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肝癌不放棄!雲林男透過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治療病情獲得控制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啟辰報導

過去被稱為「沉默殺手」的肝癌,常在出現明顯症狀時已屬中晚期,讓許多患者一聽到確診就陷入絕望。然而,近年來由於免疫治療的突破性進展,醫界對晚期肝癌的治療策略不再僅止於延長壽命,而是朝向提升療效反應率與生活品質的方向發展。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陳彥豪醫師強調,免疫治療近年已成為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療選項之一,讓部分患者的治療負擔減輕,生活步調得以回到日常軌道。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陳彥豪醫師指出,「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臨床上被認為副作用較低、耐受度較佳,健保給付後讓更多病患有機會接受此治療選項。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陳彥豪醫師指出,「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臨床上被認為副作用較低、耐受度較佳,健保給付後讓更多病患有機會接受此治療選項。

雲林肝癌男南下治療兩年 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治療下病況獲得良好控制

陳彥豪醫師表示,在過去的治療策略中,肝癌主要依靠手術、放射、化學或傳統標靶治療,傳統標靶藥物常伴隨副作用大、療效有限,導致患者整體預後不佳。近五年來,免疫治療的出現改寫了肝癌的治療格局。陳醫師解釋,免疫治療能有效開啟病患的自身免疫系統,讓身體自己辨識並攻擊癌細胞。相較於傳統標靶,除了副作用更低,臨床觀察顯示,部分患者在此治療後存活時間延長、腫瘤有縮小的情形,有機會進一步評估後續治療,臨床經驗中可觀察到部分患者病況有改善的情形。

其中,他提到一名來自雲林的三期肝癌患者,因腫瘤侵犯大血管無法手術,所幸自健保於2023年起納入免疫治療給付後,於當年8月開始接受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藥物的組合療法。該患者每三週南下高雄長庚醫院治療,並定期追蹤。經過兩年治療後,影像檢查顯示腫瘤明顯縮小、病灶未再惡化,目前僅需每三個月追蹤一次,整體治療反應良好。對醫病雙方而言,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進展。

免疫治療納健保!肝癌患者治療人數隨之增加

自從健保於2023年開始給付免疫治療後,台灣肝癌患者受惠人數明顯增加。陳彥豪醫師指出,過去因傳統標靶治療副作用較大、對身體條件要求嚴苛,使部分病人難以負擔;如今免疫治療的耐受度也被認為較過去改善,只要患者肝功能維持在一定水準,多數人都能安全接受治療。醫師會綜合評估肝功能指數、凝血功能、黃疸值、營養狀況,以及是否有腹水或肝昏迷等臨床表現,確保治療安全。副作用方面,臨床經驗顯示免疫治療相較於傳統化療與標靶藥物,整體耐受度表現更佳。陳醫師指出,免疫治療相關的反應,如因免疫系統活化引起的輕微肺炎或腸炎,其發生率不高,且多數能有效控制,整體風險相較過去傳統療法有改善趨勢。他強調,最關鍵在於病患的衛教與即時回報。一旦即早發現任何狀況,醫療團隊都能迅速介入處理。

肝癌治療選擇比過去多出數倍!多專科合作療程效果更佳

陳彥豪醫師也強調,現行治療模式已邁入多專科整合時代。「以往由單一主治醫師決定療程,現在則是由血液腫瘤科、一般外科、放射科、營養師,甚至中醫部門共同參與。這樣的團隊合作能針對病患狀況,量身訂製最合適的治療策略。」他指出,高雄長庚醫院也積極推動多專科整合,針對免疫治療期間的副作用處理或體力維持,提供更全面的照護建議。面對仍心存疑慮的患者,他強調免疫治療與傳統化療最大的不同在於「機轉」。免疫治療不是用藥物直接殺死癌細胞,而是活化人體免疫系統進行攻擊,因此患者不再需要忍受嚴重的噁心、嘔吐與掉髮等副作用。他表示,「很多人以為治療會非常痛苦,但事實上,部分患者在治療期間仍能維持日常活動,甚至持續工作。這對病患心理上的鼓舞非常大。」隨著新藥陸續問世,醫師擁有的「武器」與治療選擇較過去明顯增加,更趨向多元化。過去晚期病患預後普遍較為受限;近年治療策略更新後,臨床上可觀察到有患者病況維持穩定、生活品質改善。

肝癌早期難察覺!醫師籲B、C肝帶原者與高風險族群務必要定期追蹤

陳彥豪醫師最後提醒,肝癌之所以危險,關鍵在於它的「沉默」。早期無明顯症狀,等到出現黃疸或疼痛往往已屬中晚期。他呼籲民眾應定期進行肝功能抽血檢查與腹部超音波檢查,尤其是B、C肝帶原者更需每6個月追蹤一次。他表示,「預防永遠比治療更重要,但即使真的確診,也不要放棄。現今的治療選項越來越多,免疫治療的進展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向。」

資料來源: 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健康醫療網的沙龍
1會員
120內容數
健康醫療網每日提供專業健康知識、醫學新知、用藥安全與照護資訊,涵蓋婦幼、上班族、銀髮等族群,邀專家解析重大疾病、養生保健與營養管理,打造全民最佳健康平台。
2025/10/29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女性若持續出現月經異常,如嚴重經痛、經血量過多,或有懷孕困難、易流產等狀況,可能是子宮病灶惹禍!惠心婦產科小兒科診所吳彥蓁醫師建議,若女性朋友長期飽受上述婦科問題困擾,應及早就醫掌握身體狀況。臨床上常見利用「子宮鏡」處理子宮腔內病灶,如子宮內膜息肉或增生、子宮肌瘤、子宮
Thumbnail
2025/10/29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女性若持續出現月經異常,如嚴重經痛、經血量過多,或有懷孕困難、易流產等狀況,可能是子宮病灶惹禍!惠心婦產科小兒科診所吳彥蓁醫師建議,若女性朋友長期飽受上述婦科問題困擾,應及早就醫掌握身體狀況。臨床上常見利用「子宮鏡」處理子宮腔內病灶,如子宮內膜息肉或增生、子宮肌瘤、子宮
Thumbnail
2025/10/28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 「在產科環境中,最令人頭痛的群聚感染幾乎都與RSV有關。」幸福安診所莊曉婷醫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簡稱RSV)是1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即使在衛生防護嚴格的醫院中,仍有可能造成群聚傳染。 擁有超過一萬七千例接生經驗的莊曉婷醫師強調,RSV是產科環境中
Thumbnail
2025/10/28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 「在產科環境中,最令人頭痛的群聚感染幾乎都與RSV有關。」幸福安診所莊曉婷醫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簡稱RSV)是1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即使在衛生防護嚴格的醫院中,仍有可能造成群聚傳染。 擁有超過一萬七千例接生經驗的莊曉婷醫師強調,RSV是產科環境中
Thumbnail
2025/10/28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辰瑞報導 小細胞肺癌屬於肺癌的一種,臨床上要確診必須透過切片檢查。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楊志新院長表示,診斷流程通常是先透過影像檢查可疑的病灶,再進行切片,確認其屬於小細胞或非小細胞類型。確診後,患者會再進一步接受更詳細的檢查,以評估是否有轉移。 若懷疑有轉移跡象,必要時也需切片
Thumbnail
2025/10/28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辰瑞報導 小細胞肺癌屬於肺癌的一種,臨床上要確診必須透過切片檢查。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楊志新院長表示,診斷流程通常是先透過影像檢查可疑的病灶,再進行切片,確認其屬於小細胞或非小細胞類型。確診後,患者會再進一步接受更詳細的檢查,以評估是否有轉移。 若懷疑有轉移跡象,必要時也需切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組合的出現,讓原本許多瀕臨絕境的肝癌晚期患者又再找到一線生機,甚至是原本肝癌多處轉移、破裂、復發等較致命的情況,都有機會控制到癌指數完全正常!」薛冠群醫師說。
Thumbnail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組合的出現,讓原本許多瀕臨絕境的肝癌晚期患者又再找到一線生機,甚至是原本肝癌多處轉移、破裂、復發等較致命的情況,都有機會控制到癌指數完全正常!」薛冠群醫師說。
Thumbnail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
Thumbnail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腫瘤治療中的免疫療法,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CAR-T細胞技術,解析免疫系統如何對抗腫瘤細胞及相關的治療方法,並評論臺灣的醫療支出與對應的挑戰。透過這些技術的發展,期待能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醫療體系的運作,為未來提供更多的治療可能性與希望。
Thumbnail
本文探討腫瘤治療中的免疫療法,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CAR-T細胞技術,解析免疫系統如何對抗腫瘤細胞及相關的治療方法,並評論臺灣的醫療支出與對應的挑戰。透過這些技術的發展,期待能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醫療體系的運作,為未來提供更多的治療可能性與希望。
Thumbnail
本文討論肝病的主要成因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並介紹肝纖維化的分期及其對肝硬化和肝癌的影響。此外,文章說明瞭肝纖維度測量儀ARFI的使用和臨床價值,強調其在預測肝病進展和監測治療效果中的重要性,建議高風險群體定期檢查以早期發現肝癌。
Thumbnail
本文討論肝病的主要成因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並介紹肝纖維化的分期及其對肝硬化和肝癌的影響。此外,文章說明瞭肝纖維度測量儀ARFI的使用和臨床價值,強調其在預測肝病進展和監測治療效果中的重要性,建議高風險群體定期檢查以早期發現肝癌。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一名晚期肺腺癌的病友,三年前確診時即有骨頭和淋巴腺的轉移,肺部也有好幾處腫瘤,在初步基因分析裡,並未找到基因突變,開始使用化學治療,中間也嘗試雙免疫治療。
Thumbnail
台灣肝癌每年約有上萬名新確診的肝癌個案,其中又以45歲以上、具備勞動生產力的族群佔多數 。而肝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腫瘤較大才可能出現腹脹、腹痛、黃疸等症狀,等到確診肝癌時已有約三成患者為不適合手術治療的晚期,且疾病惡化速度快 。
Thumbnail
台灣肝癌每年約有上萬名新確診的肝癌個案,其中又以45歲以上、具備勞動生產力的族群佔多數 。而肝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腫瘤較大才可能出現腹脹、腹痛、黃疸等症狀,等到確診肝癌時已有約三成患者為不適合手術治療的晚期,且疾病惡化速度快 。
Thumbnail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50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全身嚴重浮腫。所幸,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後,很幸運地發現他是較罕見的MET基因。
Thumbnail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50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全身嚴重浮腫。所幸,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後,很幸運地發現他是較罕見的MET基因。
Thumbnail
【創業好了沒】EP147 癌症治療新曙光: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讓患者開啟新希望!feat. 路迦生醫 總經理 Andrew
Thumbnail
【創業好了沒】EP147 癌症治療新曙光: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讓患者開啟新希望!feat. 路迦生醫 總經理 Andrew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