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來源: finviz
先貼一張美股MAP來搖醒大家。
好一段時間帶領大家瘋狂的AI巨型股在(附圖)近一周的累積漲跌幅,除了亞馬遜獨樹一格的續漲,其它諸如NVIDIA、微軟、META、台積電等均開始走跌。NVIDIA近七個交易日跌了11%;FB(META)自本波段高點下跌了22%;曾經紅極一時的甲骨文(Oracle)更是下跌了30%;台積電ADR也已經跌掉8%了。
地球上的財經專家們越來越多人看衰AI。擔心應用面發展不順、擔心AI的投資和收益不成比例、擔心電力受限…
所有的擔心,筆者都深表認同,因為我本就是此派論調。我認為企業實質獲利永遠是股巿的王道。
AI拉回,股巿下跌,我們的投資該何去何從!
對筆者而言,本周又有低於1500元的台積電可買了,自然是開心地又買了一些。
馬斯克震撼預告:特斯拉可能自建晶圓廠,目標月產百萬片晶圓
狂人馬斯克似乎已經贏得了特斯拉董事會的一兆美元薪酬案。馬斯克心一橫會不會幹掉台積電呢 ! 台積電面臨三星、Intel 甚或是特斯拉的圍攻,台積即將GG了嗎!
這世界真的太奇妙了,本週我們就來探討:
- AI股下跌、特斯拉自建圓廠,台積電還有活路嗎!
- 另一個重點話題,美元指數重回100,意味著什麼!
還記得「美國國債38兆將拖垮美國」,此等話題還沒退燒呢! 怎麼的,資金一下子又簇擁美元,美國聯邦政府還停擺呢!投資人這麼快的又不擔心美國啦。
美元指數攸關著台灣投資人甚鉅,尤其我等債券投資人更不可輕忽呢!
馬斯克震撼預告:特斯拉可能自建晶圓廠,目標月產百萬片晶圓
曾經OPEN AI也揚言自建晶圓廠,事後或許是認清現實放棄了,然,這不代表馬斯克也會認慫放棄,他可是要拿一兆美元薪水的男人啊~~~
在美國NASA集美國之精英也做不到火箭發射系統回收時,馬斯克的Space X做到了! 台積電能做的出更甚於2奈米的高階晶圓,就表示其它人未必做不出來,更何況是馬斯克,不是嗎! 所以我等小輩從不應去論斷這些狂人會有的決心。然而客觀的條件仍然允許我們去作思考及剖析。
我先分享一套邏輯:
還記得「尖牙股」嗎? 曾經意指快速成長的科技巨頭是尖牙股的代表,巿場簡稱為FAANG,此即五檔美國科技巨頭股票: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及Google。但隨著AI浪潮快速翻擁而上,FAANG冷卻了,取而代之者為「科技七巨頭」: (亦可稱之M7)指美國七家大型科技公司:Alphabet、亞馬遜、蘋果、Meta、微軟、輝達和特斯拉。這七家公司在人工智慧、雲端運算、軟硬體和電動車等領域佔有主導地位,S&P 500 指數中佔有的權重快速拉高,成了最新的AI科技代表。
資訊的變遷真的太快了, 現今呢更引人注目的則是「AI 5」。 此又是有創意的華爾街分析師所提出的代名詞,意即領導美股的最新5檔股票,分別為輝達、微軟、AMD、台積電和博通。我們看到台積電入榜,為之動容啊。
以往被投資巿場視為「代工」的角色,視為價值性不高的製造工廠身份,曾幾何時竟也成了投資界的核心。我想是因為巿場越來越明白,即便你有再華麗的設計,若沒有硬體付之實現,你的設計終將是紙上談兵。
筆者很喜歡諸多台灣分析師的如下言論: 不論誰在未來的AI競賽中勝出,都需要台積電的製程技術來支援。
所以我們認為AI或將泡沫,股巿崩跌也未必不可能,然而大量運算的科技時代是毋庸置欵的。因為全世界有一大群人正無時不刻擠破頭地想著如何設計出石破天驚的使用者應用工具,而這背後仍離不開晶片越來越高效的運算基礎。
我們承認,我們對AI浪潮的投資覺醒太遲了。一方面是在AI熱浪的初期,我們聚焦在固定收益的債券投資;再者,我們意外AI股的漲勢竟是如此的徒直不回頭地上漲。
雖然我們已持有若干台積電股票,但我們目前的持股仍遠低於我們對主力持股或核心持股該有的份額,我們希望我們可以在可接受的價格內持有台積電5張為基礎,10張為目標。
對於本段論述的特斯拉自建超級晶圓工廠,可能會實現? 可能完全自己來或與Intel聯手,從而使台積電邊緣化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