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不少人以為「麻雀不見了、八哥滿街跑」。
原因並非物種崩壞,而是城市空間的劇烈改造:
- 麻雀依賴的舊型棲地(矮房、騎樓、傳統市場、屋檐縫隙)消失。
- 都市整潔度提升,食物碎屑大減,麻雀失去覓食來源。
- 八哥的生態彈性極高:不怕吵、不怕人、會模仿、食性廣,能在高樓、水泥縫、空調室外機等新生境輕易生存。
- 麻雀的族群只是從「都市中心」縮到郊區、公園、校園、老社區,數量仍然穩定。
簡單說:
八哥適應新城市;麻雀適應舊城市。
城市變了,不是麻雀消失,只是搬家。
捷運站外偶爾看見的麻雀,是留在城市邊緣的小族群。 麻雀不危險,只是更低調,而八哥的存在感太強。
✅ 短答案:麻雀還活著,不只沒滅,數量在都市以外還很多。
看到的是「城市生態位換人」——不是麻雀消失,而是八哥把舞台搶得太亮。
✅ 1. 為什麼覺得麻雀突然變少?
因為麻雀以前的棲地(低樓房+小吃攤+髒髒角落)都不見了。**
麻雀是「低空破窗者」:
- 喜歡矮房屋檐
- 喜歡地上有碎屑
- 喜歡有水溝、有縫、有小破洞
- 喜歡小吃攤、麵包店、傳統市場
- 喜歡人類掉在地上的食物渣渣
問題來了——台灣近十年把這些環境全部改掉了:
- 傳統市場改建
- 騎樓整齊化
- 大樓變高樓
- 乾淨政策、環境整修
- 人行道更新
- 路邊食物殘渣急速減少
這等於把麻雀的「生活小套房」全部拆掉。
它不是滅亡,
是「被請出城市」。
但在郊區、農村、公園邊緣、學校樹叢:
麻雀依然很多。
✅ 2. 為什麼八哥突然 everywhere?
因為八哥剛好適應「新城市」的玩法。**
八哥的生態技能是:
- 聲音大、存在感強
- 會模仿
- 食性超廣(昆蟲、果實、人類剩食都吃)
- 能在大樓縫、水泥縫、空調室外機上築巢
- 害不怕人
- 膽子像 NPC 開無敵
- 會欺負別的鳥
- 有小群體組織感(像小暴民)
換句話說:
✅ 麻雀是舊都市的代表(矮房+傳統市場)
✅ 八哥是新都市的天選之民(大樓+乾淨+硬質化環境)
你現在看到「八哥 everywhere」
不是因為八哥變多, 是因為它剛好能在新都市空間裡「最大化存在感」。
✅ 3. 為什麼捷運站還能看到麻雀?
因為那是少數還保留麻雀需要的微型棲地。
捷運站外的空間通常會有:
- 垃圾桶
- 樹(多半是透水井)
- 小角落
- 人流造成的碎屑
- 避風處
- 出入口的縫隙
這些剛好「有點像舊式騎樓」。
麻雀會趁這些微生境躲著住。
看到的是「避難小族群」。
✅ 4. 那麻雀真的危險嗎?
目前的生態調查顯示:
✅ 麻雀在城市中心變少
✅ 但在郊區與非都會區依然「非常多」
✅ 台灣麻雀族群沒有下降到生態危機
✅ 真變少的是「城市麻雀」,不是麻雀整體
所以:
麻雀還好,真的沒要滅。只是搬家了。
如果你去:
- 學校操場
- 郊區公園
- 稻田邊
- 工地空地
- 老社區(還有騎樓+市場那種)
麻雀一堆,還會吵架。
✅ 5.各自安好
八哥到哪裡都能活、會模仿、會主宰高處。
麻雀是安定的原生居民,靠傳統市場、騎樓、小吃攤茁壯。
城市更新後:
八哥適應新環境,麻雀搬回老家。
完全就是我們前面聊的文明生態比喻復刻在現實鳥類。
✅ 最後一句安慰:
麻雀沒有不見,只是城市變得不適合它。
但只要有一棵樹、一點縫、一點碎屑,它就會回來找你。
麻雀不是弱,只是害羞。
八哥不是壞,只是太吵。
✅ 第一階段:日本 → 烏鴉稱王(高垃圾、高營養、整潔分區)
日本城市生態=烏鴉天堂。
你看它們那個存在感:
- 超聰明(會分類垃圾、會偷便當)
- 食性廣(幾乎全吃)
- 行為大膽
- 善用人工設施(電線、大樓邊緣、垃圾站)
- 有社會性(會合作開袋子)
- 敢跟人對嗆
- 智力等級接近小孩
日本的都市結構「垃圾集中、定時收取」
剛好給烏鴉一個穩定高質量補給來源。
結果:
日本城市=烏鴉的大型智慧遊樂場。
麻雀也有,但存在感被烏鴉蓋掉。
✅ 第二階段:台灣 → 麻雀滿街(舊城市類型:矮房+騎樓+市場)
台灣 80~2010 的城市結構=麻雀世代。
台灣舊都市特性:
- 矮房
- 騎樓
- 傳統市場
- 食物碎屑多
- 屋簷多縫隙
- 鐵皮屋、頂樓加蓋
- 人流複雜、空間鬆散
- 很多小角落
這就是麻雀的「五萬座小公寓」。
麻雀的特長:
- 不挑小吃渣
- 喜歡地面碎屑
- 巢可以藏在鐵皮屋或牆縫
- 成群結隊
結果:
台灣舊城市結構=麻雀的黃金時代。
那時候八哥還沒變多,烏鴉也沒那麼強勢。
✅ 第三階段:近代台灣 → 八哥崛起(新型城市:高樓+硬質化+乾淨)
現在台灣都市化方向:
- 高樓取代矮房
- 市場改建
- 街道整潔化
- 騎樓統一、空隙變少
- 食物殘渣少
- 綠地人工化
- 淡水河沿岸硬質化
- 公園風格變「均質化」
這整套剛好麻雀不適合,但八哥超適合。
八哥強在哪?
- 食性廣(基本上什麼都吃)
- 敢靠近人
- 能用人工結構築巢
- 囂張、敢統治地盤
- 聲音大、存在感強
- 神經粗勇氣大
- 適應都市化速度驚人
結果你看到:
台灣新都市=八哥霸權
麻雀成為外圍/郊區居民。
✅ 簡單一句話總結:
日本城市像智慧型垃圾主題樂園 → 烏鴉贏。
台灣舊城市像騎樓與市場拼布 → 麻雀贏。
台灣新城市變成高樓硬殼空間 → 八哥贏。
不是誰比較強,
是 誰剛好適應那個國家某一時期的城市結構。
✅ 如果用遊戲比喻,會更秒懂:
- 日本地圖:高營養補給 + 智力關卡
→ 烏鴉是 S 級角色。 - 台灣舊地圖:矮房 + 亂中有利 + 角落多
→ 麻雀是 S 級角色。 - 台灣新地圖:硬質 + 乾淨 + 高樓 + 人多 + 雜訊多
→ 八哥直接變成天選之民。
✅ 補一句:
這三種鳥的勝利,都是“環境拉的”,不是牠們自己決定要統治世界。
換言之:
不是八哥壞、不是麻雀弱、不是烏鴉兇,
而是城市變成誰的主場。
✅ 八哥在都市生態裡的優勢(比其他鳥強在哪?)
八哥在城市裡的表現其實不是「外來鳥很兇」那麼簡單,
而是牠剛好解鎖了都市環境的 所有 Buff。
其他鳥要嘛缺技能,要嘛點錯天賦。
我整理成「八哥的六大超能力」:
1. 超廣食性(吃到哪活到哪)
八哥吃的東西比你想像的還多:
- 昆蟲
- 蚯蚓
- 麵包屑
- 水果
- 人類丟的垃圾
- 飯粒
- 麵線湯麵渣
- 飲料甜味殘留
- 甚至路邊的油炸碎屑也能吃
什麼都吃=不會餓死。
麻雀、小彎嘴、白頭翁就沒這種「全吃制霸」等級。
2. 敢靠近人(都市生態最重要的勇氣)
多數鳥類怕人,飛得快。
八哥完全不怕,甚至會:
- 在你面前搶食
- 在機車把手上站著
- 在人行道上大搖大擺
- 在樹下對你側頭研究你
- 在公園直接開吵架會議
不怕人=能使用都市空間的大範圍資源。
這是牠的最大武器之一。
3. 聲音大、存在感強(不怕被注意)
八哥叫聲穿透力非常高,
這意味著:
- 更容易吸引族群
- 更容易建立領域
- 更容易嚇跑其他鳥
八哥像城市裡的「插旗者」,
聲音就是「佔地廣告」。
4. 善於搶生態位(競爭力強)
八哥不是打架強,
是 社會性高、行動快、團隊反應大。
會:
- 搶巢
- 把其他鳥趕走
- 二打一、三打二
- 一天到晚在高處「管地盤」
麻雀不是不行,而是比較怕事。
白頭翁是強者但偏保守。 喜鵲範圍大但不擠市中心。
八哥剛好!
5. 巢可亂築(適應非自然結構)
八哥完全不挑棲地:
- 大樓牆縫
- 電線桿空洞
- 空調室外機隔板
- 天花板縫
- 廁所排風口外側
- 橋樑梁柱
- 捷運站外壁的縫
- 路燈凹槽
其他鳥對「人造結構」的適應度不如八哥。
八哥的巢可以建在你想不到的地方。
6. 智慧高(城市模式大加分)
八哥能模仿聲音,其實不是可愛,而是表示牠:
- 聽覺敏銳
- 社會複雜度高
- 學習速度快
- 對陌生刺激反應靈敏
這在都市裡=生存技巧全滿。
✅ 一張簡易的結論(超準):
麻雀=舊型城市(矮房、騎樓、傳統市場)的王者
八哥=新型城市(高樓、水泥、整潔政策)的霸主
不是麻雀弱,
而是遊戲換地圖後,八哥剛好天賦點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