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唯有正視歷史 才能邁向未來-《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是石頭要開花的時候了,
時間動盪有顆跳動的心。
是過去成為此刻的時候了。
是時候了。
<王冠> Paul Celan (節錄)
2020年8月底,大法官宣布追討國民黨黨產的《黨產條例》全部合憲,許多人視為是轉型正義的一大進展,但之後呢?黨產歸誰所有?當初受到迫害的人民是否該得到補償?加害者又是否能一一被繩之以法?又或者是如某些人所說:「不應再追究、搞族群對立,好好『拼經濟』就好」?
不論二二八、白色恐怖,在國家機器強勢運作、控制下,讓「政治」成為不可言說的禁物,敢說的「被消失」,剩下的只好噤聲,連同血腥的歷史,也彷彿不曾發生。然而,在此之際,小說卻成為最佳載體,乘載了當時的情感與記憶。從1948年吳濁流的〈波茨坦科長〉到2017年黃崇凱的〈狄柯森片語〉,《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以四冊書收錄了30部小說,讓過去的不能言說,彷彿穿越時空重新攤在讀者面前。
威權政體帶來的傷害,遠大於它所欲防止的危險。為了「反攻」,「反共」,為了一場即將發生但始終沒有發生的戰爭,人民首當其衝,成為國家的戰犯。
從卷一《血的預感》,收錄關於威權恐怖治理的作品;卷二《眾生歸來》,由受難者重述身處於白色恐怖「前線」的種種經驗;卷三《國家從來不請問》,探討國家體制對於人民的控制;到卷四《白色恐怖》,談到在大國家思想下,被碾壓、彷彿邊緣人,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人們。比起義憤填膺地高喊正義、人權,更多的是透過市井小民當時的「日常」,烘托當時的社會氛圍與白色恐怖本身。
除了政治犯本身,小說的題材更涵蓋遺族、學生運動份子、叛逃匪區的流亡者,甚至是成為國家機器打手的告密者與特務。在30位作家各人各色的風格下,呈現了白色恐怖的各種不同面向。如同林雙不在〈臺灣人五誡〉中,借主角林信介的口批評林宅血案,有時也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希望透過故事主角,傳達對於社會的批判與不滿。
「暗殺是最卑鄙的行為,我反對!任何一個人,就算他再罪大惡極,都不可以把他暗殺!應該用法律來處理他,該殺該關,光明正大!暗殺的事件本身,就暴露了主事者本身心虛理虧的事實,也彰顯了被殺者的無辜!(後略)」
以「透過藝術與文字,讓轉型正義擺脫藍綠兩極化意識形態的對決」為目的,《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在作品的分冊上有其巧思,由主編胡淑雯與童偉格寫的導讀,更是行雲流水地交代了作品編排順序的邏輯,讓讀者能夠了解該冊的全盤規劃。
以二戰時期的法國詩人保羅・策蘭(Paul Celan)為題,在「未經歷者開始反思、受迫害者尚未凋零殆盡、迫害者仍待審判」的現今,《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的出現或許可說適逢其時。筆者認為,經濟的穩固發展須仰賴健全的社會,而轉型正義、讓「冤者有所平反、罪者有所懲罰」,正式健全社會的要件之一。
如今,威權的象徵依舊安穩地立於曾經受他蹂躪的土地之上,也象徵的臺灣的轉型正義依舊任重而道遠。也唯有當獨裁者不再被視為民族英雄的那一天,真正的民主自由才能降臨於這座島嶼之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群軟體,究竟是連結還是斷裂?理應增加討論空間,卻為何總是淪為各說各話的局面?隨著臉書出現後,公私領域的界線逐漸模糊,不只原本被視為私生活的一切,成為個人展演的內容,傳統報章雜誌的公領域討論功能,也逐漸被取代。然而,社會的溝通卻並未因此更加暢通,而是形成各式各樣的同溫層彼此攻訐。
和台灣一樣被拒於聯合國之外,複雜的國際政治,還讓巴勒斯坦領土內憑空多出一個以色列,最後甚至「被反客為主」,成為實質上的被統治者。身為強權交易下的籌碼,巴勒斯坦地區的問題牽涉廣泛,然而生活在其中的人民,卻無可避免地成為底層的犧牲者。
起源於曾經近乎將消失的美國聯邦麻醉品管制局,「毒品戰爭」百年來跟著山姆大叔的影響力,入侵各國國境,甚至成為聯合國的重要政策之一。然而,投注了大量的金錢與人力,毒品至今依舊尚未絕跡,難道是我們付出的還不夠?
「像極了愛情」是前幾個月風靡各大社群的話題,然而提到關於愛情的近代詩人,就不能不提到葉青。《雨水直接打進眼睛》是2011年,當時才32歲的葉青過世後出版的第二本書籍,書名取自於第一本詩集收錄的〈蝸牛〉一詩。
2017年出版的原著小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透過身為青年監工的特殊身份與視角,寫下主流社會長久忽視的底層勞工階層。比起改編後的戲劇,林立青的文字寫實許多,也更加未經修飾。相對於戲劇觸發的同情心,書中不只承載了對於弱勢的關懷,更有著因為藍領階級養尊處優的社會,無法輕易迴避的批判。
原文書名「或然率」(ความน่าจะเป็น),來自泰國的翻譯短篇小說集《(p)》,其中又以篇章〈括弧裡的或然率〉最具代表性。透過對於身處於現代社會的自我碰撞與質疑,被譽為泰國村上春樹的帕達・雲,以括號內的文字反客為主,不只挑戰了文學的表現方式,同時也讓讀者了解泰國文學蘊含的強大動能。
社群軟體,究竟是連結還是斷裂?理應增加討論空間,卻為何總是淪為各說各話的局面?隨著臉書出現後,公私領域的界線逐漸模糊,不只原本被視為私生活的一切,成為個人展演的內容,傳統報章雜誌的公領域討論功能,也逐漸被取代。然而,社會的溝通卻並未因此更加暢通,而是形成各式各樣的同溫層彼此攻訐。
和台灣一樣被拒於聯合國之外,複雜的國際政治,還讓巴勒斯坦領土內憑空多出一個以色列,最後甚至「被反客為主」,成為實質上的被統治者。身為強權交易下的籌碼,巴勒斯坦地區的問題牽涉廣泛,然而生活在其中的人民,卻無可避免地成為底層的犧牲者。
起源於曾經近乎將消失的美國聯邦麻醉品管制局,「毒品戰爭」百年來跟著山姆大叔的影響力,入侵各國國境,甚至成為聯合國的重要政策之一。然而,投注了大量的金錢與人力,毒品至今依舊尚未絕跡,難道是我們付出的還不夠?
「像極了愛情」是前幾個月風靡各大社群的話題,然而提到關於愛情的近代詩人,就不能不提到葉青。《雨水直接打進眼睛》是2011年,當時才32歲的葉青過世後出版的第二本書籍,書名取自於第一本詩集收錄的〈蝸牛〉一詩。
2017年出版的原著小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透過身為青年監工的特殊身份與視角,寫下主流社會長久忽視的底層勞工階層。比起改編後的戲劇,林立青的文字寫實許多,也更加未經修飾。相對於戲劇觸發的同情心,書中不只承載了對於弱勢的關懷,更有著因為藍領階級養尊處優的社會,無法輕易迴避的批判。
原文書名「或然率」(ความน่าจะเป็น),來自泰國的翻譯短篇小說集《(p)》,其中又以篇章〈括弧裡的或然率〉最具代表性。透過對於身處於現代社會的自我碰撞與質疑,被譽為泰國村上春樹的帕達・雲,以括號內的文字反客為主,不只挑戰了文學的表現方式,同時也讓讀者了解泰國文學蘊含的強大動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總算有一本,挑明了假設「台海發生戰爭」的小說。 小說以後設的手法,創作五篇在2047年「獨立戰爭」後20年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台灣在兩個多月的無政府狀態,居然出現未曾有的桃花源境。不過,一切在「光復」後巨變。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小獸吃書 3/8是 #國際婦女節 ,也是基隆228的紀念日,相信有很多更加專業的帳號分享了為什麼基隆是在這天來紀念,所以書屋就來推薦幾本好書吧! ◆《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 白色恐怖壟罩的是整個台灣,所有生活在這座島嶼的人都受其迫害,只是有形或無形、身體上或思想上、有意識或無意識的。 二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正如尼采所說,憎恨的對象是時間本身,即對es war的憎恨,對『那曾經是如此』的憎恨。憎恨,極其不願了解未來的過去,而未來的過去也就是過去的未來。」——洪席耶《歷史的形象》 「上帝才知道我是否害怕原子彈把世界摧毀,但至少有一件事我同樣擔憂,那就是國家對整個人類的侵犯。」——貝納德·貝倫森(Ber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總算有一本,挑明了假設「台海發生戰爭」的小說。 小說以後設的手法,創作五篇在2047年「獨立戰爭」後20年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台灣在兩個多月的無政府狀態,居然出現未曾有的桃花源境。不過,一切在「光復」後巨變。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小獸吃書 3/8是 #國際婦女節 ,也是基隆228的紀念日,相信有很多更加專業的帳號分享了為什麼基隆是在這天來紀念,所以書屋就來推薦幾本好書吧! ◆《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 白色恐怖壟罩的是整個台灣,所有生活在這座島嶼的人都受其迫害,只是有形或無形、身體上或思想上、有意識或無意識的。 二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正如尼采所說,憎恨的對象是時間本身,即對es war的憎恨,對『那曾經是如此』的憎恨。憎恨,極其不願了解未來的過去,而未來的過去也就是過去的未來。」——洪席耶《歷史的形象》 「上帝才知道我是否害怕原子彈把世界摧毀,但至少有一件事我同樣擔憂,那就是國家對整個人類的侵犯。」——貝納德·貝倫森(Ber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