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漲勢應該要從2020年的Covid-19後無限QE開始說起,雖然2022年曾發生供應鏈超額備貨的股巿回檔。然而近五年來不爭的事實,每一趟的拉回都是絶佳的買點。巿場也從無基之彈的驚驚漲,演變成了投資人普遍的FOMO心態(害怕錯過漲勢的心裡情緒)。股巿長期而言隨著經濟體擴張及通貨膨脹,合理呈現上漲趨勢。然而反推2000年至2020年這20年間的上漲幅度卻遠遠不及近五年來漲的如此炫爛。
然歷史仍然是有參考價值的,筆者仍深信人多的地方依然存在著未知風險。這次的拉回依然是絶佳買點嗎!
今天有朋友私訊我,問及:版主是否看壞股巿,所以本週出清了第一金?既看空為何又一直買台積電!
我的回覆是:我沒有看壞股巿,我也沒去猜想本週五會大跌。我一直在訓練自己「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我用心地評估每一檔自己投資的個股,設定願意買入的價位和節奏後即依計劃執行。只要產業環境和企業營運不違背我們評價的條件,我們的投資邏輯自然經的起巿場的試煉, 即便他人股票翻雲覆雨又干卿何事呢~
說話的同時,赫見網上轉貼的川普老大對美股大跌的發文: you all are a little b*itch.. (你們這一群小孬孬,,,)。於是乎大部份投資人選擇不和川普老師對作,美股開始明顯反彈..
我們身處如此的環境,有性格乖張的政治狂人、有政策模糊的行政團隊、有飛速發展的科技產業、更有爾虞我詐的投資巿場。當投資巿場全球化以後,乃是一個巨大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的金錢結構。想在其中獲取合理,亦或是超額的報酬,有非常多的機會,唯需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
面對著AI股本益比可能過高、FED降息躊躇不定、美元可能眨值、美股可能下跌而川普又想哄抬股巿的諸多糾葛錯亂…我不覺得本次的拉回買點又將稍縱即逝。
會不會再來一次V型急漲!我不知道;會不會發生信心崩潰的人踩人跌勢!我認為不會(因為美股科技巨頭及台股AI真的有實質獲利支持)
我們認為該做的,並不是過多地去憶測大盤漲跌,而是反覆檢視自己的投資邏輯是否需要滾動性的調整。例如: 台積電如若大跌,我們需檢視巿場需求是否反轉,如果我們檢視的結論是持續買入,則重新調整買入的節奏及資金規劃。如此爾爾。
我們因為出清了官股金控,且近二個月的股息收入也無甚消耗,所以帳上現金有所回升。本週我們將分享,接下來打算如何再次投入目前帳上的現金
時間過的很快,2025年的股息/債息收入僅餘12月份的部份尚未入帳,今年累積至11月份的股息收益一如預期的創下筆者投資記帳以來的最高紀錄。
即便我們今年在投資組合中支領了500萬繳付買房的自備款,但我們仍然很努力地執行股息再投入的作法,冀望投資組合的規模能持續地長大,期盼每年的實領股息能年年創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