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1/3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非洲最狂帝國:衣索比亞所羅門王朝(下)

    經過了前兩集的背景介紹,作為殖民地競賽的後發者義大利,終於要正式進攻衣索比亞,試圖搶下這座位於東非戰略要地的古老帝國、呼應英國策略抵擋法國將所屬殖民地貫穿東西非的計畫。這一集將會是滿滿的戰爭,讓我們準備好雞排、珍奶、爆米花,一起嘲笑義大利吧(?)

     

    1894年,在衣索比亞皇帝拒絕履行侵犯該國主權的《烏西亞利條約》之後,義大利先是用200萬發子彈行賄,繼而是鼓吹提格雷王公蒙噶沙(Mangasha)起兵造反,兩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於是義大利下令厄立垂亞總督率領1萬4000人進攻衣索比亞,後續總兵力上升至約2萬人;相對的,衣索比亞動員高達12萬人抵抗。雙方的武裝更是有明顯落差,說是小米加步槍對陣美式軍械也不為過。

     

    1894年7月,義大利跟衣索比亞在位於英屬蘇丹東邊、跟衣索比亞和厄立垂亞交界處的卡薩拉(Kassala)發生衝突。根據記載,衣索比亞方面有十萬兵力,以封建領主的軍隊匯集而成,其中有一萬騎兵,以長矛、弓箭等冷兵器為主。面對現代化武裝的義大利軍,不敵敗陣。自此一直到1895年1月,義大利拿下八連勝。特別是1895年1月的這場戰役,義大利方面以3千800人(只有軍官是義大利籍)、4門火砲的規模突襲2萬衣索比亞軍(約1萬2千人配備火槍、其餘用冷兵器),一開始打成平手、僵持不下,之後義大利趁衣索比亞後撤時逮到空檔突擊奠定勝基。這場戰役造成衣索比亞陣亡1千500人、義大利則是損失95人,也代表著第一次義大利跟衣索比亞的戰爭正式爆發。

     

    義大利的入侵勢如破竹,到1895年底都還沒有嚐過敗仗。通常看到這樣的行文敘述,就代表著:嘿嘿,莫非定律要登場了。

     

    是的,1895年12月,衣索比亞的精銳在孟利尼克二世親自坐鎮指揮的情況下,3萬人大軍主動進攻義大利前線地帶、有2千300名兵力駐守的安巴阿拉吉,殲敵1千300,包括義大利的指揮官托斯里少將都在陣亡之列。這不但是衣索比亞第一場的勝利,地中海彼岸的義大利舉國上下也為之震動,議會立刻加碼軍費兩千萬里拉(約等於八萬英鎊),要挽回顏面。

     

    趁勝追擊的衣索比亞軍,一口氣往北挺進100餘公里,在1896年1月時,抵達義大利另一處防衛重地默克萊(Mekelle,現衣索比亞第二大城,距離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北方約780公里),透過切斷水源跟包圍戰術,再次逼得義大利棄甲投降。

     

    戰爭打到這裡,雙方已經進入過於深入而補給困難的狀態。義大利方面原本希望以拖待變,等待封建領主為首的衣索比亞聯合軍陸續撤離,再趁機單點突破。然而義大利國內禁不起這兩次敗戰帶來的震撼與政治效應,內閣要求遠征軍立刻進發,用勝利來安定國內民心與政府高層的官位。

     

    於是,1896年3月,可說是衣索比亞史上最大的榮耀,也是義大利史上最悲慘的羞辱,就在衣索比亞北方的阿杜瓦(Adwa,海拔1907公尺)登場了。雙方都由統帥親自出馬。義大利方面約1萬5千人,配備56門火砲;衣索比亞動員12萬,約有10萬挺步槍與40門火砲,另還有一小隊俄國軍事顧問與志願兵。

     

    由於人數有絕對劣勢,義大利軍修築防禦工事,打算引誘衣索比亞軍進攻並包圍消滅,是謂守株待兔之勢。但衣索比亞也不是笨蛋,你想拐我進去,我就偏偏在外面讓你等到望穿秋水。兩邊從1月僵持到3月,之前提到的補給困難,就是在這樣的脈絡下出現的。然後義大利方面又接收到國內傳來的指示:進攻。

     

    進攻就進攻吧,但義大利指揮官又不是笨蛋,大白天的衝出去,讓人家一人一口水淹沒嗎?當然不是嘛,人少的時候,一定優先選擇夜間突襲;而漫漫長夜,又以太陽即將出現的清晨時分,守備最為鬆懈。

     

    但是歷史就是這麼喜歡開人玩笑。例如國民黨敗逃到台灣之後,共產黨原本想趁勝追擊,發動夜襲,繼廈門之後一舉拿下金門。結果萬萬沒想到,夜襲當天稍早,國民黨軍隊的坦克因為故障,卡在沙灘上動彈不得,只好暫時駐守(故障的是履帶,火砲正常喔)。而這個沙灘,就是共產黨被潮汐影響後登陸的沙灘⋯⋯之後的故事就不用多說了,國民黨後來把當晚發生的事情,稱之為「古寧頭大捷」。

     

     

    好的,把鏡頭拉回到東非,話說義大利精銳算準清晨時分突襲衣索比亞主力,結果一到人家陣地之後發現,衣索比亞軍居然在不可思議的短時間內反應過來,迅速回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難道衣索比亞有內應,掌握到義大利要發動夜襲嗎?

     

    不是的,答案也是非常的簡單,因為衣索比亞軍裡面有穆斯林(雖然基督教傳統悠久,但衣索比亞也是伊斯蘭教最早傳入的非洲國家之一),而穆斯林一天要向聖地麥加的方向朝拜五次,第一次就是清晨時分⋯⋯。

     

    所以義大利的突襲計畫完全失敗。更慘的是,義大兵分三路要搞包抄,卻因為高原地帶荊棘叢生,導致行軍困難,再加上通訊出現問題,反而讓自己稀釋戰力,方便衣索比亞落實孫子兵法說的「十則圍之」。

     

    雙方激戰的初期,義大利依靠著火砲優勢,取得上風。孟利尼克皇帝一度打算撤退,但後來接受幕僚建議,出動2萬5000人的飛信隊⋯⋯阿不好意思跑錯棚了,是2萬5000人的預備隊發動突襲,顛覆了義大利的優勢,讓勝利的天平往衣索比亞方面傾斜。於是在義大利自己分散本來就不多的兵員情況下,被衣索比亞各個擊破。當天中午,勝負已定,戰爭結束,義大利陣亡7千人,佔投入戰鬥人員的半數、3千500人遭俘,損失情況比法國的滑鐵盧戰役還慘;衣索比亞陣亡約5千人。

     

    阿杜瓦之戰像一波海嘯,把義大利的褲子沖到地球外面去了,義大利人民氣到在全國各地發起示威遊行,首相克里斯皮首相被逼到下台。指揮官甚至被送上軍事法庭,雖然無罪釋放但也被迫退休;另一方面,孟利尼克皇帝擔心如果一口氣把厄立垂亞也拿下來,會激發義大利舉國投入的報復,於是見好就收。此時俄羅斯再次出手,派遣醫療隊幫衣索比亞補血,並透過衣索比亞遏止英、法、義等西南歐國家在北非繼續拓展勢力。

     

    1896年10月,義大利與衣索比亞簽訂《阿迪斯阿貝巴條約》,廢除之前的《烏西亞利條約》、承認衣索比亞帝國的獨立地位,也確認了衣索比亞與厄立垂亞的邊界。至此,衣索比亞成為非洲諸國中,唯一以戰爭成功捍衛獨立地位的非洲國家。英國與法國也在此戰役之後,陸續跟衣索比亞簽訂條約,跟進承認衣索比亞的獨立並確立彼此疆界。

     

    受到這種奇恥大辱的義大利,當然不會善罷甘休。到了二十世紀法西斯主義興起的階段,莫索里尼再次入侵衣索比亞,甚至不惜出動生化毒氣,就是要報這個仇,最後也讓衣索比亞陷入了一段亡國與流亡的時光。到了二次大戰後期,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才在英國與美國的協助下復位與復國,至於這一段故事,就留待番外篇囉(如果有的話)。

     

    非洲最狂帝國:衣索比亞所羅門王朝,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再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