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酒要怎麼喝,才能喝出個名堂?

飲酒,是各國必不可缺少的文化之一,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一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把飲酒文化提升到了另外一個層次,飲酒不只是買醉,更是對人生的一種態度。說到誰對這種態度最熱衷,我想非英國人莫屬。
最近到了英國倫敦,發現路上的酒吧簡直跟我們便利商店一樣普遍,重點是英國人不論男女老少手上都拿著一杯啤酒,直接在店外站著開喝,這種奇景在其他國家可是非常少見。
有人說英國人喝酒的時間有三個,昨天、今天、明天,非常精準的點出酒吧文化在他們生活重要性。
美國開國元勳班哲明・富蘭克林曾在他的自傳寫道,他的英國印刷廠同事總是把啤酒當作開水喝,但是他只喝水,這樣才能有足夠的體力表現得比別人更出色,還能省下一點錢,因此還有了個只喝水的美洲人的稱號。
但是如果飲酒對人的精神層面影響這麼大,那英國人會不會受到影響呢?

喝出個名堂
有人說英國人喝酒,喝的不是酒,是人際關係,"networking is everything"。傍晚五點多你就可以看到西裝筆挺的上班族,手上拿著啤酒談笑風生,你以為這裡是觀光客聚集的休閒區嗎?沒有,就算在金融區也是酒吧林立。
在英國,喝酒就是交際的手段,是一種職場生存術,同事之間除了「你好嗎?」排名第二句的話就是:「誒,下班要不要去喝一杯?」
但是我認為跟日本被上司強迫陪喝的文化又有些不同,日本喝酒文化重禮儀,上司酒杯快見底要急著幫忙斟酒,連自己要點什麼酒都不能太不一樣,盡量跟著大家一起點,還有二次會、三次會、N次會(無限續攤)英國就比較沒有強迫式的意味,只是大家都認為這是一種生活方式,要social,ok 酒吧見,畢竟黃湯入肚,什麼關節都可以打通。
source:unsplash
source:unsplash

英國人不會酒駕嗎?

英國人雖然愛喝,但是跟台灣不同酒駕卻非常少,是因為英國人比較理性,連酒駕都比較少嗎?觀察了體制與環境歸納出了下列三個原因
第一.英國酒駕刑罰非常的重,在英國如果酒駕初犯,你會被吊銷駕照一年;如果重犯,你會被吊銷三年外加1,000鎊的罰款;如果十年之內被抓到三次酒駕,那你會被吊銷駕照109年。
沒錯,就是109年,除非未來人類可以活到兩百歲,不然你這輩子都別再想開車了,我想這種刑罰應該對酒駕行為有非常有用的警示作用。
第二.英國的地鐵非常發達,大部分的上班族都是搭乘地鐵上下班,有幾個車站大的程度也是超乎想像,可能走個十五分鐘都走不完。
因為大家都搭地鐵上下班,所以在倫敦就算是上下班時間你也是看不到什麼車的,這點讓我非常驚訝,回想起台北內科、中永和每日塞車的擁擠與嘈雜,倫敦的交通可以是異常的好。所以大家喝酒後,回家就搭程四通八達的地鐵,回家之路沒什麼困難的。
source:unsplash
第三.英國汽車的持有成本非常的高,英國汽車需要繳交消費稅(Vehicle Excise Duty,俗稱「路稅」)政策,凡是在英新註冊車輛,將會按照二氧化碳排量(CO2 emission)、引擎尺寸(Engine size)、燃料類型(Fuel type) 和車價高低四項標準來計算路稅。
另外,經過倫敦市中心也要交過路稅,停車費也是貴的驚人,9鎊起跳(約台幣360),所以簡單來說,買車就是個不划算的交易,當你連車都沒有的時候,酒駕行為當然也就少了。

喝酒之外
喝酒要喝出名堂,那生活的其他面向要怎麼兼顧呢?我發現英國人在平日跟假日的區別非常明顯,平日喝酒social沒關係,但是假日一定都是家人為上。
在假日你很少看到一群群年紀相仿的朋友或是同事,反而都是大家族的出遊,爺爺、奶奶、大姑、小姑、小孩全部一起郊遊、野餐,感覺家族的凝聚力非常強,他們雖然把生活的一部分貢獻給了飲酒文化,卻也非常重視家庭的相處時間。
不過我就認為奇怪了,我們華人社會不是最講究大家族的團結,相互扶持的精神?怎麼在英國感覺比中國更重視家庭?
禮記也曾記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在華人文化裡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為什麼在現今台灣家庭意識卻越趨薄弱?
我認為也許是因為農業時代之後,小家庭的興起,弱化了大家族互助團結的意識,大家不需要靠大家族就能生存,以前大家在一起混口飯吃比較容易,現在自己也可以生存,所以家族之間的互助關聯降低,家族親人之間也不再較過去緊密所造成。相較起來英國的家族可能另有其他原因,使得家族關係依舊緊密,令人好奇。
英國人喝酒可以喝到世界上數一數二,把喝酒當成日常交際的媒介,但是他們也沒忘記家庭,相較台灣大家族意識日趨薄弱,英國卻還可以維持家庭的緊密關係,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議題。
最後,由於在倫敦國家美術館裡看到提香(Titian)著名畫作“酒神和阿利雅德內”(BACCHUS AND ARIADNE),衷心認為也許bacchus來當倫敦市長應該非常合適,也不用舉辦飲酒節了,人生得意須盡歡,什麼時候喝?就今天吧。
source:拍攝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