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限制加熱菸廣告與行銷手法,連街頭燈箱與社群平台都在管。
你是否也曾在便利商店、街頭燈箱或社群貼文中,看過「加熱菸」的各種包裝與視覺?
許多品牌過去使用「科技感」「清爽」「減害」作為訴求,讓加熱菸看起來像是更安全、甚至更時尚的替代品。
但你可能不知道——加熱菸的廣告、行銷、店內陳列、社群媒體上的“體驗分享”
在全球其實都面臨越來越嚴格的限制。
像是:
- 有些國家全面禁止街頭廣告
- 有些要求店面不能擺放宣傳燈箱
- 有些則直接規定外盒必須改成「素面包裝」
- 甚至連網紅合作、IG 限動、YouTube 開箱都可能踩法規紅線
背後原因其實很簡單:
加熱菸雖然不是紙菸,但依然是「含尼古丁的菸品」。
若廣告過度包裝,會讓年輕族群誤以為「比較安全」。
那麼——
🌍 哪些國家全面禁止? 📦 為什麼外盒越來越樸素? 📱 SNS 的“體驗文”到底算不算違法? 🏪 店家到底能不能展示?
我整理了台灣、日本、韓國、歐盟等地的最新法規差異,
並用簡潔圖示把「廣告禁令強度」「包裝規範」「社群限制」全部畫出來。
👉 完整圖解與更深入的規範比較,都在完整版:
https://trustwrites.com/life-htp-advertising-regulation/
有時候,我們不是要譴責誰,而是要知道真相——
當廣告愈來愈“乾淨”,並不代表風險消失,而是規範變嚴格了。
希望這篇能讓你更了解背後的資訊與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