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8|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英國恐怖故事Penny Dreadful:人性與陰影

    最近看了這部《英國恐怖故事》的影集,原文名為Penny Dreadful,不是潘妮的恐懼,也沒有任何一個角色叫潘妮,而是廉價的通俗故事,對岸譯成《低俗怪談》。

    『十九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後,英國人的識字率隨著生活富有逐漸提升,對於文字刊物需求量隨之亦增。當時出現了一種廉價小報,內容主要描寫都市怪談+色情暴力血腥故事(裸體+屍體是收視王道),市井小民可以用一個便士(penny)的低廉價格輕易購入閱讀。這種帶著腥羶色風格的廉價恐怖故事便稱為「Penny Dreadful」。』

    取自:http://fifi0404.pixnet.net/blog/post/41423402-%5B影集%5D低俗怪談-英國恐怖故事(penny-dreadful)

    但看完一二季之後,撇開怪誕、血腥的部分,這部劇其實處處除了令人戰慄更是道盡人性與人生。它所代表的意義,可是一點都稱不上低俗,又也許,真正的低俗,是那些區分低俗與高尚,幫事物冠名及妖魔化的人性本身。讓人思考到底該如何去面對人生那黑暗、不堪、不安的部分,以榮格的說法,就是我們的「陰影」。

    這部的許多對話讓我深思許多關於陰影的層面,我們可以稱之為惡魔、墮落天使、黑暗、魔鬼、怪物...只要能夠代指我們所恐懼、想逃避,視之為「不潔」、「惡」的所有代稱,在這裡我想要統稱為「陰影」。以及相反地,所謂「自光明、極樂、天使、菩薩...這些我們所嚮往,視之為「神聖」、「善」的所有代稱之類的事物。我今天得以用這樣的角度理解這部劇集,是因為這兩年來,不管在家庭還是人生上經歷了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有使得我對陰影有更深的理解。要是過去的我,可能就視之為「不應該相應」的不善之物而排斥不看或是批評幾下覺得實在是無稽之談就結束了吧。

    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無所不在、等於一切、包容一切,也許可以說,上帝就是宇宙,是宇宙的實質形式,也是唯一的純粹形式,這與佛教的「實相」概念有互通。那以我的理解上,宇宙本身並沒有分好壞對錯,事物的創造本自如此(也就是佛教的「如如」),上帝若等於一切,也會原諒、包容一切,上帝是完美的,在此部劇集的許多地方也提到,「惡魔」是「墮落的天使」在聖經中隱喻魔鬼本是上帝的一部分,以及一集神父對Vanessa所說的話:

    “If you have been touched by a demon, it is like being touched by the back hand of God, makes you unique in a way doesn't it? The hand of glory, the glory of suffering perhaps.”

    他說道「被惡魔折磨,就是被上帝的手背給觸摸。」隱喻著上帝的完美,包含著善與惡的整體。原諒一切、等於一切,也就此開始說得通,因為上帝就是惡就是善本身就是存在本身,善跟惡被分開的時候,單只有善的存在的時候,也不等同於上帝,那當然在被魔鬼折磨的人,只會感受到魔鬼,卻以為自己被上帝遺棄,是很自然的事情。既然等同一切,就等於包容一切,也就自然會原諒一切。只有善、光明的上帝,便不包含一切。而在第二季的最後一集,當凡妮莎接受自己的「本質」的時候,第一次,惡魔被消滅了。

    這呼應到The creature所說的那句“We long what we can't have.",只要是凡人,我們就會想要追求我們所沒有的東西,並且忘記感恩自己的存在就是一種祝福,抓著我們沒有的東西不放,說那是痛苦。惡魔認為他能夠利用這點來誘惑Vanessa答應出賣靈魂給他,但Vanessa早已堅定不再抓住那個「沒有的東西」,反而看清楚且接受現在的自己,就是一個擁有一個惡魔在身體裡的女人。

    Vanessa與Ethan,是同一類人,身體裡有「猛獸」的人,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舉凡在世界上每一個令我們聞風喪膽的惡之下,不過就是由凡人所組成的,因為我們本來內心就有惡魔,所以希特勒、屠殺、戰爭、歧視...等等才得以存在,但我們因為懼怕內心的惡,所以否定它們的在我們心中的存在,卻也無法逃離,才會一直無法得到平靜。劇集中凡妮莎與魔鬼的互動,她的掙扎,其實就是我們面對我們內心的惡的掙扎,直到接受、面對了,才會平息。是和平共處,而不是抗拒逃避抑或是投降。

    人有很多面向,不是只有惡才屬於我們,善也屬於我們,而The creature所代表的,是人性裡最「單純」的一面,不善也不惡,但單純,跟隨著心之所向。而人本性就會趨吉避凶、離苦得樂,所以單純之下的當下反應都比較偏「善」的那一面,因為只有善所代表的事情我們「認為」能夠給我們安寧與平靜喜樂。他單純,只要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他對凡妮莎的善意,也抱以善意。只要你對我不好,我也不會對你好。但本性卻不是「作惡」,只是掙扎中求取最低限度的善意,去除惡意罷了。

    不過只是想被接受「原本的自己」而被愛著的,擁有單純想望的人。而我們人生來就被教導著要「善」,其中「醜陋」的部分,所有「惡」都是應該被隱藏的,但卻沒有人教我們要怎麼處理他們。社會化的結果,就是教我們要懂得「裝模作樣」,已在社會上生存,但這不代表惡會和你和平共處,抑或是自己消失。所以我們開始害怕,並且認為因為自己「原本被壓抑著醜陋的模樣」要是被看見了,一定不會被愛。也造就了今日許多關係上的問題。

    他跟Vanessa的談話,其實句句暗示著上帝真正代表的意思,但在現實中他卻迷惘,因為他其貌不揚,容易遇到人們的惡意,一遇到惡,便會又陷入對世界的絕望之中。他說:

    The glory of life surmounts the fear of death. Good Christians fear hellfire, so to avoid it, they are kind to their fellow man. Good pagans do not have this fear, so they can be who they are, good or ill, as their nature dictates. We have no fear of God, so we are accountable to no one but each other.
    “That’s a profound responsibility,” Miss Ives replies. “Do you truly not believe in heaven?”

    真實的信仰與宗教,應當是跟隨著心,而不是在師父、神父、外人沒有看到的時候,認為可以為非作歹。或是因為害怕下地獄而做好事,而非發自內心做好事。良好的異教徒不怕上帝、不怕地獄,所以才能唯心所欲,心中若有宗教,那是不論自己外表看起來是做善還是作惡,能能夠摸著自己的心安穩地前進。

    “I believe in this world,” John answers, “And those creatures that fill it. That’s always been enough for me,” he now says beaming. “Look around you. There are sacred mysteries at every turn.”
    “But no exaltation in life beyond this,” says Vanessa.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heaven in a wild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John responds while quoting William Blake’s “To See A World…
    Vanessa replies, “With respect to Blake, I see no wildflowers here. Only pain and suffering.”
    “Then you need to look closer,” says John.

    又或他對著Lily說的那句Kind eyes can look on anything and find it beautiful. 當他遇見讓他感覺溫暖無比的Vanessa時,他說著這些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瞬間即是永恆」、「心中有佛,看什麼都是佛」。當凡妮莎說「我沒看到野花,只看到病痛跟受苦而已」他說「那麼妳得看得更仔細」。說明著不論這世界的快樂亦或是痛苦,邪惡亦或是善良、醜陋亦或是美麗,都是上帝創造的一部分,沒有醜陋美麗就失去意義,沒有痛苦快樂就失去它的價值,沒有邪惡善良亦不值得歌頌,這世界都是一體兩面、不可分割。

    而Victor Frankenstein與Sir Malcolm代表的則是野心,他們面對著為了野心而創造出的後果,便是他們日後在生命中無法抹滅的印記,就像是Vanessa曾描述在女巫身上的印記:“Those in the service of the demon are irrevocably marked.” 為了野心而犧牲的那些東西,不斷地以黑暗的形式籠罩著他們,充滿著罪惡感與內疚,但這也不是他們唯一的面向,人之所以複雜,向Dorian Gray說的:"Are not people the most mysterious thing?"

    善惡交織,不就是我們最真實的樣子嗎?社會教育我們必須要有善一的一面,所以我們壓抑惡的,甚至逃避自己可能會產生不好、負面、齷齪、邪惡、淫亂、暴力....各種思想,我們壓抑住它,用禮貌禮教包裝、綁縛住自己,最終進而被陰影的反作用力給吞噬,Ethan曾經問Vanessad困在我們身體中的怪獸是什麼,她回答:“We’re most who we are. Unrestrained. Ourselves.”

    又或許是就此痛苦、不安的活著,因為我們無法跟本來就跟著我們的惡和解,但抗拒或逃避更不是解決方案。我們不斷提醒者他人他們的惡,指著別人錯,批評他人的不潔,但事實上我們最大的惡就是認為我們是善、以為自己是真理、以為我們純潔無惡。我們看別人的事情都非常清楚且尚能給出客觀的意見,就如同這劇集裡的所有人,遇到別人的事情講得一口好道理,遇到自己的就崩潰掙扎,但其實明明懂這個道理。The Creature對著Victor Frankenstein說著:“You don’t need to remind me of my sins. Just never forget your own.”

    好似就是在跟我們所有人說,我們以為指責別人的過錯就能夠凸顯自己的正直,以逃避自己的原罪,但親愛的,原罪是屬於全人類,而誰都不會是例外。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