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皇民養成塾】拉麵與水戶黃門:天下副將軍親傳美食?

    這次我們來談兩個看來八竿子打不著的主題:拉麵與水戶黃門。

     

    拉麵應該台灣人再熟悉不過了。這個再怎麼看都應該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料理,現今卻成了代表日本讓中國人和台灣人都得特地到日本朝聖的平民美食。尤其是台灣人對於拉麵的瘋狂程度簡直世界之冠,就連號稱「日本三商巧福」的拉麵連鎖店「一蘭」到台北開店,一碗麵的價錢以台灣所得來看貴得要死仍然大排長龍。

     

    很多一蘭黑粉不斷在網路上宣傳日本當地人根本不會吃一蘭,或是比一蘭好吃的拉麵多的是,會去吃一蘭的都是觀光客外行人之類等等。但是口味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我是認為如果覺得好吃就去吃,不必吃個拉麵還得計較什麼本地不本地、內行不內行。不然就算去台南問台南人哪間牛肉湯好吃,還不是問一百個就可能有一百零五種答案,然後再被笑去排六千牛肉湯的都是外地人這樣。

     

    但是,應該很少人知道拉麵這種連著名台獨革命家史明的餐廳新珍味都賣過的平民美食(而且新珍味還賺了大錢),其實和另一個偉大的平民娛樂「水戶黃門」有關。

     

    繪圖:鄭景文

     

    朱子學這種後來被江戶幕府奉為最高學術的儒學思想,影響後來的日本極為深遠,甚至成為了明治維新的原動力之一。而在日本的朱子學代表人物,除了幾位可能連一般日本人都叫不出名字的思想家外,最有名的就是江戶時代的名人德川光圀了。「圀」字其實就是「國」的意思,八方為國,是個蠻有趣的漢字。這位水戶藩的第二代藩主,另外一個在日本家喻戶曉的名字就叫「水戶黃門」。

     

    講到水戶黃門,很多日本大概腦裏浮現出的就是一個阿伯和兩個隨從拿出「印籠」嚇唬各種壞蛋的畫面。因為TBS電視台的《水戶黃門》正是一部通俗的日本單元時代劇劇名,裏面的內容大概就是日本版的《嘉慶君遊台灣》或是《乾隆下江南》,貴人偷偷微服出巡然後吃遍美食,然後也一定都會遇到被惡霸或是狗官欺侮的好人,然後大概在晚上8點45分的時候(這個單元劇是晚上八點播的)黃門的部下會拿出水戶德川家的印籠(印鑑盒子)表明水戶黃門「天下副將軍」的身分,然後懲惡揚善,歡喜大結局後水戶黃門大人一行人離開到別的地方繼續爽快這樣的劇情。

     

    右邊那個手上拿的就是印籠了(其實重點是上面有家紋)。

     

    這個在日本播了42年的劇集,已經成了通俗文化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了。那麼,這個體諒平民、站在被欺壓百姓的「水戶黃門」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這位仁兄在接掌藩政之前,聽說是個素行不良的惡少。有個他相當有名的故事,就是有一次他和幾個朋友(當然也都是高身分的武士之後)喝酒完後,進了某個神社坐在裏面休息。結果神社裏竟然有幾個賤民流浪漢在裏面過夜,黃門的朋友提議要宰了他們來試刀。在一陣混亂中,賤民裏有人大哭說:

     

    「我們都已經這麼慘了,怎麼還要殺我們,就饒我們一條賤命吧!」

     

    黃門心想也對,於是心生不忍,就罵他朋友說「無聊,幹嘛這樣」。結果他的朋友罵了他一句「沒膽就講一聲啊,X」。

     

    結果是,黃門覺得「武士被罵沒膽是不共戴天之辱」,於是就從神社地板下抓了一個跑得慢的倒楣鬼,宰了。

     

    這就是戰國時代剛結束、戰國餘風還殘存時的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士價值觀。雖然德川家成了征夷大將軍,是掌管天下的「御公儀」,但是上朝時穿著公家貴族服裝的武士們,其實習性還是相當「武骨一邊倒」的。而後,黃門哥因為讀了《史記》的〈伯夷列傳〉而改過向善,成為了日後的名君。

     

    明治時代後模擬的德川光圀(水戶黃門)肖像。

     

    至於「水戶黃門」這個名稱的由來,水戶兩個字當然不用解釋,是因為他是水戶藩的藩主。而黃門呢,其實是因為水戶藩的藩主在朝廷體制裏,前例最高的擔任官職就是中納言。而中納言這個官在中國的律令制裏的官名就叫「黃門侍郎」,於是就得到了這個「唐名」,也是後來時代劇裏德川光圀的代稱。

     

    不過這是官方說法,另一種奇怪的講法則是基味十足。會一點日文的朋友都知道,「黃門」的日文發音koumon平常在生活裏用的詞,其實是「肛門」這個字。所以「水戶黃門」和「水戶肛門」的發音是一樣的。有傳說道,黃門大人其實是個同志。而在戰國時代,甲甲的「眾道」其實是很多武將的公開喜好,也沒那麼見不得人。黃門大人年輕時喜歡○人咖稱,後來老了體力比較差了,就轉職成了「受」方,於是常常給家臣○咖稱,就得到了這個「水戶黃門」的別稱。

     

    當然,不要問我是怎麼考證的。這種問題有點二百五XD。

     

    不過我們真的要看的,是這個國民英雄(?)比較不一樣的事蹟。其實真正的水戶黃門,在歷史上留下最大的功績是推動水戶藩以一藩之力、持續兩百多年的時間完成了《大日本史》的史詩級編史事業。其間由於獎勵學術而產生的「水戶學」,更是以儒學為基礎而間接啟發了日後的尊王攘夷思想,促使江戶幕府的體制終結,而後締造出明治維新這個日本史上偉大的政治工程。不過,剛才雖然提到日本人很多人認為他是名君,但這個花錢的事業其實造成了藩的財政困境,所以民眾的生活並沒有很好。名君與否,見仁見智。

     

    而水戶黃門為了提倡儒學,特地迎來了因為大明滅亡而流亡到長崎的大儒學者朱舜水先生,來指導水戶藩的儒學發展。朱先生從來沒有在大明任官過,因為他覺得朝廷腐敗。但是大明亡於李自成而後天下被滿清接收後,他反而參加義勇軍和鄭成功等串連,在反清復明事業受挫之後,才來到日本繼續宣揚學術,是個有GUTS的讀書人。

     

    日本所傳的朱舜水肖像。

     

    這個藩主和朱先生有著父子般的年齡差距,但是據說兩人關係極好(不要再提肛門了,不是那個),常常兩人促膝長談到天明。而也因為朱先生的薰陶,水戶藩的儒學大為發展。不過朱先生的來日,卻帶給了今天看來比儒學更大的文化遺產──

     

    沒錯,就是拉麵。這個現在大家都知道發源於中國、也大家都知道和中國的麵完全不同口味的偉大文創產物。

     

    朱先生來到日本,在與黃門的交流中,某日自己下廚煮了麵給黃門吃。當然,朱先生應該當時有講說「這是偉大文明國中國的食物,給大人你吃吃」之類的美食節目常見台詞。黃門大人吃了大為讚賞,於是除了儒學以外,也向朱先生學了這個絕技,日後還常常在家臣來自己宅邸時,自己到廚房下麵給大家吃。而朱先生和黃門大人不愧飽學之徒,麵裏的「五辛」(大蒜、韮菜等香辛植物)和豬肉與麵條的配合,照他們講也配合了中國的五行之說。

     

    吃麵就吃麵,還屁些五四三的幹嘛。

     

    不過就跟台南的牛肉湯也有好幾種起源說一樣,這個「水戶黃門日本拉麵初體驗者」說,當然也有人挑戰。因為朱先生剛到日本時,其實是居住在華人較多的長崎一帶,所以也有人說在長崎時代時朱先生早就有傳下拉麵作法、長崎的才是日本初代拉麵之類的。

     

    其實,後來水戶當地在最近也出現了所謂的「水戶藩拉麵」的復刻,意思就是重現拉麵第一次來到日本時的口味。不過只要好好想想,就算長崎起源說不是真的,朱先生真的是到了水戶才把拉麵秘技傳給黃門大人的。但在那之前,日本早就有「唐人」(大陸人士,不只中國人,朝鮮人也算)出入,連鄭成功這種中日混血都有了,那這麼長的時間裏,都沒人煮麵,還得等到朱先生這個讀書人來教人下廚嗎?

     

    又不是泡泡麵。

     

    總之,故事真假不重要,歷史性和故事性才重要。而這也是所謂文創的精髓不是嗎?只是日本的文創不是在嘴邊嚷嚷然後政府撥預算給一堆藝文掮客在浪費稅金,而是真正在生活中和鄉土愛一起體現出來而已。

     

    德川光圀這位史實上可能是位文組宅兼偏執狂的仁兄,卻讓日本產出了「水戶黃門」和拉麵傳說這兩種在娛樂和美食領域上的偉大成果。對於生活苦悶而且社會強制力極強的日本人來說,有時「正義」在「以和為貴」和「現實」之前會變得極為無力。而面對這些無奈時,日本人也會渴望那種突然有貴人來到當地並且用更高、更大的權力去修理那些欺壓善良的奸商惡霸跟狗官。水戶黃門的故事從過去就在日本以說書、演劇、電影、甚至柏青哥等形式膾炙人口,而這種感情也打造出了像《暴坊將軍》和《水戶黃門》這種貴人微服出巡,打擊各地壞蛋並且獎勵老實好人的懲惡揚善時代劇。

     

    雖然現實中的貴人通常都是一起欺壓百姓就是了。

     

    而拉麵雖然在明治時代就出現於日本,卻是在戰後「引揚」(從外地回國)的人們將中國當地的作法再次帶進日本之後,才形成了今天的日本拉麵王國盛況。所以不管是水戶黃門或是他的拉麵傳說,很有可能都是製造出來的故事。但是這種重視本土、貼近生活的視角才讓中國來的拉麵不斷在日本脫胎換骨,進而成為今天日本的代表美食之一,也和水戶黃門一樣成為了日本庶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群大叔在星期一下班的晚上,坐在拉麵店或中華料理店裏吃拉麵配著啤酒,看著電視裏大家都知道劇情大概會怎麼演的《水戶黃門》,大概就是我在日本時體驗到最庶民的和平風景了。

     

    2017最新版的水戶黃門做一下泡麵廣告也超合理的啦。

     

    延伸閱讀:

    【皇民養成塾】競馬與電玩,日本的廢人文化

    【皇民養成塾】世紀末的救世主,文創的傳奇:《北斗の拳》

     

     


    【日本・台灣】營運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