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來說一個恐(口)怖(譯)的故事

我今天要來說一個恐(口)怖(譯)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好,我是小譯者。因為停止更新文章有一段時間,我想應該需要大會報告一下:那個,做完一場電(口)療(譯)之後,我還活著。

月初我做了一場口譯,內容很豐富。一段時間沒有接口譯,準備起來真的是很累人。其中壓力最大的是研討會的橋段。我的搭檔是該業界翹楚,基本上有什麼問題大致都能解決。不過,事前準備資料時,光是翻譯投影片就多達兩萬多字。我一方面擔心講者會超時,一方面都擔心自己準備不足會表現不好。強者我朋友已經把相對比較難的議題一肩扛起,廢柴般的我只要做三分之一的功課就好,但還是緊張到胃痛一個禮拜。

雖然根本文沒什關係,但最近故宮的周邊產品真的很不錯(大推)

雖然根本文沒什關係,但最近故宮的周邊產品真的很不錯(大推)

口譯前一天,我終於要到講者自己要用的講稿(阿彌陀佛)。有些講者會準備,但大部分的講者通常放飛自我,有講稿也不見得會照著講。我負責的講者非常佛心,在我苦苦哀求下不僅給了講稿,還從頭到尾大致解說他會講哪些重點,哪裡會跳過。不過,真的開始之後,難免還是會有脫稿的時候。中間還一度念錯頁,我停頓了一秒鐘,決定要忽視念錯的橋段時,講者突然醒悟自己念錯頁,所以重新講了一次。沒關係沒關係,我都可以假裝沒這回事。鎮定鎮定,我們一定可以活下來的。一邊鼓勵自己,一邊盯著稿子、投影片、講者和聽眾,我覺得人生再忙好像也不過就是如此。

講者就像一尾飛龍,飛上天啊!

講者就像一尾飛龍,飛上天啊!

我的搭檔就沒那麼幸運,講者有時候都飛到外太空了。好在強者可以面無表情解決一切,但我知道他一定在心裡吶喊。口譯結束之後,我們互相安慰:「總算是活下來了。」原本以為我這個外行人加上蹩腳的演技(演出我不緊張),應該很快就被看破手腳。沒想到晚餐時,天使般的長官表示:「我覺得妳譯得很好。」害我差點流下英雄淚,真的是你們人太好了。

工作完全結束之後,我和革命同志一起去故宮看展,撫慰脆弱心靈。而且,早在工作之前就已經訂好傳說中的「仕女包」,位置的左手邊剛好就是唐人宮樂圖,一切實在太完美了。當天除了順利拜見翠玉白菜之外,還見到我心心念念的嬰兒枕。圖中的照片是我本人自己拍的,可沒有盜圖啊!

嗯,是我本人沒錯喔!

嗯,是我本人沒錯喔!

因為出門一趟,回來必須耍廢一段時間休養,所以累積了很多雜事沒有處理,現在正在還債中。期待說書系列的朋友們,請等等我。最後祝福每個做過電(口)療(譯)的人都能身體健康喔!

avatar-img
小譯者的日常
20.9K會員
133內容數
成為自由譯者之後會怎麼樣? ──就等著下地獄啊!(笑歪) 我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我趕稿和趕稿之外的日常, 尋找同溫層一起取暖,好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譯者的日常 的其他內容
因為在家裡工作的關係,如果不刻意做些什麼,世界就會變得狹窄。所以啊,我常常執行某些一時興起的計畫。譬如改善自我否定症狀的吸取成就感計畫;為了營養均衡而堅持每天去不同早餐店的早餐店計畫;為改善久坐而下半身癡肥的減肥計畫;單純屁股癢很想出門花錢的旅行計畫。有些計畫持續長達數年,有些短命計畫一天就結束。
以前某位老師曾經說過,口譯和翻譯的差別就是:口譯是立即死亡,翻譯是慢性死亡。的確是這樣沒錯。口譯是現場立刻見真章,譯錯了或是譯不出來都會馬上被發現,然後,你就死了。翻譯是經過漫長的獨立作業之後,稿子交出去,可能因為惡評、因為錯字、因為不符合編輯和讀者的胃口,幾個月之後,你仍然會死。
在翻譯地獄待久了,好像進出烈火五重天、下油鍋都變成日常。我有點搞不清楚自己的身分是獄卒還是受刑者。經常想把原文丟進油鍋炸,結果自己躺在油鍋裡。這些過程只有譯者啊,冷暖自知。
這是一本書的書名,我覺得光看書名就很有感覺。 地獄的風景之一:翻譯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一種自我否定。 一本書少則三、四萬字,多則十幾萬字。全部譯完本身就已經不容易,可好不容易譯完,回頭看三次也不滿意。甚至書都已經出版,再看一次還是覺得應該可以更好才對。
我一直很不習慣用新詞, 翻譯的時候也會很注意, 生怕自己養成挪用日文漢字的壞習慣。 不過,今天腦內突然自動跑出「小確幸」這個詞, 應該就是代表這個詞進入我腦內的語料庫了吧?
因為在家裡工作的關係,如果不刻意做些什麼,世界就會變得狹窄。所以啊,我常常執行某些一時興起的計畫。譬如改善自我否定症狀的吸取成就感計畫;為了營養均衡而堅持每天去不同早餐店的早餐店計畫;為改善久坐而下半身癡肥的減肥計畫;單純屁股癢很想出門花錢的旅行計畫。有些計畫持續長達數年,有些短命計畫一天就結束。
以前某位老師曾經說過,口譯和翻譯的差別就是:口譯是立即死亡,翻譯是慢性死亡。的確是這樣沒錯。口譯是現場立刻見真章,譯錯了或是譯不出來都會馬上被發現,然後,你就死了。翻譯是經過漫長的獨立作業之後,稿子交出去,可能因為惡評、因為錯字、因為不符合編輯和讀者的胃口,幾個月之後,你仍然會死。
在翻譯地獄待久了,好像進出烈火五重天、下油鍋都變成日常。我有點搞不清楚自己的身分是獄卒還是受刑者。經常想把原文丟進油鍋炸,結果自己躺在油鍋裡。這些過程只有譯者啊,冷暖自知。
這是一本書的書名,我覺得光看書名就很有感覺。 地獄的風景之一:翻譯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一種自我否定。 一本書少則三、四萬字,多則十幾萬字。全部譯完本身就已經不容易,可好不容易譯完,回頭看三次也不滿意。甚至書都已經出版,再看一次還是覺得應該可以更好才對。
我一直很不習慣用新詞, 翻譯的時候也會很注意, 生怕自己養成挪用日文漢字的壞習慣。 不過,今天腦內突然自動跑出「小確幸」這個詞, 應該就是代表這個詞進入我腦內的語料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