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一篇文章中分享的檔案中可以看到,全部上市上櫃的公司已經接近1700家。如何有效地縮小選股時的範圍,就成為一件很重要的事。
這邊分享我是如何利用這個檔案快速的刪除不是我想要的股票,得到初步的選股清單。
- 由於我個人是使用長期投資,所以通常我會先建立基本部位,然後觀察後續的公 司年報情況及市場價格的走勢,再決定是否要繼續加碼或減碼,由於我的本金也不是太雄厚,所以如果買個幾張就佔投資組合的比例太高就不好了。所以我會希望股價不要太高,目前我會希望投資的股票市價在50元以下,目前有1,246家公司的股票市價符合標準(見圖一)。
- 通過市場價格條件,雖然已經替除大約1/4的公司,但仍然有1,246家公司在清單內,數量還是蠻龐大的,我的第二個篩選條件是,PE(本益比)要15,這相當於盈餘殖利率為6.67%左右,這個數字越低當然越好,我通常會選擇投資本益比在12倍以下的股票,但為免疏漏,所以我在初步挑選的時候往上加到15倍,經過這個條件篩選之後,清單中的公司為395家(見圖二)。
- 接著我在剃除KY公司、當年度還沒宣布股利政策以及目前市價為基礎,不論以一年、五年或十年平均現金股利計算的現金股利殖利率都低於5%的公司,這樣挑選後還剩下208家公司。
雖然208家公司好像還是很多,但跟原始母體的1699家公司相比,已經有效的剃除約88%的公司。接下來我還會用這張表作一些快速篩選,像我會希望公司的配息紀錄要超過十年以上,所以像五年平均跟十年平均數字一樣的,就不會符合要求,可以在快速的剃除這類公司;我也會利用平均現金股利的趨勢做快速剃除,像我會特別註記一年五年十年的公司,這些公司我會優先分析,而一年五年十年的也會直接剃除。
接著我還會用一些量化的數字再進一步縮減這個清單,像籌碼面(董監持股、融資%數)之類的繼續刪除,通常我會對通過所有量化指標的公司再進一步使用投資檢核表更進一步檢視公司比較全面的數字,等6月股東會都開完之後,我會在整理一份通過我量化指標清單的名單給各位參考。
以上的挑選數字都可以任意代入自己喜歡的數字做修改,像如果想抓成長性比較高的股票,要求現金股利殖利率就應該向下調整、PE跟PB也都應該往上調,這沒有一個通用的標準答案,但是你知道自己的持股是怎麼挑選出來的很重要,因為當持股下跌時,你能否撐過就取決於你對你持股是否有信心。這不是聽信明牌或亂買股票的投資人能做的事。就像德國的股神-科斯托蘭尼說的:小麥下跌時,手中沒有小麥的人,小麥上漲時,也不會有小麥。他也說過:只有長期投資和反向操作,才能在股市中賺大錢,與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