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螈民故事集》Stage 2-1:海潮

他和她的故事,得從一片幽深的海底平原說起,那是個漆黑的安詳世界。海床由質地堅硬的玄武岩層構成;上頭鋪滿一層層柔軟如泥的稠狀灰屑,海床週遭的海水,也因這層灰屑物質的擴散而稍顯膠稠。
這一帶的海床因分解灰屑的微生物大量繁衍,而含氧量不足,這使得絕大多數的深海動物是此地為畏途,不敢貿然輕近;豈料海床上零星散佈著、地勢略為拱起的數百處平台上頭,卻隱含著盎然生機。
這些平台上也散佈著稀薄的灰屑、微生物代謝作用較不旺盛,因而含氧量較為豐富,上頭均勻堆放著數以萬計、彈珠大小的渾圓顆粒。
這些透明膠質的卵已經發育相當長一段時間了,卵中的胚胎已略具雛形,牠們有著一個成扁盤狀的頭部,兩側各自披著六對鬚狀物體,連接在頭部之後的則是一條帶狀尾巴;他們蜷曲著身子窩在圓形卵鞘內,圓盤狀的頭顱上已顯現眼珠的輪廓、卻尚未發育完全。
其實也沒這個必要 — 海底缺乏光線,即使雙眼能夠呈像,也依舊只能見到一片漆黑。胚胎們的身軀上還沒有沉澱色素、而呈現粉嫩的透明白色,不過聽覺器官倒是已然開始作用,寧靜海床裡任何細微的聲響,都逃不過她們敏銳的聽覺;對卵裡的小小胚胎而言,外界的海床上一點兒也不寧靜。
只因在牠們週遭,那數以百計圓形卵粒中的手足們,正此起彼落地拍打尾巴、顫動身軀,為往後漫長生涯的第一步驟 — 游泳而努力。
約從受精後的第七十五天起,尚未全然成型的胚胎,便偶爾會輕輕抽動身區,無奈此刻肌節與神經系統的協調機制還沒建構完成,因此這些非自主性的自發性肌肉收縮所反映的,並不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信號。然而這輕微的聲響卻早藉著聲波傳遞到他們鄰近其他卵粒的胚胎們耳裡,促使著牠們的內分泌系統加速神經系統的發育。
到了發育的第九十天左右,肌節發育完成,位於下頷後方一條橫向分布的血管組織開始了有規律的收縮、並在隨後三十天的發育期間逐步自我纏繞成為一顆具有三個腔室的心臟。
而脈搏所推動的體液,也因具備了能夠攜帶氧分子的黃血細胞而呈濃黃色。隨著心臟的成熟、脈搏的穩定、以及肌肉組織的完備,從受精後的第一百天起,胚胎們終於可以開始嘗試擺動尾鰭了。
從起初的一天數次,到每小時數次、每分鐘數次,到了第一百一十五天的時候,幾乎所有卵內的胚胎們都不安分地擺尾,活潑地在圓形卵鞘中不斷滾轉,彷彿迫不及待地想早些離開卵鞘的保護,去探索外面的嶄新世界。
裹著胚胎們的卵鞘富含膠質、具彈力的柔韌特性足以捍衛胚胎的安全,卵鞘表面半透性的特質,則使得外界新鮮的含氧海水能源源不絕地進入卵內供胚胎呼吸所需、並將發育所產生的代謝廢物一同擴散至卵外。
為期一百二十天的孵化期當中,原本數公厘厚的膠質外鞘也一點一低地溶解到海水中,對應著胚胎體積的不斷增加,厚度也在不知不覺中減少到了包覆著胚胎、卻又彷彿隨時會瓦解開來的程度。
好動的胚胎們持續在卵鞘內滾呀滾、扭呀扭,終於,其中一只卵鞘再經歷一次胚胎扭擺之後,弧形表面上出現了一道微小裂隙,這裂隙隨著胚胎每一次的竄動而被絲扯得更大。小小的胚胎不懂得進退旋身、全憑著魯莽的不斷衝撞,勉勉強強終於從卵鞘內擠到外頭來。
當牠伸展軀體、便成了隻蝌蚪,扁盤型頭顱兩側的鬚狀物質這時終於伸展開來、成為六對美麗而落落大方的羽鰓,開始了生命中第一次呼吸。
首次接觸到外界的刺激使得牠興奮地拍動尾鰭,想好好地探索這寬闊無邊的新世界,不過牠全身上下的透明鰭支都尚未長妥、無法掌控方向,因而小蝌蚪的每一次前進都顯得跌跌撞撞的,無論多麼使勁地擺動尾巴,最後若不是一頭栽進海床的灰屑層,便是朝著上方闖了又闖後、精疲力竭地沉落灰屑層當中,靜靜消化腹部突起的卵黃囊裡殘存的能量……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是伍薰,《螈民故事集》的舞台是距今一萬年後的仙女座星系裡、有顆海洋附蓋了90%表面積的類地行星;而主要內容,則著重於介紹「螈民」這個以兩棲類為藍本的智慧物種。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