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知識變現,為何道路兇險崎嶇?
付費限定

知識變現,為何道路兇險崎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好幾年來,「知識經濟」喊得震天響,這幾年,「知識變現」的風潮也從中國大陸渡海而來,對岸以及台灣都有人開始做自媒體以及訂閱制平台。我自己身旁也有不少朋友做教育事業,以辦講座或是開課作為事業。

 

但年復一年,台灣的整體書市不斷挫跌。創新的「知識服務」產業,我觀察了這三年,看到不少興衰起伏,雖然有時上昂,但似乎總未走上平順坦途。

 

論到「知識變現」,其實也不那麼新,「教育」是個有千年傳統的知識經濟,「知識創作」作為事業,在西方也有兩三百年歷史;如果將新舊的知識產業得失互相參照,有些心得和讀者朋友分享。

 

在這一篇中,我們先談談今日販賣「知識」,會遇到的困難:

 

首先,免費優質知識今天太泛濫了

維基百科上多少知識?YouTube 上多少知識?知乎、Quora 上的乾貨,一輩子都啃不完 (以下省略 100 個知識來源舉例)。這些都是不用錢的知識,很多內容(當然不是全部)品質極為精良。只要懂得怎麼打撈與分辨,不但可以得到正確度可靠的知識資源,而且閱聽的時候可到「享受」的水準。今天,要做收費的知識服務,品質上能勝過上述免費來源,極難。

 

第二,盜版擴散,啃食商機

現在,大量的知識,都是以文字及影音方式流傳。就算原來的知識是有人買的,而且真有效果,常常躲不掉盜版或是單純的流傳擴散。如果是複製貼上、分享拷貝,就可以轉手散出去,其實原知識生產者也難守住原本的客群與獲利。

 

第三,物質載體難以運用、保存

若要打破「免費」/ 無酬複製的困境,常依賴物質載體,但如書本、DVD。今日在大城市中,房價都非常貴。報紙、雜誌、書籍、DVD,其實都佔著空間。把房價折算單位空間,你會發現書籍佔掉的空間,排擠了人生活的空間,累積下來,折算的成本也驚人。另外,無論在書籍上畫線或是眉批,其實都不易匯整運用。現在,只要不能「全文蒐尋」的知識,對我來說都非常難以運用。

 

第四,購買知識後不見得有明確「效用」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5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人才自造.業界學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謝宇程的沙龍
7會員
13內容數
<p>這個專欄是接續謝宇程的著作《人才,自造者》,以及呼應在大學開設的【業界學程】,用多角度探討極端複雜、快速變化的業界實況,和年輕人們一起思考:「在這個時代,我們怎麼前瞻,怎麼找路」。</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謝宇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有時候,時運與局勢不濟,外在環境可能無法欣賞一個創作者的才華。在社會與他人都不理解、不重視的時候,家人更可以投注珍視與愛惜,原因正是因為「身為家人」&#8211; 當別人忽略你的心情,我看重;當別人忽略你的美好,我珍視;因為對我來說,你不是世界上的某一個人而已。</p>
<p>今日,從台政清交成政,到街邊巷口的幼兒園、才藝班,都需要能和家長與學生清楚述說:「因此,我們提供的教育是有價值的。」在這樣的時代,教育是動態的經營過程,更包涵了溝通、述說、對話的專業。</p>
<p>我們常以為關於自己的人生,該知道的全都知道了,也因此不去追根究柢、不去仔細發掘 &#8212; 正是如此,我們常常對自己人生佈滿誤解的黑洞。太常因為缺乏訴說和傾聽,錯失了那些和我們至親的人以及自己生命中的重要風景。</p>
<p>有時候,時運與局勢不濟,外在環境可能無法欣賞一個創作者的才華。在社會與他人都不理解、不重視的時候,家人更可以投注珍視與愛惜,原因正是因為「身為家人」&#8211; 當別人忽略你的心情,我看重;當別人忽略你的美好,我珍視;因為對我來說,你不是世界上的某一個人而已。</p>
<p>今日,從台政清交成政,到街邊巷口的幼兒園、才藝班,都需要能和家長與學生清楚述說:「因此,我們提供的教育是有價值的。」在這樣的時代,教育是動態的經營過程,更包涵了溝通、述說、對話的專業。</p>
<p>我們常以為關於自己的人生,該知道的全都知道了,也因此不去追根究柢、不去仔細發掘 &#8212; 正是如此,我們常常對自己人生佈滿誤解的黑洞。太常因為缺乏訴說和傾聽,錯失了那些和我們至親的人以及自己生命中的重要風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