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與新書《金門設計教學筆記》序言摘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就像中國建築師王澍曾說的:『我寫作,造房子,藝術活動,甚至生活都以某種回憶為基礎』。陳書毅的這本《金門設計教學筆記》中的一切真實,建構於一路走來的獨特思考、空間實踐,以及藉以文字的歷史追憶與再現。就如同金門島一樣,它經由層層疊疊的石瓦堆積,的確強烈地呈現出一種看似日常卻又溫潤的文化情懷和無盡熱情。 」
龔書章 / 交大建築研究所教授推薦文
系上老師的新書《金門設計教學筆記》於今天開始鋪貨,博客來、金石堂、誠品的網站上都可以找到條目(讀冊還沒有)。
「這本書雖稱之為《教學筆記》,但更是自2009年第一屆畢業生邁入社會後10年來,金大建築的成果發表」。是在這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每位同學、每位學長姐的學習成果。
系刊《Q&A》的關注重點之一是「建築、空間、社會與創作的相關書籍介紹」,為此,除了要開開心心地慶祝系上老師的努力成果又集結成書之外,也要在此稍稍地掠美龔老師的推薦文。
以下是《教學筆記》編修之時,書毅老師的序言邀稿節錄,最希望講清楚的就是下面這句話了:

專注於學生學習需求,並真誠面對他們未來養家的責任並授予相對應的能力

「[書毅老師]大學時的大三題目是社區中心、學生活動中心,進了下學期後是集合住宅跟飯店旅館設計;當時中原大三似乎有集合住宅、辦公大樓跟購物中心。建築系三年級一直都如少林寺十八銅人陣一般(當然不是九把刀那種),矇懂急忙地學了2年的半生招數進了三年級,既要面對環境的多樣也要兼顧機能的矛盾。不同學校有不同傳統,但是抱頭面對複雜的機能與環境則是一致的。睡眠不足壓力爆表的渾身解術也僅能勉強滿足題目的要求。
「我們畢業了近20年,淡江的大三現在是校園改建或社福園區、以地域活化為目的的美術館或藝術中心。可以看到時代的差異讓地域特徵逐步成為各地建築系關注的重點,社會(而不是商業)需求也成了顯學。而[大三設計]既為十八銅人陣,各家的大銅鼎也已演拓出不同的紋路,在書毅主導下,金大操作了集合住宅、建築系館、商辦大樓、藝術活動中心、港務設施與殯儀館火葬場(見第三章),實際地面對金門這島嶼的現實與機會,也走出淡江傳統上關注城鎮環境與文化的另一條路」(序言完稿於2018/9/30)。
即使只有2個斷代、2間學校,也算是稍具學術性地對建築教學的自我回顧了吧?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識到設計題目本身也是項設計呢?
總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先到誠品翻翻,日後圖書館或系圖應該也會進書供各位同學閱覽。
avatar-img
150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海綿水母的文章〈不受歡迎的program集散地〉這切題抓得不錯呢,的確是如此。第一篇發文就入選「文化與生活」類推薦閱讀,快點去看看按心吧。也請各位已經加入的系刊作者多玩多看多寫多想。
一個給予城市最大留白的黑盒子從外太空降落在了地球,俐落狹長的量體,賦予了強烈的方向性。我們為了從中窺視黑盒子的面紗,刻意從各個角度巷弄去接近去捕捉。只見城牆般的立面上有著巨大開口讓人瞥見對向一方天空.....
關於【108級金門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期中議題展專訪】-「覓乃」尋找在地連結的橋樑,一些沒來得及說的絮叨。
問了什麼問題?用什麼材料談?我要怎麼做?《評圖筆記》   吃過火腿嗎? 吃過土魠魚嗎? 我的腦子現在就是這樣,想法與點子疊起來又變成了別的東西?!而我目前的進度就像科幻電影裡酷炫的電腦面板一樣,一堆螢光藍的複雜圖表,在鍵盤上亂打一堆看不懂的程式,卻僅僅為了開一道門。
廢墟老房子就像一本書,充滿許多知識,等著我們一層一層揭開它,小碎片其實隱藏許多事
就算沒有99%至少有95%的新造建築物以框架作為結構系統;框架材料可以是鋼筋混凝土,也可以是鋼骨框架。就跟金合利樓上的增建一樣。所謂框架,就是柱子托起所有的梁,X向與Y方向的,並在必要時往Z方向長,就跟這一棟房子一樣。只要框框沒斷掉(或是沒剪斷那麼多根),房子就不會垮掉。
海綿水母的文章〈不受歡迎的program集散地〉這切題抓得不錯呢,的確是如此。第一篇發文就入選「文化與生活」類推薦閱讀,快點去看看按心吧。也請各位已經加入的系刊作者多玩多看多寫多想。
一個給予城市最大留白的黑盒子從外太空降落在了地球,俐落狹長的量體,賦予了強烈的方向性。我們為了從中窺視黑盒子的面紗,刻意從各個角度巷弄去接近去捕捉。只見城牆般的立面上有著巨大開口讓人瞥見對向一方天空.....
關於【108級金門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期中議題展專訪】-「覓乃」尋找在地連結的橋樑,一些沒來得及說的絮叨。
問了什麼問題?用什麼材料談?我要怎麼做?《評圖筆記》   吃過火腿嗎? 吃過土魠魚嗎? 我的腦子現在就是這樣,想法與點子疊起來又變成了別的東西?!而我目前的進度就像科幻電影裡酷炫的電腦面板一樣,一堆螢光藍的複雜圖表,在鍵盤上亂打一堆看不懂的程式,卻僅僅為了開一道門。
廢墟老房子就像一本書,充滿許多知識,等著我們一層一層揭開它,小碎片其實隱藏許多事
就算沒有99%至少有95%的新造建築物以框架作為結構系統;框架材料可以是鋼筋混凝土,也可以是鋼骨框架。就跟金合利樓上的增建一樣。所謂框架,就是柱子托起所有的梁,X向與Y方向的,並在必要時往Z方向長,就跟這一棟房子一樣。只要框框沒斷掉(或是沒剪斷那麼多根),房子就不會垮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由台灣創業專訪領導品牌獨角傳媒主辦的第七屆「新書發表會暨UBC獨角聚」,於2024年12月7日(週六)在台中隆重舉行。本次活動旨在表彰秉持「精實創業」理念的創業家,並結合未來科技為主題,倡導企業家積極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ESG),共同面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三大挑戰。
Thumbnail
《祈念之樹:守護之心》是一本暖心動人的推理小說,通過不同角色的故事,傳遞出對生命記憶和活在當下的深刻思考。它教導人們即使未來充滿不確定,也要心懷感恩,珍惜當下。讓讀者深思生命的真諦,並提醒他們要珍惜每個機會,讓生活更充實美好。
兩位大法官都認為本件應受理,但對於是否已「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和系爭書函是否為「確定終局裁判」的看法有所不同。呂太郎大法官認為本件自始非憲訴法第59條規定範圍,不須要求此要件,而尤伯祥大法官則認為應類推適用,將上級警察機關決定視為確定終局裁判。
本文則大致整理憲法法庭113年憲裁字第14號裁定中,三位大法官在不同意見書裡提出的看法。上一篇文章〈跟蹤騷擾防制法「書面告誡」與人民聲請憲法訴訟 (上)〉,我們已經提到本件裁定的背景事實、多數意見及主筆理由。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這幢大樓原本屬於〔國立空中大學〕的產業,也是國立空中大學台中面授中心的主場地。在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尚未興建,文學院院址就在現地。
因為這本書其實是我寫的第一本電子書,可因為經驗上的缺失,越寫到後面,我就越覺得設定上的問題與衝突越來越多,因此我決定停止更新,開始去寫同人文。 因為對我來說,同人文的設定起碼還有原作的設定可以用,比較不會有所謂的設定問題 我準備寫的是地獄旅館and同作者與同一個世界觀的極惡老大,不過我有時候會把
Thumbnail
  昨天從早上9:30評到晚上7:30,共10小時,10位同學,中間40分鐘吃午餐&參觀系館旁的茶屋,早上下午各一杯咖啡。與十年前不同的是,外評老師變多了(我這場有七位,當時只有三位);將設計一比一實作的作品變多了(十件中有三件);都市尺度的設計變多了(十件中有四件)。相同的是,一個人做一件
Thumbnail
  一般所說的「三觀」,如「刷新三觀」、「毀三觀」、「三觀不正」等,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合稱。本書所指的卻是副標題的:「關於建築的本體論、知識論、實踐論」。作者為中國建築學者張欽楠(1947-),著有《中國古代建築師》及翻譯弗蘭普頓(Frampton, 1930)的《現代建築─一
Thumbnail
  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鄭晃二(二哥)出書啦,說什麼都要用新台幣讓它下架。於今(2021)距畢業設計已近8年。翻閱此書,彷彿又回到那段每周兩次到辦公室跟老師討論畢業設計的時光,一邊聽著老師笑談最近建築圈的軼事、一邊從設計的議題、主題、命題、問題、課題、標題中逐漸釐清心中的問題意識。筆者有幸一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由台灣創業專訪領導品牌獨角傳媒主辦的第七屆「新書發表會暨UBC獨角聚」,於2024年12月7日(週六)在台中隆重舉行。本次活動旨在表彰秉持「精實創業」理念的創業家,並結合未來科技為主題,倡導企業家積極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ESG),共同面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三大挑戰。
Thumbnail
《祈念之樹:守護之心》是一本暖心動人的推理小說,通過不同角色的故事,傳遞出對生命記憶和活在當下的深刻思考。它教導人們即使未來充滿不確定,也要心懷感恩,珍惜當下。讓讀者深思生命的真諦,並提醒他們要珍惜每個機會,讓生活更充實美好。
兩位大法官都認為本件應受理,但對於是否已「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和系爭書函是否為「確定終局裁判」的看法有所不同。呂太郎大法官認為本件自始非憲訴法第59條規定範圍,不須要求此要件,而尤伯祥大法官則認為應類推適用,將上級警察機關決定視為確定終局裁判。
本文則大致整理憲法法庭113年憲裁字第14號裁定中,三位大法官在不同意見書裡提出的看法。上一篇文章〈跟蹤騷擾防制法「書面告誡」與人民聲請憲法訴訟 (上)〉,我們已經提到本件裁定的背景事實、多數意見及主筆理由。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這幢大樓原本屬於〔國立空中大學〕的產業,也是國立空中大學台中面授中心的主場地。在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尚未興建,文學院院址就在現地。
因為這本書其實是我寫的第一本電子書,可因為經驗上的缺失,越寫到後面,我就越覺得設定上的問題與衝突越來越多,因此我決定停止更新,開始去寫同人文。 因為對我來說,同人文的設定起碼還有原作的設定可以用,比較不會有所謂的設定問題 我準備寫的是地獄旅館and同作者與同一個世界觀的極惡老大,不過我有時候會把
Thumbnail
  昨天從早上9:30評到晚上7:30,共10小時,10位同學,中間40分鐘吃午餐&參觀系館旁的茶屋,早上下午各一杯咖啡。與十年前不同的是,外評老師變多了(我這場有七位,當時只有三位);將設計一比一實作的作品變多了(十件中有三件);都市尺度的設計變多了(十件中有四件)。相同的是,一個人做一件
Thumbnail
  一般所說的「三觀」,如「刷新三觀」、「毀三觀」、「三觀不正」等,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合稱。本書所指的卻是副標題的:「關於建築的本體論、知識論、實踐論」。作者為中國建築學者張欽楠(1947-),著有《中國古代建築師》及翻譯弗蘭普頓(Frampton, 1930)的《現代建築─一
Thumbnail
  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鄭晃二(二哥)出書啦,說什麼都要用新台幣讓它下架。於今(2021)距畢業設計已近8年。翻閱此書,彷彿又回到那段每周兩次到辦公室跟老師討論畢業設計的時光,一邊聽著老師笑談最近建築圈的軼事、一邊從設計的議題、主題、命題、問題、課題、標題中逐漸釐清心中的問題意識。筆者有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