
她點點頭,笑裡帶著疲倦:「等有錢辦婚禮的時候。」
可是錢,總有別的地方要用。
孩子出生、租房、開小店……婚禮,一直被往後擱。
「等我們的店開起來,」他常說,「就補上那場婚禮。」
三年後,店真的開起來了。
牆上掛著他親手刻的木牌:「小光甜品」。那是她的名字——陳小光。
國慶那天,他穿著舊西裝,手裡捧著一個紅色的戒指盒。
她穿著簡單的白紗裙,裙擺微微皺了,卻比誰都好看。
沒有豪車、沒有鮮花拱門,只有幾桌朋友,和一個雙層蛋糕。
主持人問:「新娘,有什麼想對新郎說嗎?」
她笑著轉頭:「那時候啊,我每天都在想,早點還完債,我們就能早點幸福。」
他眼裡泛紅,輕聲回:「妳那時候,不只還了債,也還亮了我的人生。」
台下的人都笑了,只有她的母親紅著眼,輕聲對鄰座說:「這孩子,從沒喊過苦。現在,該讓她體面一回了。」
婚禮散場後,他們回到店裡。店門沒關,桂花香從窗外飄進來。
她靠在櫃檯,看著那盞舊路燈的影子落在牆上。
「還記得這盞燈嗎?」他問。
「當然記得,」她輕輕笑,「那是我三年前的太陽。」
他伸手摟住她:「現在該輪到我,撐起妳的光了。」
她笑著點頭,眼底閃爍著和當年一樣的光。
窗外的路燈亮著,照在那塊木牌上——
「小光甜品」
在夜色裡,亮得溫柔。
尾聲
人們說,愛是錢與時間的試煉。
可對她來說,愛,是一盞不滅的燈。 無論貧窮、風霜、夜色再長,只要有人願意同行,那條路,永遠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