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奈何相思萬縷,衣袖夜夜濕。恰似水濱千鳥,終無一日乾
終於去看了國寶,數度落淚,電影結束後,我一直在想是為了甚麼落淚呢?
李相日改編吉田修一生涯代表作小說《國寶》的電影,就像是一場如夢似幻的櫻雪,裡面的歌舞伎的片段以及每一段歌舞伎與主角人生的對照,真的太精彩了,飾演主角喜久雄的吉澤亮和俊寶的橫濱流星,實在太會演了,歌舞伎的畫面和每一次的情緒都太滿溢了。雖然電影大致是和根據小說的劇情在進行,但小說其實很長,橫跨了很多年,在《國寶》電影裡,很難把他一次全部演出來,老實說,我覺得刪掉了不少,有點可惜。但是導演把所有的焦點全部聚焦在兩主角喜久雄和俊寶身上,兩人一個是歌舞伎的血統世襲人(俊寶),一個是黑道之子沒有正統血統卻不斷追求技藝的人(喜久雄),所謂的天才與地才,這齣電影幾乎都把焦點放在兩人相愛相殺,互相較勁的人生上。
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把俊寶的血大口地喝下去。
這是喜久雄在代替生病的花井半二郎上台演《曽根崎心中》的阿初時,上台前和俊寶所說的話,半二郎沒有選擇了自己的兒子替代自己上台,而選了他心目中技藝更好的喜久雄,甚至後來讓喜久雄襲名繼承,這一切的決定都造成了兩人後來一輩子的命運。
雖然我覺得電影真的非常精彩好看,吉澤亮和橫濱流星的演技和女形的演出,簡直讓人目不轉睛,但是小說裡一些很重要的地方,像是從小就一直跟著喜久雄的德次(電影只有一開始出現一下子),他們主僕倆一輩子之間的情義與情誼,我覺得是小說中非常重要的地方,但電影中幾乎沒甚麼琢磨,相當可惜。
女形是歌舞伎裡很特殊的表演,是以男性來演出女性的角色(和中國傳統戲曲有點像),這樣的女形往往比女性更女性,我記得小說裡,花井半二郎曾經說過,女形並不是男人去模仿女人,而是男人先化成女人,再連那個女人之態也螁去留下來的形,螁去這個女人之態所留下的,就是空。
另外電影《國寶》裡,把喜久雄追求藝的最高,表現得有點太過無情,其實在小說裡,喜久雄和京都藝伎市駒和女兒綾乃的關係很好,即使追求至高的藝,仍不斷的關心著自己的女兒綾乃,甚至綾乃後來加入暴走族後的歸正(小說中,德次為了綾乃的這段付出,更顯出主僕兩人的忠義)
小說裡,得了糖尿病截肢的俊寶復出的歌舞伎劇和電影裡完全不同,小說是經典名劇《隅田川》,還記得日劇《我們家的故事》裡,《隅田川》佔了多麼重的份量,因為他是能劇也是歌舞伎劇;電影《國寶》裡,卻不是選《隅田川》,而是再選《曽根崎心中》,我覺得這個選擇也真的非常巧妙與微妙,對這部改變與濃縮小說的電影來說,這樣的選擇或許是必然。
因為《曽根崎心中》就是當初俊寶看到喜久雄代替自己的父親演出,選擇離開這個家的舞台,如今俊寶要告別舞台,選了《曽根崎心中》,與喜久雄兩人共同飾演殉情的情人,更將兩個人在故事裡中的情感與依附,推到了最高點。《曽根崎心中》和《二人道成寺》這兩齣劇,在電影裡都出現了兩次,每次在電影裡都代表了很重要的意義。
最後的《鷺娘》,實在拍得太美了,像是不真實的。不過老實說,我覺得小說裡選擇在故事最後出現的那齣劇(大家可以自己找小說來看),我自己覺得更適合已經是人間國寶的喜久雄,不過可能以畫面呈現來說,《鷺娘》更震撼吧,有機會還是大推大家去把小說看完。
小說中有一個我本來很期待的片段,後來發現電影中演的場景不是那裏,覺得有點可惜,那就是喜久雄帶女兒綾乃去一間稻荷神社祈禱,他與女兒說,他是和魔鬼交易,要讓自己成為日本第一的歌舞伎演員。
小說裡這個稻荷神社應該就是京都白川南通的《辰巳大明神社》,可惜電影裡,喜久雄去祈禱的地方不是在白川南通的《辰巳大明神社》。
自己看這部電影,為何會數度流淚?並非我是懂歌舞伎的人(我根本還沒去南座看過,真的好想進去看一次),也不是裡面的角色讓我想起了甚麼與自己有關的連結,我想會落淚,是來自於裡面的人物對藝術的至高追求,還有在追求時對彼此之間的相知相惜,那種拋棄一切和全心全意,不論世俗,真的會令人動容。
妄執如雲瓏月夜,我心情迷空徘迴
喜久雄在人生中找到了一生在追求的事物,想想看見沒有人看見的風景,成為國寶。但我們一般人呢?是否也找到了一生想追求的事物,並且不斷的在這條路上前進,或是早已遍體麟傷,僅能在隙縫中找到生存之道呢?或許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和我一樣屬於後者,所以更會被這樣的電影打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