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力行.權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提綱


看待事物要抓住背後的重點,
從簡易小事著手再擴大成功。


(原63章) 原文/白話

================================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治理上非親自作為而以授權,

做事以不發生變故為其目標,

品嚐出味道之外的概念意涵。

掌握事態大小、動用多少資源,

經權衡取捨後決定如何報復仇怨。

圖難乎!其易也;

為大乎!其細也。

要解決困難問題,先從簡單的部份開始;

要成就大的事業,先把細微的小事做好。

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天底下的難事是從容易之事逐漸複雜,

天底下的大事是從細微小事日漸積累,

正因如此理想的為政者終究不是為了坐大而擴張,

所以能夠在他的治理下擴大強盛。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輕易做出的承諾必定少有兌現的誠信,

把事情看得很簡單必然遭遇重重困難。

正因如此理想的為政者依然抱持面對困難的態度,

所以最終沒有困難發生。

================================

圖:策劃、考慮。

細:小。

作:發生、出現。



詮釋


權衡拿捏是一門大哉問。如果將目標設定在吸引目光、大出風頭,那麼必然會表現出大有作為的樣子,而且還得親力親為以便讓一切成就歸因於自己;當動亂變故增多時人們對於安定的迫切感益發強烈,於是對為政者的寄望就愈高,即愈容易讓有心人士刷存在感、製造機會,因而有陰謀家所謂的「天下大亂,形勢大好」之說。從另一個角度看,若是希望做到顧及全面,則會採取<修養.層次>所說的無為模式,即經充分研究討論後授權專責團隊的做法。至於何謂做得好的理解因人而異,然共識上的底線為沒有意外、變故、危機發生,亦即沒有人會將意外頻仍的政績視為優秀,也就是說「無事」乃理想結果的必要條件。

至於「味無味」就更有趣了,總有人喜歡解釋為品味清淡無味,暗喻吃得津津有味是一種不健康行為。不禁一問清淡重鹹皆屬有味範疇,若是全然無味又有何味道可品?二問堅持飲食清淡無味的目的究竟為何?其實古人早已深知飲食除了味道之外尚有諸多權衡的重點,比如現代人常說的營養均衡、吃出健康,或是傳統食補滋養以增強體力、改善體質,也有不少人藉著飲食調理氣色與身材。除此之外菜色的歷史典故、所傳達的想法意涵,皆屬無味而需細品方能體會,是以可引申為理解事物所包含的意境。

同理,「以德報怨」並不是要求網開一面,亦非凡事有仇必報,而是權衡受到的損害及所需要的結果以得出該施加的報復手段。舉凡所受損害、傷亡評估、修復賠償、動用資源、社會民意、對方反彈等等,皆可以或大或小、或多或少而有所取捨,並非墨守成規、不成不變。

本章下半段論述如何看待問題。首要確立的觀念:千絲萬縷、糾結不清的問題起初是由簡單的頭緒纏繞而成,而龐然巨怪也必定從細小事物逐漸長成。由此得出了第一個結論,若能有效處理掉簡單小事,則後續必定無法演變為困難的大事出現;其二,先在小地方取得簡單的成功,再將這個成功持續擴大進展,最終可能成就龐大事業;其三,在複雓困難的問題之中找出能處理的小成功,再將這個成功持續擴大進展,最終將完全解決問題並轉為自身的成就。

其中有個重要技巧,便是將難事、大事拆分成數件易事、小事,再將易事、小事拆分為更簡單、更容易的瑣事或步驟。於是從瑣事開始著手逐步將一件易事、小事做好,接著陸續完成易事、小事而最終得以克服難事、大事。換句話說,理論原型為「難作於易、大作於細」,進而得出「防患於未然」、「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與「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這三個子概念。《老子》對於「大」的見解獨到,於後續章節再加以論述。

看待問題若是以想當然耳、信口開河的態度,總是一副很容易解決的樣子,其結果往往是少有兌現或意外頻仍,故稱「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反過來說,「聖人猶難之」也不是要把問題當作既難又複雜,而是以處理困難問題的態度面對,先從容易解決的小地方著手再逐步擴大成果,最終把問題順利解決而不再覺得困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草堂一隅
6會員
61內容數
一坐一席一草堂, 一撮佳茗一縷香, 一片道機一點禪, 一夫自品一坡秧。
草堂一隅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對於外交博奕的精闢見解。
Thumbnail
2025/04/26
對於外交博奕的精闢見解。
Thumbnail
2025/04/19
關於學習目標與教育政策的思考。
Thumbnail
2025/04/19
關於學習目標與教育政策的思考。
Thumbnail
2025/04/03
解釋小國與寡民兩項國策。
Thumbnail
2025/04/03
解釋小國與寡民兩項國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討論如何看待困難與取得成功。
Thumbnail
討論如何看待困難與取得成功。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Thumbnail
道德經 第八章 活得強大的智慧 上善似水:領導者的品性跟水相近。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善利萬物,滋養眾生,又非常安靜,只往低處流,處於眾人最厭惡的地方,這樣的特色近似於道。 在現今的社會中,大家都喜歡往高處爬,享受著社會地位被抬高,受到大家的景仰、崇拜,而討厭在地勢低的地方。
Thumbnail
道德經 第八章 活得強大的智慧 上善似水:領導者的品性跟水相近。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善利萬物,滋養眾生,又非常安靜,只往低處流,處於眾人最厭惡的地方,這樣的特色近似於道。 在現今的社會中,大家都喜歡往高處爬,享受著社會地位被抬高,受到大家的景仰、崇拜,而討厭在地勢低的地方。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七章 克服私心,是我們一生的修練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是因為它不為自己謀去福利,所以就能長久。 老子在揣摩天之道時,他認為天之道有生養萬物的特點,讓世界繁榮,但它卻隱於身後,不說自己是主人,也不為自己謀取一分一毫,結果大家反而離不開它。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七章 克服私心,是我們一生的修練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是因為它不為自己謀去福利,所以就能長久。 老子在揣摩天之道時,他認為天之道有生養萬物的特點,讓世界繁榮,但它卻隱於身後,不說自己是主人,也不為自己謀取一分一毫,結果大家反而離不開它。
Thumbnail
道德經,講的是領導者法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崇尚錢財或追求某種美德,使人民不鬥爭。領導者不應該追求財富或美德,上行下效,領導者貪求物欲,下面的人也將彼此鬥爭以累積財富或效仿,這就是亂源。
Thumbnail
道德經,講的是領導者法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崇尚錢財或追求某種美德,使人民不鬥爭。領導者不應該追求財富或美德,上行下效,領導者貪求物欲,下面的人也將彼此鬥爭以累積財富或效仿,這就是亂源。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二章 永遠不要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看待事物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如果天下人都說這件事是美好的,他不美好的一面就會出現了,這是本身就不美好了。 老子這樣說,因為我們為事物貼的標籤都是依照當時的條件所貼的,隨著條件的變化,我們貼上的標籤也會有所變化。例如:美的標準會隨著時代背景不同,而隨之變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二章 永遠不要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看待事物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如果天下人都說這件事是美好的,他不美好的一面就會出現了,這是本身就不美好了。 老子這樣說,因為我們為事物貼的標籤都是依照當時的條件所貼的,隨著條件的變化,我們貼上的標籤也會有所變化。例如:美的標準會隨著時代背景不同,而隨之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