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裡的某個清晨,鬧鐘一響,佳慧就從床上坐起。
她輕手輕腳地準備早餐、幫孩子找襪子、催老公起床。老公阿建翻了個身,睜開眼第一句話卻是:「再五分鐘啦。」 她嘆口氣,轉身繼續張羅。
他們是標準的雙薪家庭。白天,佳慧是公司裡認真盡責的業務主管;晚上,她是媽媽、太太、會計、家務管理員、孩子的輔導老師。從所得稅申報、房貸繳款、保險續約、政府補助,到孩子的學校表格、疫苗預約……這些全都由她一手包辦。
阿建呢?他也上班,確實辛苦,但下班後總覺得自己「該休息」,一邊滑手機、一邊說:「我今天好累,妳比較細心,這些事妳來比較快啦。」
佳慧表面上微笑:「好。」但心裡有個聲音越來越響亮:
「為什麼這個家要靠我一個人撐?」
每當她半夜加班,孩子哭著要媽媽哄睡,而阿建在旁邊鼾聲如雷,她覺得自己像被困在一個叫「責任」的牢籠裡。她不是不愛這個家,只是太久沒人愛她的努力了。
時間久了,她的笑容變少,語氣變冷,夫妻之間開始有了距離。
阿建覺得她變了,變得「不好相處」、「動不動就生氣」。 他看不見的是,那些情緒背後,是長年累積的壓力與孤單。
某天晚上,佳慧在廚房洗碗,阿建在客廳喊:「妳有沒有幫我繳那個信用卡?」
她終於忍不住:「阿建,我不是妳的助理。」 這句話,像一顆石頭,狠狠地砸在沉默的婚姻湖面上。
接下來幾天,兩人幾乎不說話。
直到孩子在學校畫了一張全家福,裡面爸爸在看手機、媽媽在流淚。那一刻,阿建愣住了。
他忽然明白——原來他一直在消耗她的愛。
她不是不愛他,而是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
那晚,阿建第一次主動幫忙洗碗。
雖然他洗得滿地是水,但他誠懇地說:「我想學著一起做。」 佳慧愣了幾秒,眼眶濕了。 那一刻,她感覺多年以來的孤單,終於被理解。
🌿 庭園心語:
- 婚姻不是分工,而是合作。
一個人負責外面,一個人負責裡面,這種「傳統角色」在雙薪時代早就不合用了。家,是兩個人的責任。 - 「幫忙」這個詞,請從字典裡刪掉。
當妳說「我幫妳倒垃圾」、「我幫妳顧小孩」,那潛台詞是——這本來不是我的事。 可是,這是你們的家、你們的孩子,這些「家務」理應是共同的任務。 - 傾聽,不是為了反駁。
當她抱怨時,不要急著解釋或防衛。先聽,因為那是她累積已久的呼吸口。 你不一定要馬上解決問題,但至少要讓她知道,她不是一個人面對。 - 主動,不要被動。
當你看到衣服沒收、垃圾沒倒、孩子作業還沒看,別等她開口。 一句「妳先去休息,我來弄」比千句「我愛妳」都更有力量。 - 珍惜她的辛苦。
家裡的平靜,不是理所當然;那是有人默默付出的結果。 給她一句感謝、一次擁抱、一個共同分擔的行動,都是愛最實際的表達。
婚姻從來不是靠一個人苦撐,而是兩個人同行。
當一方總是在付出,另一方卻在享受,那份平衡終有一天會傾倒。
有時,女人不是想離開家,而是想離開那份「被忽視」的感覺。
當男人學會理解、學會伸手分擔,她就會願意留下來,繼續為愛努力。
家不是戰場,也不是責任的分界線。
家,是兩個人互相看見、一起長大的地方。

她的肩膀,不該獨自撐起整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