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韋綸|區塊鏈如魔戒,你能抗拒它的誘惑嗎?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日前有消息指出,越南政府要求執法機構調查當地的一起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ICO)專案,此一由Modern Tech所發起的ICO專案在獲得3.2萬名投資人約6.6億美元的資金之後,7名團隊成員全數消失無蹤,而讓投資人求助無門。
無獨有偶地,在2018年4月20日法務部長邱太三表示,國人相當關注比特幣問題,法務部已邀集金管會、內政部、央行、警政署、調查局等單位跨部會協商,跨部會盤點比特幣的現金流機制和相關法令,會議中達成共識「應對比特幣做相當管制」。過沒幾天,為防止比特幣被當作洗錢工具,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日前再表示:比特幣交易帳戶應要採實名制,方便追查,並且該帳戶會被列為高風險帳戶,不過整體管制措施尚無定論。
立委余宛如亦在2018年5月29日於立法院舉辦「別等沙盒,好了就上—區塊鏈金融發展」公聽會,會中,各界對於虛擬貨幣以及ICO(首次代幣發行)的作法各有不同想法,尤其是加密貨幣以及ICO的控管。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亦在同日表示除了前揭實名制以符合洗錢防制法之規定,ICO也會依照性質為不同認定,基本上區分為三大類行為控管。
不過,到底什麼是比特幣,什麼是虛擬貨幣,什麼是區塊鏈?這些又會對我們生活造成什麼影響?今天虛擬貨幣或ICO為什麼要被管制呢?從虛擬貨幣來說,因為比特幣的隱匿性跟去中心化等難以控管的特性,讓它變成黑市交易和洗錢極為好用的一種途徑。
相對於體系完整的證券(IPO)募資程序,目前就ICO的募資各國政府並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規範,也就是無法可遵,也因此創設出一個「無法地帶」。反之,管制ICO最大的理由則是為了保障投資人不會因為法制欠缺,而使ICO成為一種吸金的詐騙方式。
相較起IPO程序,ICO的法遵和基本要求極為低廉,因此幾乎所有企業都對於這種募資方式深感興趣,希望藉此分一杯羹。對投資者來說,則是希望藉由ICO再創造一次2017年的比特幣獲利奇蹟。因此本文想來探索一下ICO到底是什麼,跟一般股票募資發行(IPO)又有什麼不同,今天各國政府對其態度又如何?
 

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是貨幣嗎?

雖然現在大多數人提到虛擬貨幣的直覺性反應就是比特幣,但實際上虛擬貨幣的歷史遠比區塊鏈的歷史要久多了。讓我們參考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簡稱ECB)在2012年10月29日所提出的「虛擬貨幣架構(Virtual Currency Schemes)」所區分的幾個簡單的類型。

封閉性虛擬貨幣架構

基本上封閉性世界的虛擬貨幣,沒有從現實世界轉入轉出的機制,經典案例就是電玩遊戲中打怪物出現的金幣或寶物,原則上和實體世界毫無關聯,但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稀有寶物或是玩家眾多的網路遊戲),在交易市場就會出現經濟價值和可交易性。

單向貨幣流(通常是流入) 的虛擬貨幣架構

通常會有一家公司作為官方發行,藉由官方所訂的匯率能夠將現金兌換為虛擬貨幣後用於購買商品或服務,但通常只有現金轉換為虛擬貨幣,而沒有辦法轉換回現金,比較常見的案例就是網路遊戲的線上點數卡或目前正夯直播系列(17直播、Up直播等等)。
 

雙向貨幣流的虛擬貨幣架構

在區塊鏈技術出現後,產生一種以使用密碼學原理來確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單位的一種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因為被交易市場承認而可以可買賣虛擬及實體之商品與服務,並與實體貨幣兌換比率掛勾。經典案例也就是眾所皆知的比特幣(Bitcoin)。
 

所以比特幣到底算什麼——貨幣、投資證券、虛擬商品?

就區塊鏈概念中,越多人參與和使用區塊鏈可以使區塊鏈更加安全,確認一項交易的過程,是由解決一系列計算難題的工作量證明機制來實現的。參與處理區塊的用戶端可以得到一定量新發行的比特幣,以及相關的交易手續費。
為了得到這些新產生的比特幣,參與處理區塊的使用者端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計算力(為此社會有專業挖礦機替代電腦等其他低配的網路裝置),這個過程非常類似於挖礦,因此中本聰將資料處理者命名為「礦工」,將資料處理活動稱之為「挖礦」。這些新產生出來的比特幣可以報償系統中的資料處理者,他們的計算工作為比特幣對等網路的正常運作提供保障。
那麼「比特幣」到底是什麼?
貨幣的定義有很多種,但從我們貨幣銀行學所學到的來說,貨幣至少要有以下幾點功能:(1)交易媒介(2)記價單位(3)儲存價值,交易媒介( Medium of Exchange )是指能夠以該貨幣作為交易媒介,簡化交易活動。
計價單位( Unit of Account )是指可讓不同財貨的價值,以共同標準來衡量,即為「價格」。儲存價值( Store of Value )則是指不用當期將所有收入消費完,可將部分價值儲蓄供未來消費。
以比特幣而言,爭點會在所謂「儲存價值」上,跟一般意義上的貨幣不同,比特幣這種虛擬貨幣並沒有官方或政府就價值部分做背書,換句話說,比特幣的「價值」完全是由市場決定的,很可能今天還在9000美金,隔天就會因為一個漏洞而一文不值。
這也是比特幣目前最大的風險之一。而將比特幣視為貨幣或是所謂「支付工具」的就是日本。日本於於2017年4 月1 日,日本新版《支付服務修正法案》(Payment Services Law)生效,承認虛擬貨幣的合法支付地位。
比特幣雖然作為加密貨幣之母,僅有支付匯兌功能,但虛擬貨幣的用處並不僅僅於此,其中也有希望藉由虛擬貨幣來做出去中心化的公司架構,其代表的虛擬貨幣則是以太坊和其代表的以太幣(Ether,ETH),而當虛擬貨幣擁有所謂證券性質的時候,就有可能被認定為有價證券而適用相關法規範(例如證券交易法、銀行法等等),適用相關法律國家則是美國。
即使在法律健全的美國,其不同的政府部門為比特幣制定了不同的政策。而其美國證期所(SEC)曾於2018年3月7號發出聲明表示:「如果某一平台提供屬於證券的數位資產交易,且營運符合聯邦證券法定義的『交易所』,那麼該平台必須在SEC註冊為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或者申請豁免註冊。」
如果要找一個目前全世界對於比特幣的定調,「虛擬商品」也許是現在的最大公約數。
美國金融犯罪執法局(FinCEN)見解為比特幣等可轉換虛擬貨幣(convertible virtual currency)價值等同於「通貨」,或是可做為「通貨的替代品」;如此一來美國洗錢防制法律就能適用於比特幣監理。美國國稅局(IRS)亦認為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屬於「財產」而非貨幣,在此基礎上對比特幣相關活動課稅。
台灣中央銀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 2013 年 12 月 30 日發布新聞稿表明比特幣屬高度投機之數位「虛擬商品」。而央行總裁彭淮南先生亦針對比特幣的熱潮做出的「以貴金屬看待,將持續監控」等回應。
中國於2017年9月4日,召集各相關部門,依據銀行及證券相關法規,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表示「禁止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資訊仲介等服務。因此現在對中國而言,虛擬貨幣可是完全禁止交易與使用。
雖然上述對於比特幣的定性仍然有所爭論,但若單純以台灣來說,目前在台灣,比特幣被認為是虛擬商品,不屬法定貨幣,除銀行不能接受比特幣代收付,亦不得將比特幣當作支付工具外,央行或金管會暫不會介入。
雖然政府目前有計畫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列入管制,但從其避免相關虛擬貨幣被做為洗錢工具之監理重點來看,政策上應該是以監理而非完全禁止為其目的。

那麼「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擱係瞎咪?

ICO跟一般股票募資發行(IPO)有什麼不同? ICO係指「虛擬貨幣首次公開募資」,概念參考自股票市場的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指企業或非企業組織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發行代幣,向投資人募集虛擬貨幣(一般為比特幣、以太坊)的融資活動。
IPO與ICO差異點在於IPO向公眾籌集資金,ICO則是向公眾籌集虛擬貨幣,將發行的標的物由IPO之證券換成ICO之代幣。
ICO類型多元,而其發行之代幣(Token)使用方法和用途也幾乎不相同。若依照瑞士金融市場監督局(FINMA)於2018年發布的ICO指引和金管會於2018年5月30日所表示將來管理方式的參考方向,將其分為三大類型:
  1. 支付型(Payment tokens):係指其代幣(Token)沒有其他功能或與開發項目。本質上僅僅是作為單純的支付工具使用,可以用來轉讓或付款用途,典型案例就是比特幣。
  2. 使用型(Utility tokens):係指發行方基於開發可供實際運用之特定區塊鏈技術產品,所進行「產品與服務之預售」所為之對價,由投資人預先以加密貨幣付款,再由發行方交付投資人日後可使用之產品或服務代幣為對價。性質單純,目前於ICO屬於比較普遍的模式。
  3. 資產型(Asset tokens):指賦予持有者分紅或利息的權利,性質上類似公司中的證券(例如股份、債券等等)——其中又包括最符合區塊鏈精神的「參與經營型」(如以太坊所做出的實作項目),以及「股份眾籌型」,即發行token(實質意義上的股權憑證),但這也最容易直接違反各國募集發行之規定。
對於ICO這新興的募資模式,目前各國政府的監管態度似乎有些搖擺不定,若完全禁止,則很可能錯失了這波科技革新的浪潮;但若允許,則對於投資人保障極為不足,可能產生許多投資糾紛而使社會動盪。各國監理制度大致可以統整如下:
 

金管會的法律意見又是如何?

在台灣, 金管會目前將虛擬貨幣定性為「具有高度投機性的數位虛擬商品」,也因此把ICO定義為:
ICO係指企業透過發行數位權益、數位資產或數位虛擬貨幣等「虛擬商品」,銷售予投資人的募集資金行為,這個概念來自於證券市場的IPO。而要求金融機構不得參與或提供虛擬貨幣相關服務或交易。
但就ICO是否屬於證券交易法上的有價證券而被金管會管制,則認為屬於個案認定之範圍,但就個案認定的標準並沒有明確定義。台灣在2018年1月31日公布了「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也就是俗稱的金融監理沙盒,而是否能以ICO進入金融監理沙盒實驗,則仍然有待觀察。
以監理機關的角度,ICO目前最大的問題莫過於與IPO的區分是否適用IPO相關規定或是訂定專法管制、洗錢防制維護和防止ICO詐騙等問題。而目前比較尷尬的地方在於貿然介入或以現有制度規範容易使金融科技發展趨緩、甚至停滯,但另一方面若不規制,又容易產生金融秩序的混亂,因此目前大多數國家都採取比較觀望的態度。
但以目前法真空的現狀,一方面容易使正規企業評估時擔心政策轉換風險而卻步;另一方面又容易使投機客藉此機會獲利,因此盡快提出監理規則乃現實上所必須。在專法訂定前,與其放讓其法律真空而無法可管,不妨利用上開監理沙盒的概念,一方面可以做風險控管,一方面也可以給予企業安心實驗的空間。
雖然虛擬貨幣納管還未有確切辦法,但今天虛擬貨幣或ICO在台灣可能會涉及什麼台灣法條,我們又該注意什麼?金管會在2018年3月16日的金管證投字第1070303916號函中,對於ICO所涉及法條與法律意見大致上是:
  • 若ICO所發行的代幣性質有金融商品或有價證券性質,可能涉及投信投顧法。
  • 若ICO所發行的代幣性質有可能獲得公司股份或公司債等有價證券,則可能涉及證券交易法。
  • 若ICO上有「保證返還本金」、「約定或給付與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利息、股息或其他報酬者」等情況,則可能違反銀行法吸金之規定。
從這邊是否可以抓到一個規律了呢?從上面整理的ICO類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
金管會主要關心的ICO類型都集中在所謂資產型(Asset tokens)這塊上。只有在ICO有證券性或投資性的時候才有規制必要,因此從這個邏輯脈絡分析,支付型和使用型ICO若在不違反銀行法吸金和洗錢防制法的前提下,基本上不會產生違法性的疑慮。
而從日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受訪說明的內容,亦同此觀點。

結論

從過去金融管理的歷史來看,也能發現這個傾向。就幾年前很夯的「募資平台」和「股權眾籌平臺」而言,政府管制的也幾乎都是針對所謂有股權性質的募資(例如元富證券、第一金證券及創夢市集)而非股權性質的募資行為,就沒有前面的管制力度那麼大(例如FlyingV、群幕貝果、創夢市集)。
但天威難測,我們永遠搞不懂行政機關和立法委員大腦裡面在想什麼,所以以上的推論雖然感覺起來很有道理,立法委員跟金管會的大頭們也表示了意見,但會不會被一夕翻盤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最後談一下,為什麼:區塊鏈有如魔戒?就是希望大家能將投資虛擬商品獲利當作是持有「魔戒」一般戒慎恐懼,而只有完全理解他的風險和內容後再做投資,才能稱之為投資,否則和賭博也沒什麼兩樣。
最後還是想碎念一下,虛擬貨幣或ICO等所謂「幣圈」其實只是區塊鏈的應用之一。從本肥貓的角度來看 ,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出現也只是為了使區塊鏈能推廣更順利而已,但結果現在卻有一些反客為主的現象——區塊鏈的世界很大,但如果只把焦點放在幣圈上,未免有點可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議題關心法律,用法律反思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不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沒有獨大的宗教,政府也不該獨厚特定宗教。總之我們的生活經驗中,不用依照某特定宗教的教義規範來互動等。作為一個政教分離的世俗國家,台灣島上實施的憲法對於宗教自由仍有明文保障。不過憲法中所有的權利都不是絕對的,權利之間需要互相權衡,而到底宗教自由的界限在哪呢?
2011年11月社維法修正後,訂定「娼嫖皆罰,但專區例外」的基調,但迄今六年半,仍沒有地方政府設立專區。事實上,性專區制上路後,有太多評論都將重點放在「誰敢設置專區」。但當討論到「性交易為何需要管制」,就會聽見許多直男癌的言論。本文試著從《違警罰法》時期的規定開始,檢,檢視近75年來的規範變化。
2017年,齊柏林導演在花蓮山區拍攝《看見台灣2》時不幸罹難,身前「亞泥比五年前挖得更深了」的感慨引起全國對亞泥在太魯閣開採問題的關注。本文想探討的是:為何遠東集團的亞泥可在原住民保留地上開採礦業長達四十多年,未來還可再開採至少二十年?
逮捕毒販是警察的工作,查扣毒品走私是海關的工作,將毒販關進大牢加以處罰則是司法、矯正機關的工作。所以只要「我不碰毒品,毒品就跟我無關」。但真是如此嗎?直觀而言或許沒錯,但毒品對社會影響甚大,而現行政府遏止毒品的手段似乎存有許多缺陷而無效,也未認清「使用毒品是個過程,而非一個結果」的事實。
「律師」在當代社會中已是常態性的存在,但我們似乎從來都沒有好好研究過「律師」這個職業到底從何而來,所以我們只能從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威龍闖天關」、「算死草」中的方唐鏡、宋世杰及陳夢吉等角色,
<p>原本,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4條立意相當良善,因為法案推動者知道要好好整頓所得稅法第17條非常不容易。只是,施行細則第3條卻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放進去,嚴重破壞母法的美意。</p>
台灣不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沒有獨大的宗教,政府也不該獨厚特定宗教。總之我們的生活經驗中,不用依照某特定宗教的教義規範來互動等。作為一個政教分離的世俗國家,台灣島上實施的憲法對於宗教自由仍有明文保障。不過憲法中所有的權利都不是絕對的,權利之間需要互相權衡,而到底宗教自由的界限在哪呢?
2011年11月社維法修正後,訂定「娼嫖皆罰,但專區例外」的基調,但迄今六年半,仍沒有地方政府設立專區。事實上,性專區制上路後,有太多評論都將重點放在「誰敢設置專區」。但當討論到「性交易為何需要管制」,就會聽見許多直男癌的言論。本文試著從《違警罰法》時期的規定開始,檢,檢視近75年來的規範變化。
2017年,齊柏林導演在花蓮山區拍攝《看見台灣2》時不幸罹難,身前「亞泥比五年前挖得更深了」的感慨引起全國對亞泥在太魯閣開採問題的關注。本文想探討的是:為何遠東集團的亞泥可在原住民保留地上開採礦業長達四十多年,未來還可再開採至少二十年?
逮捕毒販是警察的工作,查扣毒品走私是海關的工作,將毒販關進大牢加以處罰則是司法、矯正機關的工作。所以只要「我不碰毒品,毒品就跟我無關」。但真是如此嗎?直觀而言或許沒錯,但毒品對社會影響甚大,而現行政府遏止毒品的手段似乎存有許多缺陷而無效,也未認清「使用毒品是個過程,而非一個結果」的事實。
「律師」在當代社會中已是常態性的存在,但我們似乎從來都沒有好好研究過「律師」這個職業到底從何而來,所以我們只能從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威龍闖天關」、「算死草」中的方唐鏡、宋世杰及陳夢吉等角色,
<p>原本,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4條立意相當良善,因為法案推動者知道要好好整頓所得稅法第17條非常不容易。只是,施行細則第3條卻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放進去,嚴重破壞母法的美意。</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加密貨幣:掌握金融未來的顛覆性技術 加密貨幣是當今金融科技領域最具革命性的創新之一。它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顛覆了傳統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主導的貨幣體系,為個人和企業帶來了全新的支付和投資方式。 ## 什麼是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是一種數字化的虛擬貨幣,利用密碼學原理和分散式賬本技術
Thumbnail
區塊鏈的深度技術往往被忽視,大多數人只關注投機炒幣。導致一個常見誤解:似乎操作加密貨幣非透過中心化交易所不可,讓「去中心化」淪為炒作的假象。 支付服務與金融交易是截然不同的需求 支付服務與金融交易滿足了完全不同的市場需求。事實上,透過中心化交易所應用程序購買比特幣、以太幣或期貨合約等金融衍生
Thumbnail
Blockchain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分散式記錄技術,近年來在IT行業引起了廣泛關注。這種技術最初是為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交易記錄而開發,但其潛力遠遠超出了金融領域。本文將深入探討區塊鏈的核心特性、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前景以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Thumbnail
比特幣(BTC)和以太幣(ETH)是兩種不同類型的虛擬貨幣,在虛擬貨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虛擬貨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仍然有限,受到詐騙等負面影響,但隨著以太坊平臺的發展和以太坊現貨 ETF 的上市,虛擬貨幣的潛力和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Thumbnail
 何謂ICO? 是一種向大眾籌資的方式,公司希望籌措資金,來創造一個新的虛擬貨幣或服務,會推出ICO 來籌措資金,使得有興趣的人可以投資。
Thumbnail
為避免相關特別法規(包括VASP規範)頒布前存在法規適用的空窗,現階段或中短期較務實的折衷之道,最佳作法是參照本文增訂相關法條,將虛擬資產(電磁紀錄),尤其是虛擬通貨或加密貨幣等資產定性為物之動產,以示明確且為往後特別法規做鋪路及延伸適用,達到法律體系之完整性。
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具有獨特的歷史和價值。由於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的競爭,關鍵字在關鍵位置上非常重要。
Thumbnail
比特幣曾是金融自由象徵,但如今已演變成一場空洞投機狂潮,政府默許使其更成為一種毫無實質意義的高耗能商品。文章討論了比特幣的價值與政府態度轉變、能源消耗問題及泡泡化議論的看法。 建議標註關鍵字如虛擬貨幣、比特幣價值、比特幣泡沫、。
Thumbnail
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點。隨著Ordinals協議、BRC-20代幣標準等的誕生,比特幣的使用場景逐漸擴大。擴容方案和基礎建設項目的發展也為比特幣生態帶來更多可能性。本文分析了資產發行協議、擴容解決方案以及基礎建設項目對比特幣生態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瞭解虛擬貨幣市場發展過程與趨勢,以及各個虛擬貨幣的特色和使用場景。投資時需留意相關生態、交易和社群活躍程度,同時應對虛擬貨幣的技術資料和說明書做詳細瞭解。
Thumbnail
# 加密貨幣:掌握金融未來的顛覆性技術 加密貨幣是當今金融科技領域最具革命性的創新之一。它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顛覆了傳統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主導的貨幣體系,為個人和企業帶來了全新的支付和投資方式。 ## 什麼是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是一種數字化的虛擬貨幣,利用密碼學原理和分散式賬本技術
Thumbnail
區塊鏈的深度技術往往被忽視,大多數人只關注投機炒幣。導致一個常見誤解:似乎操作加密貨幣非透過中心化交易所不可,讓「去中心化」淪為炒作的假象。 支付服務與金融交易是截然不同的需求 支付服務與金融交易滿足了完全不同的市場需求。事實上,透過中心化交易所應用程序購買比特幣、以太幣或期貨合約等金融衍生
Thumbnail
Blockchain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分散式記錄技術,近年來在IT行業引起了廣泛關注。這種技術最初是為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交易記錄而開發,但其潛力遠遠超出了金融領域。本文將深入探討區塊鏈的核心特性、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前景以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Thumbnail
比特幣(BTC)和以太幣(ETH)是兩種不同類型的虛擬貨幣,在虛擬貨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虛擬貨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仍然有限,受到詐騙等負面影響,但隨著以太坊平臺的發展和以太坊現貨 ETF 的上市,虛擬貨幣的潛力和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Thumbnail
 何謂ICO? 是一種向大眾籌資的方式,公司希望籌措資金,來創造一個新的虛擬貨幣或服務,會推出ICO 來籌措資金,使得有興趣的人可以投資。
Thumbnail
為避免相關特別法規(包括VASP規範)頒布前存在法規適用的空窗,現階段或中短期較務實的折衷之道,最佳作法是參照本文增訂相關法條,將虛擬資產(電磁紀錄),尤其是虛擬通貨或加密貨幣等資產定性為物之動產,以示明確且為往後特別法規做鋪路及延伸適用,達到法律體系之完整性。
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具有獨特的歷史和價值。由於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的競爭,關鍵字在關鍵位置上非常重要。
Thumbnail
比特幣曾是金融自由象徵,但如今已演變成一場空洞投機狂潮,政府默許使其更成為一種毫無實質意義的高耗能商品。文章討論了比特幣的價值與政府態度轉變、能源消耗問題及泡泡化議論的看法。 建議標註關鍵字如虛擬貨幣、比特幣價值、比特幣泡沫、。
Thumbnail
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點。隨著Ordinals協議、BRC-20代幣標準等的誕生,比特幣的使用場景逐漸擴大。擴容方案和基礎建設項目的發展也為比特幣生態帶來更多可能性。本文分析了資產發行協議、擴容解決方案以及基礎建設項目對比特幣生態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瞭解虛擬貨幣市場發展過程與趨勢,以及各個虛擬貨幣的特色和使用場景。投資時需留意相關生態、交易和社群活躍程度,同時應對虛擬貨幣的技術資料和說明書做詳細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