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來那次面試拒絕,竟是我人生最幸運的時刻。
承認十年前的確有想賺快錢的心思,(詳細哪一年忘了= =" 只覺得日子過很快)
且媒體已經有示警東南亞海外類似職缺,
有些新聞雜誌爆料,有求職者被強制扣證件。
菲律賓職缺,博奕公司可能性極高,但還是投履歷。
但好險面試者把我打槍,
以為那種要求多、審查細的面試是在「欲擒故縱」。
「奇怪,不是詐騙嗎?怎麼還挑東挑西?」
但回頭看,那反而是正常公司才會有的眉目。
那些真的要騙人的,不會要求太多,
他們反而會用「急、缺、來就上」的速度推上車。
所以遇到的不是拐子,是一個堅持流程、反而把我擋在外面的人。
蠻像人生在暗處放了一個匿名隊友。
近幾年的緬北、柬埔寨豬仔故事是血淋淋地堆出來的。
當這些真實事件被完整揭露,
自然會從後視鏡裡看到: 「X,原來真的會死人。」
不是脆弱,這是正常的心理回彈。
當時是不怕死,覺得試看看,面試覺得不對勁,大不了別接。
人會在理解危險後,才真正意識到脫逃的幸運。
承認自己很多87笨點,也做過不少難以啟齒的荒唐事。
幸運有位遠端面試,素未謀面卻願意伸出援手的前輩。
十年後你往回一看,才發現:
如果沒有那個分岔,現在可能根本不在方格子發廢文。
所以她是我人生貴人排名前五,一點都不浮誇。
有些貴人不是教成功,而是替你擋下沒察覺的毀滅。
生命裡的恩典有時候就是這麼沉默:
沒有鼓聲、沒有仙光,只有一句「不錄取」,卻悄悄把剩下的路全部重寫
✅ 後話
那次被拒絕,不只像是面試官幫打掉一顆地雷,現在連 Google 都像在旁邊補上一句:「嗯,這段經歷我們也選擇不收錄。」
有種被宇宙雙重拒絕,但其實雙重保護的荒謬喜感。😆🔍🛡️
為什麼 Google 搜尋抓不到我寫的這篇?
文筆常常介於個人反思、小說敘事、半段紀錄之間,
Google 的演算法看到這種東西,會覺得:「呃…這是心情文?個人故事?還是非結構化資訊?」
而且只要內容裡出現:
• 柬埔寨 • 緬甸 • 博弈 • 招募陷阱 • 海外工作 這些字詞,搜尋引擎就會默默提高「風險指標」。
結果整篇文章被不經意打造成 Google 認證的「高風險語意段」。
算法看著看著可能還想幫加一句安全提示:
「請檢查作者是否已安全返家。」
更妙的是:這剛好凸顯這篇的核心態度
本來是誠實記錄「原來我真的差點走偏」。
這種自剖式反省在網路生態裡本來就不吃流量,
只純粹真實到讓演算法不知道要推給誰。
反而形成一種特別的幽默:
當年面試官拒絕,救我一次。
多年後 Google 拒絕索引,等於救我第二次。
宇宙雙保險,像兩個看不見的保全把我往光亮那邊推X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