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9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Manna,第一款以無條件基本收入為基礎的加密貨幣(UBI Cryptocurrency)

本文本底刊 tī 《台文通訊BONG報 -第293期(2018.08)、294期(2018.09)》 正文開始之前。
Tâi-oân-kiû-台灣球
Tâi-oân-kiû-台灣球
補足台灣語言文化脈絡,許多從夢中醒來的掙扎,應該只有台灣人通(能)體會?https://goo.gl/YNiEFq Tâi-bûn(台文)版SOS站連結: 《Manna,第一款用無條件基本收入做底 ê 密kho͘ (UBI CryptoCurrency) 》 ----------
Manna. Universal Basic Income + Blockchain.The People's Currency

無條件基本收入跟加密貨幣是什麼?

這咱們要先從加密貨幣的起源「比特幣(Bitcoin)」講起,去年比特幣對美元的匯率最高有快要到兩萬美元,為什麼這種貨幣有這麼高的幣值呢?它跟大部份由國家政府財政體系制定的貨幣不同,這是名為「位元幣」的加密貨幣(Crypto Currency)。 加密,這是什麼意思呢?還有,為什麼要設計這種貨幣? 加密貨幣的運作,是建立在叫做區塊鍊(Block Chain)的資訊密碼技術,透過這種規則跟技術確保資料難以被操作(註0),也不需要再經手任何人的管理跟控制就可以自行運作。加密貨幣通常是被設計成有一定的發行量,它主要的生產方式是要從使用者的計算機(運算工具)來去解除數位密碼(這是協助區塊鍊記錄資料的自願者競賽),「算出」新的貨幣(協助運作的獎賞),這是這些「礦工」他們在講的「挖礦」,有一些加密貨幣的設計是當被「算」出的貨幣愈多,它就會越難被「算」出來(獎賞減少),使用者的交換是透過在相同區塊鍊技術基礎,使用被稱做「電子錢包」的軟體去進行。
比特幣的創始人在程式碼的第一段就有寫,英國要再QE了,QE是一種國家金融機構操作借貸利率,讓國內金融機構提高它借貸能力進而增加貨幣發行量的方法,這是在擴大發行「債務貨幣」,一種永遠無法還清負債的貨幣發行方式。

「永遠無法還清?」

這不是有一個借,就會有一個還,總數都不會改變,怎麼會講說它永遠無法還清?不過,現代貨幣制度的運作事實卻離這有不少的差距,咱們以為把錢存入銀行,他們能給咱們利息(如果他們經營順利)而且還能保護咱們的血汗錢,不過,事實上銀行是只有保留咱們一部份的存款,剩下的部份它全部都可以再把他們借出去,如果它的比率是10%,銀行就有辦法用咱們的一百元借貸出將近一千箍,賺那些借貸的利息,它也這樣的在「創造貨幣」,這只是把簿子/電腦上的數字改一改而已,這樣有辦法運作嗎?當然,只要大家不要同一個時間把錢全都領出來就可以,如有發生這個狀況是被稱為「銀行走(Bank run)」或是擠兌、擠提。這種制度創造出的「新錢」是要還給銀行的,不過它並沒有創造出利息的錢,最後只能再去跟銀行借來還(或是從別人那裡「拿」),這,是叫做「部份準備金制度(Fractional Reserve)」,它被世界大部份的國家金融機構所使用,現今有97%的貨幣全部都是透過借貸來產生。
這導致「債務的指數成長」,全世界的國家債務早就超過生產總額的3倍更多了(註1),當然,它也確保使用這制度的人一定會產生「輸家」,創造出這種「人為(債務)匱乏」的競爭環境,在這種遊戲有內建的傾向會讓參與的人想要賺更多的利益,讓自己能夠繼續玩下去,或是勉強活著。前面講的最糟會像以「破壞生態環境(污染跟計劃性報廢或是把東西銷毀來控制價格)」、「不顧別人死活(社會正義)」等等不永續的方式來「賺錢」,諷刺的是,這是在今日的地球資源或是人類生產能力早就有滿足一百多憶人類食物跟生活的時候(註2)所發生。
總總上頭所述的狀況,只會讓咱們的「財產」價值降低,也讓後人困苦,這是被體制的搶奪。
還有,現今的現代貨幣都是建立在「信用」之上,一個會負責的承諾。美元以前被稱做「美金」是因為它能換成一定數量的金子,不過這套體系已經被取消了,但是啊,這種無任何擔保做基礎的貨幣也不會怎樣,它的價值是源自使用者對它的信心,使用者把自己的產品用它去做交易就是在為這種貨幣在做擔保。
比特幣的創辦人想透過發行這種貨幣改變今日貨幣發行權被少數人壟斷的現狀。不過,現今這卻變做另外一種炒作跟投資的工具,還被一些非法犯罪有辦法透過這種方式來藏匿他們的資金,便於進行非法交易。
現在也已經有好幾種的加密貨幣,在原本的狀況我並不覺得他們對社會有什麼太大的正面幫助,一直到最近,在我發現第一種由非營利組織(NPO)發行,以「無條件基本收入」做分配的加密貨幣後才讓我改變想法,他們講自己是「咱們人的貨幣(People’s currency),Manna」,咱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無條件基本收入簡單講就是所有人不管貧窮富有都會在一定的時間裡面分到一筆按照平均的物價做標準,能維持基本生活開銷的收入

有這種基本收入之後,人就有更多機會來去選擇工作,不會因為不做就不能活,卻委屈自己做自己不願意的事情,或是去做對社會有幫助不過普遍難以以金錢做實質回報的事情,它讓人有辦法發揮他們的潛能,也是保障做為人的基本生存權。
「這...聽起來是很好啦,不過這種事情怎麼可能?這樣大家都不要工作在那裡無所事事就好,而且咱們有那麼多錢能分嗎?」
你講得沒錯,我們這只是用講的而已,一定要有實驗才可以,根據過去在印度、加拿大或是一些非洲國家的實驗資料(註3),全都證明人不是吃飽就都不工作,他們那裡的人反倒是教育的水準提高,生病的人變較少,最後連犯罪的人也變少了。如果人吃飽就什麼都不做,那是否代表有錢人賺夠錢讓他們家生活之後,就什麼工作都不再做了?
這種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概念在這百年來就已經讓一些不同立場的經濟學家或是思想家提出來討論過,他們對要如何消除貧窮的最好方式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直接把錢拿給他們去使用。
這不止是解決貧窮的問題而已,也是面對日後生產技術和自動化的更加提升,可能發生的「科技性失業」及愈來愈擴大的貧富差距(註4)可能產生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之下,消除貧窮的價值咱們上面有講到了,不過它的價格是多少?要怎麼做才有辦法?
這部份的討論也有好幾種,有的方案是改變稅收結構,統合做消費稅,或是增加稅收,也有從減少別項預算的方面來進行,在美國是只要把他們四分之一的國防預算減少就能夠提供無條件基本收入的預算,或者是取消社會福利政策的各種補助等等。
當然,咱們也要知道,今世界上仍未有任何的國家、政府或是組織真正有達成大規模(咱先把它假設為百萬人)的去實行無條件基本收入。瑞士有相關倡議組織提案,在2016年的時候曾舉辦過公投,最後卻沒通過,荷蘭這陣子是有在規劃和進行相關社會實驗,咱們台(澎)島也一樣,在這幾年來都有人在倡議,最近更有積極在舉辦各種活動或是研討會,擴大對這項議題的討論。

這樣,無條件基本收入是要如何用「Manna」來實現?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Why Manna)?-Manna白皮書(White paper)第四頁這麼寫:
「在看見不平等連續成長所帶來的苦難之後,我們知道現今的體制系統本身是不公正和不永續的。我們也知道我們有道德的義務和知識要去行動,所以說,我們才會在這裡一起創造出一套咱們現今最急迫且需要的更好選擇:一種有內建意識的在促進更加公正和永續的全球經濟系統。」
營運Manna的組織「咱們人的貨幣基金會(The People’s Currency Foundation)」是美國政府認證的非營利組織(NPO),他們不止要透過無條件基本收入去保障生存權,解決貧窮跟財富分配的失衡的問題,也要解決債務貨幣產生的不永續問題,用這項技術提高交易的效率及促進有效的利他主義(註5),還要去建立全球有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非營利組織與其支持者的緊密網絡,最後他們是期望這能夠成為一種以各種投資做擔保的另類全球儲備貨幣(就像美元被許多國家當做對外通行的貨幣),由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NGO)來去做相關的營運。
Manna 現在的價值擔保主要是源自市場的供需和他們基金會的捐款(捐款給他們是能夠減稅),他們設定到2027為止,全部的發行量會有24億9800萬元單位的Manna加密貨幣,基礎設計是用無條件基本收入去逐年把現行貨幣循環增加3.5%的供給,每個禮拜做一次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分配,而在現今的機制之下,是要透過人工審查的方式才能有UBI分配的授權,不過帳號是能辦好幾個,資料也有可能作假,未來是有要增加審查的精確性,如和現今的國家、政府合作辦理這項工作。
這供給率也跟美元歷史的平均一樣,這種世界最成功的貨幣最後卻把他們的供給率每20年就大概增加一倍。他們說,這個供給率在他們之前稱做Grant Coin時被證實是穩定的,不會讓貨幣的價值貶值,交換價值甚至還提升(從2015年創立Grant coin開始,已經有價值25萬美元的Grant coin被當做無條件基本收入分配出去,不過從Manna開放帳號的交易系統之後,它的交換價值卻跌了有之前價值的5倍更低);他們也有給認為自己不需要基本收入的人能把他們的基本收入捐給特定群體或是有需要的人的選擇,他們也有計畫是和孤兒院合作,把他們那裡的孩子開一個帳號,這是在他們小時候只能把錢轉入,等他們長大後能使用的想法。
今(2018.07.03) Manna 用美元交換的價格是0.0034元,當然,它還未成為一個隱定的經濟體系,今年(2018.01)是剛從 Grant Coin轉做Manna(改名換招牌),他們基金會也有在計劃它的發展。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分配網站(Manna Base)有在進行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分配,也有開放轉出和轉入的交易功能。
如果要使用Manna做為能被接受的貨幣,現今我能想到最有可能的方式是一群了解這些根源問題、認同它(Manna)理念,也有供應關係的產業先共買一定數量的Manna去做分配,才有辦法做交換衡量和使用,這也提升Manna的需求,提高這種貨幣的信用(保障)程度。

但是,最後咱們要知道一件事情,不管是用金子還是這種的信用貨幣全都無法度表達實際的資源

就像1929美國發生「Great depression(大蕭條)」的時候,大量的人失業,破產沒工作在挨餓受苦,甚至自殺,不過,事實上所有的生產資源卻都存在,這種能夠避免的體制問題所造成的損害卻比自然天災還大。所以說現今也有許多促進實際資源整合和利用的行動,例如「工具圖書館(Tool Library)」,是一個以各種工具做主體的圖書館,它的理念是「咱們不需要去所有很多東西,咱們只要在需要的時候去使用就好」(註6),或是想要解決剩食問題的剩食餐廳(Recycled Food),他們會去和攤商合作,把原本不好看或是賣不出去,還能吃的食物、食材收回來,再把他們分出去或是做成餐點給大家(註7)等等的這些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的行動。
就這樣,咱們是有各種可能的選擇,這個時代一定要轉變成一套以人道關懷做基礎的永續體制,後世才有未來。
Manna(Tâi-oân)-Google + 討論群組,歡迎大家來一起參與:https://goo.gl/ptHokB
註0:「區塊鍊技術」是一串會連續增加、串連下去的資料列,每個資料列被稱做「區塊」,它是用數位密碼來確保它資料的安全,透過「點對點」技術(這代表它沒有一個集體的驗證系統,是使用者各自進行)來管理和驗證,而且資料的有效變更會牽涉到全部相連串「區塊」的認證,這種設計讓他們達成「去中心化(不用再經手他人)」的運作基楚。
註1: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報導:2017「IIF:全球債務總額已達226兆美元占全球GDP的324%」(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breakingnews/2237241
註2:資料來源,《{空屋筆記} 免費的自由》Blog「Freegan:人們說我們是社會寄生蟲」https://goo.gl/WGg1rB)
註3:資料來源,TEDx Talks Youtube頻道:Why we should give everyone a basic income | Rutger Bregman | TEDxMaastricht:https://youtu.be/aIL_Y9g7Tg0
註4:資料來源,Oxfam International網站: An economy for the 99%https://www.oxfam.org/en/research/economy-99) 調查顯現,世界上最富有的八個人(都是男性)的財產和一半地球人口最貧窮的人一樣富有。
註5:Effective Altruism,有效的利他主義是在促進社會正義抑是解決人類問題的範圍,去計算在相同狀況之下,哪一種可能的行動最能夠給人幫助。
註6:台灣現今也有好幾間工具圖書館,詳細的狀況能參考這裡「家私圖書館核心價值:合作開放、知識共享」:https://goo.gl/vby5Le
註7:台中的「七喜廚房」是台島現今有在穩定運作的剩食餐廳,餐點是採用自助式且自由定價的方式在運作,他們也和社區合作舉辦共餐活動,詳細的狀況能參考這裡:https://goo.gl/7BuXjP;另外是有各地的剩食、交換社團,如「剩食終結者」或「不要再買了!免費的幻物與幻務」等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