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王丹:關於我的「文革」記憶

 

我出生於1969年,距離毛澤東一手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已經3年;當我開始懂事時,大約是在1975年左右,這場聲勢浩大、席捲全國的政治暴力運動,已是強弩之末。熱血的青年早被遣送到農村,各種政治批鬥已成為上層權力鬥爭的工具,群眾的熱情煙消雲散。

 

當時北京城裏最流行的是「做沙發」,不是「坐」──人人動手,親自用木板打造沙發。不知道最早是怎麼流行起來的,但是大家都留在家中「做沙發」,就已經再清楚不過地顯示:中國人的瘋狂發作期已經過去了,大家都累了,也看出文革的荒謬了;大部分人的心態,就是顧好自己的生活。1975年,文革已經進入了尾聲。這場人間慘劇和鬧劇,就要大幕落下了。

 

Photo Credit: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我雖然只趕上了文革的尾巴,但在幼年的記憶中,還是留下了一些與文革有關的記憶。一個普通(政府)機關大院小孩的文革記憶,應當可以算作實證研究的案例了吧,尤其是文革50週年的現在。

 

「造反」、「批林批孔」:兒時的文革記憶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還是北京市西城區高井幼兒園的小朋友時,就參加了江青在毛澤東默許之下發動、旨在打擊總理周恩來所謂「批林(彪)批孔(子)運動」。批判孔子,是文革左派推動的「儒法之爭」引發的,江青試圖用孔子和儒家的形象暗示比較溫和的周恩來,這是我後來才知道的。當時全國到處開展這個運動,我們幼兒園也不例外。記得那時,老師還組織我們背誦一個講述孔子多麼愚蠢的「兩小兒辯日」,結果因為我背得最好,還被選拔到別的幼兒園去表演;那時候覺得特別光榮,小臉蛋紅撲撲的。說起來,這也算是參加了文革吧,6歲!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