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轉到爆紅,60年的情書加上烏合樂團上台的爆發力,如果有很好聽的音樂,
絕對是催淚指數高飆的電影。隱約中可以預想,如果看《海角七號》的觀眾中
有不愛看國片.不愛看電影.或不愛看電視的,忽然的感性衝擊會更強....很抱歉
,當時我想的是我一直以來看電視劇的感動,這種故事模式在日劇上常常惹我看
完,喉嚨滿滿的,滿到兩眼模模糊糊。
看完後我又上官網,因為故事太「滿」,滿到無法細心看清楚。在一堆幕後紀錄
片中看到導演「靦腆」的推薦,原來他就是要觀眾看完,視覺聽覺心裡都是滿滿
的,「心動」的感覺。導演,你真的「撐」得很好,辛苦了,即使是破釜沉舟的
勇氣不一定有好結果,你說台灣導演不好當,你只是想說故事而已,但是感動我
的不是《海角七號》的故事;你說也說不清想表達什麼,那我告訴你,我看到電
影裡有我常常做不到的「堅持」。
所以在很多人寫《海角七號》以後,我也想「完成」我自己的觀後感想紀錄。
(PS.我上網想查的是情書全文,因為都被畫面吸引住,來不及看字幕又聽不懂日
文,所以想看看到底寫啥七封信內容,厚....怎麼不用中文拉?真是小小遺憾)
我個人以為《海角七號》最成功的部分在「聽覺」。再來才是「視覺」。聲音,
讓我可以非常「享受」,不管是吵架或相思。印象,讓我可以浮出幸福或悲傷的
回憶,讓我看見熱情的鼓勵和奮鬥。
我最喜歡《海角七號》電影中的一句話,不是阿嘉和友子在海灘的「留下來或我
跟你走」,而是代表旁那個選團員的助理一直認真用力的跟鼓手水蛙講,你要帶
「感情」來打鼓......很奇怪,我就愛這句,一定要帶「感情」來....
和「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的師生戀前因一比,《海角七號》完全塑造
出一種「堅持到最後」的勇氣,至少我是這樣體會這部國片的精彩,其實「堅持
」也是電影電視中絕對不能缺的「希望」因素。有時候愛看電視劇的我,說穿了
也是尋求一種加油鼓勵而已,如果幻想或心願沒有了勇氣去做,永遠都是天方夜
譚的美麗,這世界要人放棄的理由千百種,要人「堅持」的理由很難找到,包括
能不能成真的不確定性,但是「堅持」的過程很重要,有沒有奇蹟誰也不敢說。
日本老師是「不得已」而放棄了,他沒有回來,他說不再看海,他連信都不敢寄
出去....但其他人沒有。家鄉的海,在地的人,在代表(馬如龍)心中捨不得而威
脅力薦自己人組團,代表對水蛙的自我介紹真是經典,也是他對眼前不認真的大
家和兒子期待的失落;友子的狂哭戲爆發出她在異鄉無助的挫敗,她不得已留在
台灣,不得已要樂團成器;勞馬帶著愛妻相片藉酒醉要大家轉達他不變的愛,他
的不捨也很痛,但相信玩音樂是快樂的;馬拉桑無時不刻的推銷,勤奮讓大家看
見,累了洗個臉可以重新再來;水蛙任何地方都可以敲練他的鼓棒,就像他對老
闆娘停不了的深深暗戀;可愛的茂柏好不容易逮住「恐嚇」阿嘉漏送信的不可原
諒而硬要上舞台,他老人家幾十年的心願就想上台表演,絕不會因不會彈貝斯而
下台,他的偷偷練習,他的「終於」推薦馬拉桑上台,他的顧大局和不甘願,搖
鈴鼓讓我笑也讓我哭;全體動員幫阿嘉送沒有送的信,只為挺他可以做出新曲,
然後可以一起數秒日落後,瞬間爆發大家凝聚努力後的舞台魅力....
小人物演得好棒,不管是不是只有一個鏡頭,《海角七號》多的是平常我們熟悉
到幾乎忘了他們很會演戲的演員,《海角七號》因為有這些配角變得好看,也許
這也是近年來國片的奇蹟,讓一群默默辛苦電影工作者突然有措手不及的興奮和
票房,我多麼希望「奇蹟」可以因為更多人的「堅持」而繼續。
還有還有最夯的「國境之南-海角七號」之旅,聽說景點爆紅,鄉鎮公所還舉辦
瀏覽車及攝影活動耶!這樣才搞觀光經濟嘛!趕快拼拼看能不能全世界上映,對
岸的能不能看到阿!要不台灣景點都快被颱風整垮囉,現在「人」的創意要發揮
....唉.我會不會又想太多............
請不要在億萬票房及讚美中沉溺太久,電影人和台灣觀眾請繼續堅持努力和捧場
。那麼,《海角七號》之後,請讓我繼續期待下一次掌聲響起,大家加油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