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遇見成田達輝:「我從小就琴不離身 。」

台北遇見成田達輝:「我從小就琴不離身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8年夏天,成田達輝與李昀陽在台北城中教會舉行音樂會,現場氣氛熱絡。

2018年夏天,成田達輝與李昀陽在台北城中教會舉行音樂會,現場氣氛熱絡。

 去年夏天,台北有三場私人屬性高且別緻的音樂會,在熱鬧的城市裡祕密舉行,那是來自屢獲國際大賽獎項的日本小提琴家成田達輝和旅歐鋼琴家李昀陽,一場是李昀陽的獨奏會,一場是兩人二重奏音樂會,另一場則是在都會裡的某座小音樂廳,前者現場私人音樂會、眾人聚攏的熱烈氣氛,至今令人難忘;後一場兩位音樂家則是由主持人以訪問式音樂會方式演出表演,邊訪問,邊穿插音樂演奏,和觀眾零距離互動。

 而這等應當出現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的音樂,就發生在台北市的兩個小小場地,如此純粹而神祕,那種不為什麼,只是純粹地演奏,不急不躁,不急著說話,只是呈現,使得他們的音樂有一種喜悅感,讓音樂在當下發生,輕易地感染給觀眾。

像是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春》,薩拉沙泰的《流浪者之歌》,還能有怎樣的新意;我卻還能聽見貝多芬溫柔而敦厚的嘮叨,遇上意外斷弦,小提琴家換弦後再次上場,像是重啟另外一個春天;以及《流浪者之歌》,在裝上弱音器之後,顫抖的哀鳴,那並非是悲傷,而是呈現某種蒼茫與人生閱歷。

 作為伊莉莎白大賽得主、法國隆提博大賽得主,成田達輝說,他最初學小提琴,有個浪漫的理由,是始於鋼琴師母親的心願,「媽媽說那時候她懷我時,暗自許下心願,如果生了男孩,就讓他學小提琴,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讓她學鋼琴。」成田笑了笑說,「因為我是男孩,所以就學小提琴了。」

 在這個美麗的契機之下,成田達輝說自己從小到大幾乎琴不離身,「不管是在車上、森林裡,或是去露營,我都要帶著琴,自發性地練琴,愛不釋手。」

 成田達輝說,自己拉琴是想把這份初衷和更多人分享,他只是拉著琴,讓琴聲帶他到世界各地,今年成田達輝第5度來台,再度與好搭檔李昀陽同台。日前在南藝、北藝舉行大師班,現場都獲得好評,有更多人認識他的演奏;李昀陽演奏裡的人文底蘊和在樂壇寫下的傳奇,更是一筆輝煌。

 我想起兩人去年在編排曲目時,外頭風雨欲來,是颱風前兆,他倆時而深思、時而討論熱烈,最後大笑的場面,我提議能不能拉維尼奧夫斯基〈莫斯科的回憶〉?非常適合當安可piece,很好聽,很少人拉,成田說他之後會納入考慮,在曲單上也寫下了維尼奧夫斯基的Polonaise de concert,排完曲單,他就認真練琴去了,琴不離身的他說:「我們音樂會上見。」

成田達輝和李昀陽2018在台音樂會曲目表。

成田達輝和李昀陽2018在台音樂會曲目表。


成田達輝和李昀陽相識在法國,兩人在室內樂演奏上非常有默契。

成田達輝和李昀陽相識在法國,兩人在室內樂演奏上非常有默契。



avatar-img
李欣恬的藝文筆記。Artsy Tea Talk
37會員
134內容數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如果你也相信文字報導的力量,歡迎持續關注我的粉專和文字。我會盡我所能地訪問、盡可能地寫,願字裡行間的一切,有天成為你願意一再造訪的天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郵票上的布拉姆斯。  有鑑於某金牛男生日快到了,特來寫廢文祝賀。  在咖啡店寫稿,邊聽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曲的第四樂章,邊回想上午老師提到的彩蛋和巧思,自由的心靈,藏不住的心思,身體和雙腳不自覺順著音樂裡的連結動機舞動,聽見以前不曾聽見的世界,腦海自動浮現某人寫曲且反映在譜上,油然而生心境小劇場。
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日前由指揮家廖曉玲帶領香港創樂團,演出多首海內外新創作品。(衛武營當代音樂平台提供)  2014年初,我在睡夢中夢見兩個字「朱雀」,不久後,作曲家劉韋志跟我說他正在寫一首曲子和「朱雀」有關,那年底,他完成了《朱雀之火》,隔年,他以這首作品拿下 美國波士頓大學主辦的ALEA
黎煥雄和簡文彬攜手合作的歌劇《杜蘭朵》,國人總算有機會在台欣賞。  週三晚前往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欣賞台德共製歌劇作品《杜蘭朵》彩排場,這部由作曲家普契尼所譜寫的膾炙人口之作,已有許多經典版本。2015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德國萊茵歌劇院攜手共製,由指揮家簡文彬擔任指揮、劇場導演黎煥雄執導,
《交響人生》劇照(山水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這是9年前的老編老喬要我寫的文章,那時我們做著一份很fancy的雙週報刊物,專門介紹國內外音樂動態,那份雙週報不在了,老喬也已遠遊不在了,重讀這篇文章,能和9年前的自己接軌,也憶起那段在編輯部的時光。謝謝他那時為我開啟一小欄的專欄,那時為了寫這單元,
年少的布拉姆斯 日子是奇妙的,不知何原因,每年春日總教人特別疲憊,特別想去音樂廳聽音樂會,也許會聽到睡著,卻也是一種享受,讓音樂洗過自己,我總能在對的時間睜開眼睛,為台上音樂家鼓掌。 而在意識漫遊的狀態下聽音樂,總能有特別的收穫和禮物,作為一整年度的支撐,這已經成為我生命裡不成文的儀式,每年在三月份
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鋼琴教授辛特戶伯,是少數跨越學界和業界的鋼琴家,近年他在亞洲地區相當活躍,日本、台灣都可見到他的演奏身影。(陳藝堂攝影,尼可樂藝術提供)  電影《鋼琴教師》裡描述一名情感極為壓抑的鋼琴女老師,自小在母親嚴厲管教之下,她的外在表現得體、端莊又賢淑,平時在維也納音樂大學
郵票上的布拉姆斯。  有鑑於某金牛男生日快到了,特來寫廢文祝賀。  在咖啡店寫稿,邊聽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曲的第四樂章,邊回想上午老師提到的彩蛋和巧思,自由的心靈,藏不住的心思,身體和雙腳不自覺順著音樂裡的連結動機舞動,聽見以前不曾聽見的世界,腦海自動浮現某人寫曲且反映在譜上,油然而生心境小劇場。
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日前由指揮家廖曉玲帶領香港創樂團,演出多首海內外新創作品。(衛武營當代音樂平台提供)  2014年初,我在睡夢中夢見兩個字「朱雀」,不久後,作曲家劉韋志跟我說他正在寫一首曲子和「朱雀」有關,那年底,他完成了《朱雀之火》,隔年,他以這首作品拿下 美國波士頓大學主辦的ALEA
黎煥雄和簡文彬攜手合作的歌劇《杜蘭朵》,國人總算有機會在台欣賞。  週三晚前往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欣賞台德共製歌劇作品《杜蘭朵》彩排場,這部由作曲家普契尼所譜寫的膾炙人口之作,已有許多經典版本。2015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德國萊茵歌劇院攜手共製,由指揮家簡文彬擔任指揮、劇場導演黎煥雄執導,
《交響人生》劇照(山水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這是9年前的老編老喬要我寫的文章,那時我們做著一份很fancy的雙週報刊物,專門介紹國內外音樂動態,那份雙週報不在了,老喬也已遠遊不在了,重讀這篇文章,能和9年前的自己接軌,也憶起那段在編輯部的時光。謝謝他那時為我開啟一小欄的專欄,那時為了寫這單元,
年少的布拉姆斯 日子是奇妙的,不知何原因,每年春日總教人特別疲憊,特別想去音樂廳聽音樂會,也許會聽到睡著,卻也是一種享受,讓音樂洗過自己,我總能在對的時間睜開眼睛,為台上音樂家鼓掌。 而在意識漫遊的狀態下聽音樂,總能有特別的收穫和禮物,作為一整年度的支撐,這已經成為我生命裡不成文的儀式,每年在三月份
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鋼琴教授辛特戶伯,是少數跨越學界和業界的鋼琴家,近年他在亞洲地區相當活躍,日本、台灣都可見到他的演奏身影。(陳藝堂攝影,尼可樂藝術提供)  電影《鋼琴教師》裡描述一名情感極為壓抑的鋼琴女老師,自小在母親嚴厲管教之下,她的外在表現得體、端莊又賢淑,平時在維也納音樂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