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期,田徑教練指導長跑,他說明長跑的時候身體姿勢的維持很重要,手腳擺動要儘量維持前後,避免朝上下與左右這些與前進無關的方向,同時擺動要儘量小,避免維持平衡必要以外的多餘動作,以免消耗無謂的能量。簡而言之,就是儘量把所有的身體能量集中用在維持前進這個方向上。
集中原則可以算是策略領域中最基本的原則,不管是跑步的策略,軍事的策略,還是商業的策略;戰略論作者克勞賽維茨曾指出:「在戰略中的最重要和最簡單的法則莫過於使兵力保持集中,除非有某種迫切的需要,否則絕不應分散兵力。」孫子也在虛實篇中提到「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集中力量以求在「決定點」上產生相對優勢,其效果是「兵之所加,如以鍛投卵」。
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策略上的力量集中是十分重要,也十分簡明的原則,這是所有策略的基礎,其他策略都架構在其之上,即便是現代的競爭策略,首要任務也在於找出定位,然後是與定位協調一致營運活動,定位就是「決定點」,協調一致的營運活動就是「集中原則」,基本上波特教授的競爭策略也只是補充了一個如何選擇「定位」的五力分析。
集中原則是如此重要且基本,卻是企業策略規劃時最常被第一個捨棄的。企業做策略規劃最常見的形式就是由各BU各自提出自己的策略規劃,然後再把各BU的策略加總。這些策略若個別來看,都符合邏輯,都言之成理,但加總起來往往缺乏集中原則的靈魂。這個過程充斥著響亮的名稱,各式各樣的產品規劃,預算分析,投資報酬率分析,執行計畫與策略聯盟…等等,讓人眼花撩亂,就像某些中國武術充滿許多的名稱響亮,動作華麗的招式,但在實戰中卻沒什麼殺傷力。
每一個動作都是成本,但不是每一個動作都有價值。80/20法則給我們的啟示是在我們做的事情裡面,有80℅是沒有價值的。所以要提高效益的方法,不是設法去做更多事情,而是設法刪除那80%沒有效益的事情,把資源投入到那20% 真正有效益任務上。營運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重點不是要如何去解決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而是要認清哪些問題不值得解決。策略總有各式各樣,言之成理的方向,策略管理就是明確指出那些策略該做,哪些策略不值得做,而不是什麼都要做。
孫子曰:「敵所備著多,則我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當資源充沛的情況下,若已經在一個市場取得絕對優勢,那合理的策略是撥出一部分資源來開發第二市場。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當下的產品線都無法做得很好,都無法在市場上取得優勢,那優先該做的是取捨,要進一步劃分市場,要進一步集中力量,以求在決定點上產生相對優勢。兵力不足又開闢太多戰場,這時連想要保持原本產品線的競爭力恐怕都不可得了。
「策略就是取捨,沒有取捨就沒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