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專家警告,量子電腦在2030年後有可能破解比特幣核心的加密技術,動搖這個全球最大加密資產市場的根基。
量子電腦的驚人運算能力來自於量子位元能夠同時處於多種狀態,打破傳統電腦必須依序處理1與0的限制,使得加密破解速度呈指數提升,Alice & Bob公司執行長Théau Peronnin表示,量子電腦將在2030年左右具備破解比特幣加密的硬體實力,屆時必須對區塊鏈系統進行升級或分叉,以避免安全崩盤。
最新研究指出,目前有約4.8百萬個比特幣地址因為使用了易被量子攻擊的早期加密演算法,使得這些地址中的資產約達7180億美元價值暴露在潛在危機中,主要風險來自公開金鑰一旦在區塊鏈上揭露,先前使用的橢圓曲線加密將在量子電腦面前形同虛設。以太坊創辦人Vitalik Buterin也在2025年明確提醒業界,應在未來4年內完成向量子安全密碼學的轉型,以抵禦2030年前後出現的量子攻擊。
面對量子威脅,業界與政府機構並非坐以待斃,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早在2024年就已公布首批抵禦量子攻擊的密碼標準,包括新的數位簽章及密鑰協定。
近期,量子安全技術公司BTQ Technologies展示了基於NIST標準ML-DSA的量子安全比特幣實作,並計劃在2026年推出量子安全主網,以保護整個比特幣市場免於2030年前後的量子攻擊風險,此外,Project Eleven募資打造的量子安全基礎設施,也標誌著行業在早期防禦層面的積極部署。
加密貨幣使用者若今日的數據被攻擊者保存,未來量子電腦問世時,這些資料或資產就面臨解密風險,這提醒投資者與技術社群必須密切追蹤研究進展,並積極推動地址格式更新、加強防護,比特幣社群目前採用SegWit、Taproot等新地址類型試圖減少量子攻擊風險,且極力避免地址重複使用,這些都是有效緩解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