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黃帝內經》陰陽離合論,掌握身體開闔樞的養生心法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歡迎閱讀《輕鬆學養生》,讓我們一起輕鬆讀、輕鬆學,找回身心的健康。

1. 前言:為什麼要理解身體的「陰陽離合」?

《黃帝內經》這部流傳千年的經典,雖然文字古老,但其中蘊含的智慧,卻是現代人調理身心、回歸健康的根本指南。

在第六篇《陰陽離合論》中,黃帝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這句話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老師,我們都知道天是陽、地是陰,白天是陽、晚上是陰,這很簡單。但為什麼一談到人體,陰陽就要分成什麼太陽、陽明、少陽,還有太陰、少陰、厥陰,搞得這麼複雜呢?」

這正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核心。這不僅僅是學術探討。誤解了這套精微的陰陽之舞,正是為什麼我們時常感覺身體「卡住了」、為什麼能量忽高忽低、又為什麼總在季節變換時生病。掌握它,就是掌握生命本身的節奏。

本文將為您深入淺出地解析這看似複雜的「三陰三陽」離合機制,並將它轉化為一套人人都能在生活中實踐的養生心法。理解身體的「開、闔、樞」,就像學會如何操作身體這扇大門的開關與轉軸,是掌握健康自主權的關鍵第一步。但在我們學會操作這套身體的精密機械之前,必須先升級我們對其基本零件的理解——也就是「陰陽」本身。

2. 陰陽不只是一與二:身體裡的精微宇宙

當我們試圖理解三陰三陽時,首先要破除一個觀念:陰陽並非只有黑白兩面。岐伯在回答黃帝時說:「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然其要一也。」意思是,陰陽是一個可以無限細分的分類系統,就像從一個整體可以分出兩個部分,再從每個部分中分出更多層次,但其根本的對立統一原則是不變的。

我們可以藉由《金匱真言論》中「一日陰陽」的概念來理解這個邏輯。一天之內,陰陽的變化可以細分為四個階段:

• 平旦至日中: 陽中之陽(從日出到中午,陽氣最盛,是陽氣裡的陽)

• 日中至黃昏: 陽中之陰(從中午到日落,陽氣漸收,是陽氣裡的陰)

• 合夜至雞鳴: 陰中之陰(從入夜到雞叫,陰氣最盛,是陰氣裡的陰)

• 雞鳴至平旦: 陰中之陽(從雞叫到日出,陽氣初生,是陰氣裡的陽)

您看,僅僅一天就有如此精微的劃分。「三陰三陽」正是運用同樣的邏輯,將人體的經絡、氣血、功能狀態做了更精細的劃分,讓我們能更準確地理解身體的運作。

3. 身體的門戶與轉軸:「開、闔、樞」的奧秘

接下來,就是本篇最美妙的部分。《內經》用了一個極其聰明的比喻來解釋三陰三陽的協作關係——。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扇門的運作:

• 開: 指的是門的打開,代表能量的向外發散、功能的啟動。

• 闔: 指的是門的關上,代表能量的向內收斂、物質的儲藏。

• 樞: 指的是門的轉軸,控制著門的開與關,是轉換的關鍵。

人體的陽氣與陰氣,也各自遵循這套「開、闔、樞」的機制,分工合作,維持生命運轉。

解析三陽的「開闔樞」—— 身體的對外工作團隊

三陽經主要負責身體的對外防禦、消化吸收等功能,是我們與外界互動的第一線。

• 太陽為開: 太陽經主管身體的,也就是最外層的防護網。它的「開」,就像敞開城門,將衛氣(如同身體警覺的防衛部隊)佈散到體表,抵禦外來的風寒邪氣。

• 陽明為闔: 陽明經主管身體的,是我們的「收納之門」。它的「闔」,負責將我們吃進的飲食水穀消化吸收,把外界的營養精華「關」進體內,化為己用。

• 少陽為樞: 少陽經主管半表半裡,是溝通內外的「轉軸」。它負責調節氣機的升降出入,確保「太陽」的對外防禦和「陽明」的對內吸收能夠順暢切換,如同門軸一般靈活。

想像一下您在微涼的一天出門,太陽立刻「打開」它的防護網,讓您能適應外界溫度。您接著吃了一頓溫暖的飯菜,陽明便「關闔」起來,專心致志地處理這些營養。在這整個過程中,少陽就扮演著那個「轉軸」,不斷調節著內外之間的氣機流動,確保轉換順暢。如果轉軸失靈,您可能吃了熱食身體卻依然發冷,或是在受寒時感到消化不良——這就是《內經》所說的「不得相失也」。

《內經》總結說:「三經者,不得相失也...命曰一陽。」意思是,這三者是一個緊密的團隊,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人體完整的「陽」的功能。

解析三陰的「開闔樞」—— 身體的對內滋養團隊

三陰經則主要負責身體內部的物質儲藏與能量轉化,是我們生命安定的基礎。

• 太陰為開: 太陰經是身體內部的「分發之門」。它的「開」,是將陽明經吸收進來的營養精華「打開」並輸佈到全身臟腑百骸。

• 厥陰為闔: 厥陰經是儲藏精血的「寶庫之門」。它的「闔」,是陰氣收藏的最後階段,負責將生命最寶貴的精華物質「關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 少陰為樞: 少陰經是生命的「中軸」。我們可以將少陰想像成身體最根本的生命中軸。它連結著心臟那股活躍、溫暖的火熱能量(如同太陽),以及腎臟那深厚、根本的精華物質(如同海洋)。這個轉軸確保我們既有行動的能量,也有休息和復原的儲備。它是我們生命力的核心引擎。

當陽明提供了原料後,太陰就「打開」大門,將這些精微物質運送到全身各處。夜晚休息時,厥陰則「關闔」起來,把一天剩餘的精血好好地收藏在肝臟。而這一切內在運作的總指揮,就是少陰這個「轉軸」,它調控著生命最根本的能量。這個系統的失衡,威脅的是我們最核心的生命力。

同樣,《內經》也說:「三經者,不得相失也...名曰一陰。」三陰經合作無間,才構成了人體完整的「陰」的功能,為我們的生命活動提供源源不絕的滋養。

4. 四季流轉:天地間最大的「開闔樞」

如同我們在一天之中,從日出到日落看到了一次微型的「開闔樞」循環,我們更能在四季的輪轉中,看到它最宏偉的展現。要理解身體的陰陽離合,最好的老師就是大自然。《陰陽離合論》提到:「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這與《四氣調神大論》的觀點完全一致,揭示了生命順應自然的根本法則。

讓我們用一個表格把它清晰地呈現出來,您就能看見自己身體與周遭世界之間,那份優雅的對稱性。

• 季節,自然現象 (引用),身體的對應,核心養生原則

• ,發陳,天地俱生,陽氣升發,全身機能「開」啟,養陽、養生

• ,蕃秀,萬物華實,陽氣最盛,機能「開」到極致,養陽、養長

• ,容平,天氣以急,陽氣漸收,機能轉向內「闔」,養陰、養收

• ,閉藏,水冰地坼,陽氣潛藏,機能完全內「闔」,養陰、養藏

四季養生的核心其實非常簡單,《四氣調神大論》總結道:「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順應自然的節律,在該「開」的時候打開,該「闔」的時候關藏,就是最好的養生。

5. 【具體生活練習】你的四季「開闔樞」養生計畫

理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踐。接下來,我們將《四氣調神大論》中的古老智慧,轉化為現代人可以輕鬆執行的具體生活建議。

春季養「開」練習 (生而勿殺)

• 理論: 順應春天「發陳」之氣,讓身體的能量像新芽一樣盡情舒展,幫助陽氣升發。

• 練習指南:

    ◦ 起居: 原文教導我們「夜臥早起」(隨夜晚入睡,隨清晨起身)。隨著夜晚變短、白晝變長,我們的睡眠節律也應自然跟隨。重點在於早起,迎接清晨蓬勃的陽氣。

    ◦ 活動: 「廣步於庭,被髮緩形」,多到戶外散步,穿著寬鬆舒適的衣物。這既是字面上的,也是一個隱喻性的指導:在身體上,解開束縛;在心態上,放下冬日的緊繃。

    ◦ 心志: 「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保持心胸開闊,多給予自己和他人鼓勵與讚賞,少一些苛責與限制,讓創造力萌發。

夏季養「長」練習 (使氣得泄)

• 理論: 順應夏天「蕃秀」之氣,讓身心能量充分成長、向外宣發。

• 練習指南:

    ◦ 起居: 「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晚睡早起,不要厭惡白天的炎熱與陽光,適度接觸是好事。

    ◦ 情緒: 「使志無怒」,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發怒,因為怒氣會讓氣機鬱結,阻礙陽氣的宣洩。

    ◦ 活動: 「使氣得泄」,進行適度的運動,讓身體微微出汗,幫助氣機通暢。但切記避免大汗淋漓,那樣反而會耗傷陽氣。

秋季養「收」練習 (收斂神氣)

• 理論: 順應秋天「容平」之氣,將春夏向外發散的能量,逐漸向內收斂。

• 練習指南:

    ◦ 起居: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跟隨太陽的節律,天黑了就準備休息,天亮了就起床。

    ◦ 心志: 「使志安寧,以緩秋刑」,保持內心平靜安寧,收斂神氣,避免被秋天的蕭瑟景象引發悲傷、憂鬱的情緒。

    ◦ 活動: 減少劇烈、發散性的運動,可以轉向較為靜態的活動,如冥想、閱讀、練習書法等。

冬季養「藏」練習 (無擾乎陽)

• 理論: 順應冬天「閉藏」之氣,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護好體內的陽氣,為來年的生長做好儲備。

• 練習指南:

    ◦ 起居: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一定要早睡,早上最好等太陽出來、天氣回暖後再起床活動,避免在寒冷的清晨耗損陽氣。

    ◦ 心志: 「使志若伏若匿」,將心神潛藏起來。想像您的志向與外放的能量,像一顆深埋在溫暖土壤裡的種子,正在安靜地積蓄力量,尚未準備好萌芽。這就是在冬天要培養的心境。

    ◦ 保暖: 「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保暖是冬季第一要務,特別是頭部、背部和足部。避免讓皮膚出汗,因為每一次出汗都是在耗散寶貴的陽氣。

6. 結語:陰陽離合,是生活的平衡之道

《陰陽離合論》並非一套深奧難解的哲學,而是一本人人都能閱讀和實踐的生活平衡手冊。

請您觀察自己的身體。早晨醒來伸懶腰的渴望,就是您身體的「開」;飽餐一頓後的安然滿足,就是「闔」;當太陽西下,內心那股由動轉靜的微妙感受,就是「樞」。

《黃帝內經》的智慧,從來不只在書本裡,它就寫在您生命的組織結構之中。您的任務不是去學習它,而是去憶起它。正如《上古天真論》所言:「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故能形與神俱。」這條通往身心和諧的道路,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謝謝閱讀《輕鬆學養生》,期待下次再會。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分享推薦及小額捐款,支持我們繼續為大家製作更多好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輕鬆學全生命教育學苑
0會員
24內容數
這裡是《輕鬆學全生命教育學苑》,探索身心靈性的全生命智慧。 從佛法、心理、哲學到養生,一起輕鬆學,活出平安、健康、快樂的人生。
2025/10/26
古人長壽祕訣在於順應陰陽、和諧身心。《黃帝內經》揭示健康之道:遵循自然節律,調和氣血,飲食有節、作息有常。陰陽為天地之道,動靜互根;五行對應四季五臟,情志與飲食皆影響健康。當陰陽失衡,身體便發出警訊——寒熱、虛實、情緒波動。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飲食睡眠平衡,方能「治未病」,與天地共生,重拾生命智慧。
Thumbnail
2025/10/26
古人長壽祕訣在於順應陰陽、和諧身心。《黃帝內經》揭示健康之道:遵循自然節律,調和氣血,飲食有節、作息有常。陰陽為天地之道,動靜互根;五行對應四季五臟,情志與飲食皆影響健康。當陰陽失衡,身體便發出警訊——寒熱、虛實、情緒波動。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飲食睡眠平衡,方能「治未病」,與天地共生,重拾生命智慧。
Thumbnail
2025/10/18
想活得健康又自在嗎?《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指出,順應四季與日夜節律,身體自然運作良好。文章用五臟對應五行、方位、顏色、味道與情緒,教你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的調養法。強調「治未病」,提醒預防勝於治療。觀察自然、感受身體,把經典智慧融入生活,就能輕鬆找回身心平衡與健康。
Thumbnail
2025/10/18
想活得健康又自在嗎?《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指出,順應四季與日夜節律,身體自然運作良好。文章用五臟對應五行、方位、顏色、味道與情緒,教你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的調養法。強調「治未病」,提醒預防勝於治療。觀察自然、感受身體,把經典智慧融入生活,就能輕鬆找回身心平衡與健康。
Thumbnail
2025/10/11
歡迎閱讀《輕鬆學養生》,讓我們一起輕鬆讀、輕鬆學,找回身心的健康。 讓《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帶你認識人體內的「小太陽」——陽氣。它是生命的活力來源,關乎情緒、作息與飲食的平衡。AI將協助你以現代視角理解古人智慧:順應節律、調養心氣、保護陽氣、陰陽和諧,活出明亮而從容的生命節奏。
Thumbnail
2025/10/11
歡迎閱讀《輕鬆學養生》,讓我們一起輕鬆讀、輕鬆學,找回身心的健康。 讓《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帶你認識人體內的「小太陽」——陽氣。它是生命的活力來源,關乎情緒、作息與飲食的平衡。AI將協助你以現代視角理解古人智慧:順應節律、調養心氣、保護陽氣、陰陽和諧,活出明亮而從容的生命節奏。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