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7/0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職場像座白色巨塔,我們都該有的登山者精神——艾兒莎重讀《登山者》

    雖然大家可能會覺得艾兒莎經常飛來飛去,但每次我的行李箱裡面一定會帶著書,只要有時間,即使再忙再累,我都會在睡前閱讀,甚至是在搭飛機或者是搭飛機的時候,這些零碎的時間艾兒莎也都會把握,閱讀其實可以從生活建立起來,同時不斷地充實自己。
    而今天艾兒莎想分享的書是《登山者》,一本超級精采的小說作品,卻能從曲折的故事當中,反思個人對生命、工作上的種種情形。

    [ 登山者 ]
    悠木和雅是群馬縣地方報社北關的資深記者,幼時父親便無故失蹤,只剩下母親獨自扶養他長大,為了維持家計,他的母親便下海成為了性工作者,對他而言這件事一直心中想要隱藏的秘密。另一方面,他與自己家人(妻子與兒女)的關係也不斷地疏離,成為他最大的苦惱之一,而多年前自己部下身亡的意外,也是他內心最晦暗的一部份,這些事情都一直在悠木的內心中不斷糾葛,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件改變他生命的事情發生了!
    「日航123巨型客機疑似墜入群馬縣境內」
    這一場死傷慘重空難,意外地讓悠木成為報導專案的負責人,但是,突如其來的工作卻讓他沒辦法和摯友安西結伴登山,卻讓人意外的是,原本應該去登山的安西,卻因為不知名的原因昏倒在燈紅酒綠的街道上(後來發現極有可能是報社工作過勞造成的),並從此成為植物人。
    在感到詫異與愧疚之際,悠木還必須不斷跟著空難的新消息在走,這場報導大戰可謂是如火如荼地發展,對報社而言是一個分秒必爭且能夠鹹魚翻身的契機,同時間,悠木卻發現報社內正醞釀出一股不尋常的氣息─報社內的派系角力戰。而在這幾天悠木可謂是備受煎熬:
    「一方是如火如荼、分秒必爭的空難報導大戰,一方是爾虞我詐、私利真理混淆難辨的媒體人鬥爭,加上降到冰點的親子關係、晦暗童年的羈絆……與災難對峙的這七天,悠木在度日如年、備受煎熬的一分一秒中認清了真實的自我……」
    經過這一場腥風血雨之後的悠木,不僅更看透了報社的生態,也開始在人際關係與家人關係中找到出路、解開心結。記者們挖到的真相,可能會二度傷害當事人,但不公布一切,卻有可能傷害到新聞的專業與自由,到底新聞報導應該追尋什麼?記者們該如何在報導的天秤上找到平衡點?而同樣身為人,我們的生命價值是否有高低之分呢?對悠木而言,心中肯定已有了答案。
    艾兒莎認為「登山者」這一詞,可以說是悠木從事多年記者工作的代名詞,上山是為了下山、人命的貴賤之分、新聞界因利益而生的巨塔,這三件事可說是《登山者》一書最主要在探討的三個議題,而在故事的發展下,不僅是悠木心中的天秤逐漸找到了平衡點,艾兒莎自己也是。
    上山是為了下山,反思自己的工作狀態
      登山到底是為了什麼?作者透過登山者巧秒地來比喻,登山者的內心總是懷有不斷超越自己的心志,每當他們征服一座山,就會想要挑戰更高的目標,而工作似乎亦是如此,以記者而言,為了能取得獨家並呈現更完整的報導訊息,記者們總是竭盡全力,追求下一個巔峰。
      有趣的是,書中的主角悠木對這句話卻詮釋出另一番的韻味。
      艾兒莎認為對悠木而言,上山可以說是他追尋自我、回歸初衷的一個過程;而登上山頂則是他體悟到了身為記者該有的使命和精神,並找到了內心天秤的平衡點:下山則是暗喻他最後離開報社的決定。
      在書中,隨著情節的發展,「山」的形象也不斷變化,從「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這樣改變也好似悠木進入新聞界的心路歷程,起初是對於報導的初衷和明確的目標;但待在報社多年後,卻又因此逐漸迷失自我和對工作的憧憬;到最後悠木又找回原本的自己,重拾自己的興趣。
      面對工作和職場生活,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感受?
      閱讀著這本書,體會這樣的變化,就像個三部曲一般,看似無意卻又讓人心生疙瘩、涵蓋深刻的意義,也逐漸反思自己的工作狀態。
    人性即是現實,面對自己的能力有限
      故事中所談的這起空難事件其實是真實發生的,而記者出身的橫山秀夫即是當年親臨現場的採訪記者之一。作者把這件事放在心中潛伏多年後,才著手把這件大事寫成小說。
      主角悠木的處境是可憐的,接到了空難事件專案人的責任,卻遭到各報的競爭包夾,報社內部還有派系的鬥爭,以及各部份之間的角力,再加上自己內心的糾葛,與家中親人的疏遠,和好友安西成為植物人的意外,都要由他在短時間內一概承受,在這過程中也看見了人性的燦爛與糜爛兩面。
      這也不禁令艾兒莎體悟到,在現實生活中,科層組織的不同分工部門的角力,以及在職場上的人們逐漸利慾薰心,都可能讓每個人失去自我,你甚至會忘記經營自己的家庭與友情。
      我們無法對所有人傾注同樣的愛和關懷,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和時間、體力也是有限的,在我們的人生中,總是有先後順序之分,沒有能像全能的上帝一樣,能無微不至地照顧好所有人。
      只要能對身旁或顯著的人事投以關切,就已經是最大的限度了吧!
      這種選擇性的情感投射,其實是出於無奈,因為身為人、因為能力不足,我們只能在最大限度內盡自己的心力,即使人性之中總存著希望幫助別人的願望,但我們也只能在自己的餘力範圍行事而已。
    登山者的精神,堅持初心、記得自己
      如果說,主角悠木在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如同登山一般,那麼就如艾兒莎在前段所述:對悠木而言,上山可以說是他追尋自我、回歸初衷的一個過程。
      短時間內突如其來的震撼,在如此掙扎中的悠木仍跌跌撞撞地撐過來了,同時,他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條道路,並找到自己價值認定的平衡點,與拾回對自我的肯定。
      《登山者》這一本書,很像是新聞界白色巨塔的故事,登山者其實就是每一位在職場上工作的人們。作者將悠木比喻為在體制下受掙扎的一枚螺絲釘,而悠木也為了自己的堅持不斷與各方發展衝突。
      在故事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在職場上,所有那些黑暗的「噬」「利」關係,甚至是影響人命的派系角力戰,還有工作者個人的內心掙扎。艾兒莎認為,登山之路的險峻,就好比職場生活的艱辛,一邊是實際山路之惡、另一邊則是抽象良心之責,當我們踏上了登山(工作)之路,我們所承擔的就非常多。
    身為登山者最害怕的是......你忘了關著周遭的風景,你忘了與你互動的自然環境,你忘了與你同行的每一個人,你忘了你自己。
    而身為失敗的登山者,最可怕的是,你只記得往上爬。
    其實,在身為登山者,亦或是工作者的角色上,艾兒莎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在登山/工作的道路上,堅持初心、記得自己,同時,你該分享付出的時候,絕對不要吝於給予,不要恣意踩著他人上位,而周遭擁有的資源,也千萬不要浪費。
      最後,艾兒莎想要把書中悠木媽媽唱的曲子,做為這篇閱讀分享的結尾,不單單是勉勵自己,也希望能作為大家在生活甚至是工作上的一點小反思與智慧:
    小事情 記得害怕
    大事情 怕也沒用
    小事情 記得害怕
    大事情 總會解決
    小事情 記得害怕
    趁事小 記得害怕
    書籍推薦
    書名:登山者
    作者:橫山秀夫
    備註:
    啊啊啊啊!艾兒莎發現這本好書好像絕版了!大家也可以去圖書館借借看,一起善用資源!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