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與新書《金門設計教學筆記》序言摘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就像中國建築師王澍曾說的:『我寫作,造房子,藝術活動,甚至生活都以某種回憶為基礎』。陳書毅的這本《金門設計教學筆記》中的一切真實,建構於一路走來的獨特思考、空間實踐,以及藉以文字的歷史追憶與再現。就如同金門島一樣,它經由層層疊疊的石瓦堆積,的確強烈地呈現出一種看似日常卻又溫潤的文化情懷和無盡熱情。 」
龔書章 / 交大建築研究所教授推薦文
系上老師的新書《金門設計教學筆記》於今天開始鋪貨,博客來、金石堂、誠品的網站上都可以找到條目(讀冊還沒有)。
「這本書雖稱之為《教學筆記》,但更是自2009年第一屆畢業生邁入社會後10年來,金大建築的成果發表」。是在這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每位同學、每位學長姐的學習成果。
系刊《Q&A》的關注重點之一是「建築、空間、社會與創作的相關書籍介紹」,為此,除了要開開心心地慶祝系上老師的努力成果又集結成書之外,也要在此稍稍地掠美龔老師的推薦文。
以下是《教學筆記》編修之時,書毅老師的序言邀稿節錄,最希望講清楚的就是下面這句話了:

專注於學生學習需求,並真誠面對他們未來養家的責任並授予相對應的能力

「[書毅老師]大學時的大三題目是社區中心、學生活動中心,進了下學期後是集合住宅跟飯店旅館設計;當時中原大三似乎有集合住宅、辦公大樓跟購物中心。建築系三年級一直都如少林寺十八銅人陣一般(當然不是九把刀那種),矇懂急忙地學了2年的半生招數進了三年級,既要面對環境的多樣也要兼顧機能的矛盾。不同學校有不同傳統,但是抱頭面對複雜的機能與環境則是一致的。睡眠不足壓力爆表的渾身解術也僅能勉強滿足題目的要求。
「我們畢業了近20年,淡江的大三現在是校園改建或社福園區、以地域活化為目的的美術館或藝術中心。可以看到時代的差異讓地域特徵逐步成為各地建築系關注的重點,社會(而不是商業)需求也成了顯學。而[大三設計]既為十八銅人陣,各家的大銅鼎也已演拓出不同的紋路,在書毅主導下,金大操作了集合住宅、建築系館、商辦大樓、藝術活動中心、港務設施與殯儀館火葬場(見第三章),實際地面對金門這島嶼的現實與機會,也走出淡江傳統上關注城鎮環境與文化的另一條路」(序言完稿於2018/9/30)。
即使只有2個斷代、2間學校,也算是稍具學術性地對建築教學的自我回顧了吧?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識到設計題目本身也是項設計呢?
總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先到誠品翻翻,日後圖書館或系圖應該也會進書供各位同學閱覽。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海綿水母的文章〈不受歡迎的program集散地〉這切題抓得不錯呢,的確是如此。第一篇發文就入選「文化與生活」類推薦閱讀,快點去看看按心吧。也請各位已經加入的系刊作者多玩多看多寫多想。
一個給予城市最大留白的黑盒子從外太空降落在了地球,俐落狹長的量體,賦予了強烈的方向性。我們為了從中窺視黑盒子的面紗,刻意從各個角度巷弄去接近去捕捉。只見城牆般的立面上有著巨大開口讓人瞥見對向一方天空.....
關於【108級金門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期中議題展專訪】-「覓乃」尋找在地連結的橋樑,一些沒來得及說的絮叨。
問了什麼問題?用什麼材料談?我要怎麼做?《評圖筆記》   吃過火腿嗎? 吃過土魠魚嗎? 我的腦子現在就是這樣,想法與點子疊起來又變成了別的東西?!而我目前的進度就像科幻電影裡酷炫的電腦面板一樣,一堆螢光藍的複雜圖表,在鍵盤上亂打一堆看不懂的程式,卻僅僅為了開一道門。
廢墟老房子就像一本書,充滿許多知識,等著我們一層一層揭開它,小碎片其實隱藏許多事
就算沒有99%至少有95%的新造建築物以框架作為結構系統;框架材料可以是鋼筋混凝土,也可以是鋼骨框架。就跟金合利樓上的增建一樣。所謂框架,就是柱子托起所有的梁,X向與Y方向的,並在必要時往Z方向長,就跟這一棟房子一樣。只要框框沒斷掉(或是沒剪斷那麼多根),房子就不會垮掉。
海綿水母的文章〈不受歡迎的program集散地〉這切題抓得不錯呢,的確是如此。第一篇發文就入選「文化與生活」類推薦閱讀,快點去看看按心吧。也請各位已經加入的系刊作者多玩多看多寫多想。
一個給予城市最大留白的黑盒子從外太空降落在了地球,俐落狹長的量體,賦予了強烈的方向性。我們為了從中窺視黑盒子的面紗,刻意從各個角度巷弄去接近去捕捉。只見城牆般的立面上有著巨大開口讓人瞥見對向一方天空.....
關於【108級金門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期中議題展專訪】-「覓乃」尋找在地連結的橋樑,一些沒來得及說的絮叨。
問了什麼問題?用什麼材料談?我要怎麼做?《評圖筆記》   吃過火腿嗎? 吃過土魠魚嗎? 我的腦子現在就是這樣,想法與點子疊起來又變成了別的東西?!而我目前的進度就像科幻電影裡酷炫的電腦面板一樣,一堆螢光藍的複雜圖表,在鍵盤上亂打一堆看不懂的程式,卻僅僅為了開一道門。
廢墟老房子就像一本書,充滿許多知識,等著我們一層一層揭開它,小碎片其實隱藏許多事
就算沒有99%至少有95%的新造建築物以框架作為結構系統;框架材料可以是鋼筋混凝土,也可以是鋼骨框架。就跟金合利樓上的增建一樣。所謂框架,就是柱子托起所有的梁,X向與Y方向的,並在必要時往Z方向長,就跟這一棟房子一樣。只要框框沒斷掉(或是沒剪斷那麼多根),房子就不會垮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這幢大樓原本屬於〔國立空中大學〕的產業,也是國立空中大學台中面授中心的主場地。在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尚未興建,文學院院址就在現地。
Thumbnail
  昨天從早上9:30評到晚上7:30,共10小時,10位同學,中間40分鐘吃午餐&參觀系館旁的茶屋,早上下午各一杯咖啡。與十年前不同的是,外評老師變多了(我這場有七位,當時只有三位);將設計一比一實作的作品變多了(十件中有三件);都市尺度的設計變多了(十件中有四件)。相同的是,一個人做一件
Thumbnail
  一般所說的「三觀」,如「刷新三觀」、「毀三觀」、「三觀不正」等,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合稱。本書所指的卻是副標題的:「關於建築的本體論、知識論、實踐論」。作者為中國建築學者張欽楠(1947-),著有《中國古代建築師》及翻譯弗蘭普頓(Frampton, 1930)的《現代建築─一
Thumbnail
  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鄭晃二(二哥)出書啦,說什麼都要用新台幣讓它下架。於今(2021)距畢業設計已近8年。翻閱此書,彷彿又回到那段每周兩次到辦公室跟老師討論畢業設計的時光,一邊聽著老師笑談最近建築圈的軼事、一邊從設計的議題、主題、命題、問題、課題、標題中逐漸釐清心中的問題意識。筆者有幸一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建築史在建築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以鄙人在淡江建築時的必修學分表為例,建築史系列課程包含二年級上下學期的〈中國建築史〉、〈西洋建築史〉,三年級上下學期的〈現代建築史〉、〈當代建築設計思潮〉,及4年級的〈台灣建築史〉,畢業門檻為五選三(每科2學分,合計6學分)。比較其他學校的建築史課程,建築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前身為「桃園市龍潭國小教職員日式宿舍群」,於西元201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鍾老師在此處完成多部重要的作品,這裡不只是他與家人兒女們共同生活的居所,也是台灣作家聚會的重要場域,甚而被稱為是「戰後台灣文學發祥地」。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這幢大樓原本屬於〔國立空中大學〕的產業,也是國立空中大學台中面授中心的主場地。在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尚未興建,文學院院址就在現地。
Thumbnail
  昨天從早上9:30評到晚上7:30,共10小時,10位同學,中間40分鐘吃午餐&參觀系館旁的茶屋,早上下午各一杯咖啡。與十年前不同的是,外評老師變多了(我這場有七位,當時只有三位);將設計一比一實作的作品變多了(十件中有三件);都市尺度的設計變多了(十件中有四件)。相同的是,一個人做一件
Thumbnail
  一般所說的「三觀」,如「刷新三觀」、「毀三觀」、「三觀不正」等,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合稱。本書所指的卻是副標題的:「關於建築的本體論、知識論、實踐論」。作者為中國建築學者張欽楠(1947-),著有《中國古代建築師》及翻譯弗蘭普頓(Frampton, 1930)的《現代建築─一
Thumbnail
  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鄭晃二(二哥)出書啦,說什麼都要用新台幣讓它下架。於今(2021)距畢業設計已近8年。翻閱此書,彷彿又回到那段每周兩次到辦公室跟老師討論畢業設計的時光,一邊聽著老師笑談最近建築圈的軼事、一邊從設計的議題、主題、命題、問題、課題、標題中逐漸釐清心中的問題意識。筆者有幸一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建築史在建築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以鄙人在淡江建築時的必修學分表為例,建築史系列課程包含二年級上下學期的〈中國建築史〉、〈西洋建築史〉,三年級上下學期的〈現代建築史〉、〈當代建築設計思潮〉,及4年級的〈台灣建築史〉,畢業門檻為五選三(每科2學分,合計6學分)。比較其他學校的建築史課程,建築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前身為「桃園市龍潭國小教職員日式宿舍群」,於西元201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鍾老師在此處完成多部重要的作品,這裡不只是他與家人兒女們共同生活的居所,也是台灣作家聚會的重要場域,甚而被稱為是「戰後台灣文學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