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0|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活動紀實.12/18《新巴赫花精療法》】

    德國作者哈根.海滿恩,在週三晚上和大家分享《新巴赫花精療法》的分類與運用方法,他非常重視這場簽書會,他太太特別陪他去添購了一套合身的藍色西裝和一隻簽書專用鋼筆,來台灣完成於國外出版30 年改成新版的《新巴赫花精療法》中文版盛事。
    輔大王真心老師暢談引進、推展花精療法始末,費心盡力
    新復生診所吳秉賸特別來到現場,講述花精在台灣醫學上的應用成效
    同時,德國心理分析學博士林碩斌,也特別來到現場為大家口譯,從譯者與作者的眼神交會中,感受到雙方默契十足,讓整場演講有了完美的呈現!
    巴赫醫師透過植物,發現同類療法
    海滿恩從巴赫醫師談起,他說巴赫醫師在西醫診間時,發現每個人的特質都不一樣,有些人精神特別好,有些人很沉靜,認為去辨視人格特質是很重要的!
    在西醫診間,當時病毒與病菌是一個新的概念,在一些慢性病患中,找到了一些菌蟲,從中找到抗體來發現疫苗與病原體,同時也思考疾病的背後原因,找到七種不同的細菌種類,發現當一些人在同樣菌蟲的影響下,經常會出現不同的情緒狀態,有些人可能非常急躁,有些人可能非常沉靜,有些人可能想睡覺。
    當時專注的焦點,仍是在於腸道的菌蟲,不過從這樣的經驗中,發現能去辯視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是一件有趣的事。後來慢慢證實的確此假設是正確的,也就是不同的腸道菌蟲和不同的情緒是有相關連的。有一天他接觸到了順勢的概念,後來思考是否可從同類療法的藥劑來針對不同情緒狀況的人進行治療,也發現很多無法處理慢性病,可以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治療。
    巴赫不喜歡傳統醫學從病人糞便中找到檢體再找出抗體再讓病人恢復健康,但是在同類療法中,會注意不同疾病有不同類型,腸道的菌蟲只是不同的類型其中之一,其中有兩個重要的理由:
    1.巴赫不希望從病人檢體得到藥劑。
    2.希望從這樣的方式,得到更多治療的其他寬廣可能性。
    因此思考是否能從植物來找出藥劑,不一定從檢體中才能獲得,最主要是找無毒的植物及在植物學中曾刊載有療效的植物。一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實驗,一方面透過腸道的菌蟲,一方面也透過植物製作藥劑來進行治療,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也從中得到自己對健康的獨特看法。
    將更高自我與人格的差距去除,就可以恢復健康
    對巴赫醫師來說,一個人的疾病是因更高的自我和人格之間出現了落差,若一個人更高的自我與人格之間的溝通順暢,就是健康的,但是如果這樣的溝通,因為某一個情情緒狀態阻塞,而使其產生阻礙,這個人就會生病。所以要想辦法讓中間的阻塞去除,當更高的自我與人格開始溝通時,疾病就好像是雪在太陽底下融化掉了。負面情緒會造成疾病,常會讓外人覺得這個人看起來不像自己,之後不久這個人就會開始生病。在診間,有父母發現小孩常有負面情緒,後來小孩就生病了,巴赫發現可從情緒中找到治療的方法。
    舉例來說,一個人在人行道走路,不小心腳扭到了,腳腫的跟棒球一樣,很痛!來到診間,巴赫醫師首先會關注此人的人格特質,發現此人喜歡工作,有馬鞭草特質、也非常急躁,看起來像鳳仙花特質,此時,巴赫就從這兩種藥劑,將布沾溼花精後敷在患處,隔天,這個病人就可以站起來了。治療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背後的情緒狀況,從情緒改善,就能降低碰撞傷的機會。
    治人不是治病,治本不是治標
    同類療法也要去辨視疾病的症狀,正統醫學只看患部治療,但巴赫認為:「治療要看病人背後因素,治人而不是治病、治本而不是治標!」有時候一個人打噴嚏,流眼淚、感到鼻子很酸,會看鼻嚏的顏色、是否濃稠,此時打開窗戶就會讓症狀好一點,眼淚和鼻涕開始沒那麼多,同類療法很重要的是會去分辨病症的型態是什麼。
    1936年巴赫醫師進行了最後一場同類療法演講,他表示,在疾病還沒發生前就已經可以辯視哪些情緒已處於失衡狀況。舉例,若一個人遇見老鼠感到害怕時,以同類治療法處理時,在他旁邊放了一隻老虎,就開始不怕老鼠了,因為老虎危及了他的生命,馬上忘記害怕老鼠這件事。應給病人相對應的藥劑處理負面情緒,而不是對抗負面的情緒,當病人恐懼時需要給的是勇氣、病人憂傷時給予寬心與愉悅、缺乏耐性,應給予忍耐。
    巴赫花精關注病人情緒
    有一句話說:「香菇不會長在柏油路上,在熟悉的環境才會長出」,如果一個人的身體環境若是健康,就不會長出病菌。同類療法會關注病人的情緒狀態,但是只有特定的藥劑是針對情緒,而巴赫花精完全關注病人情緒。巴赫原本是正統醫學急診室醫師,也是同類療法醫師,當初是因為對正統醫學和同類療法不滿意才去研究花精療法,主要是要研究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個人生病,發現原因即自我與高我之間的溝通產生落差,因此也找出一個治療方法,且無論男女、不同的宗教背景,都能產生療癒效果!
    過了三十年,在台灣就出版了《新巴赫花精療法1》有一句德國話:「就算律師也會犯罪,就算醫師也會生病」,巴赫在發現最後一朵花精後,過了十五個月就過世了。當我們處理慢性病時,會發現病人的情緒跟某些花精之間是有關聯性的,發現比如:矢車菊類型的人很想去討好別人,也很難拒絕別人,這種人容易被利用,當他發現被利用時,以後別人拜託他任何事,就會產生冬青情緒,馬上拒絕別人要求、劃界線。但他本身還是矢車菊類型的人,還是需要別人認同,但是如果我對他吼叫時,他也會不理我,他就進入松樹的罪惡感情緒狀態。如果這個人同時有這些不同情緒,就要看整體搭配不同花精來治療。
    柯磊墨醫師發現38種花精對應38個身體情緒反應區
    《新巴赫花精療法2》中,柯磊墨醫師發現,在患部敷上精油敷布會產生神奇的效果,因而發現身體情緒反應區,38種花精對應38個情緒反應區,完全覆蓋整個身體。舉例,有個女生跟姐姐、哥哥吵架都有冬青的憤怒情緒,用敷布敷在皮膚上,情緒就會消失。
    西醫用抽血、化驗,發現哪個器官出了問題,可能是口服或針劑治療,中醫透過把脈、針灸治療,但巴赫醫師將治療變得很簡單。比如,我剛剛跟太太吵架,肚子很痛,巴赫醫師用「松樹」外敷皮膚反應區,肚子痛變不見。
    《新巴赫花精療法1》這本書說明了所有情緒問題。第一本更新版花了兩年時間修訂,每一句話都修正過,閱讀起來,會比前一版相當輕鬆、好讀!
    [我要購買]
    攝/趙士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心靈工坊文化公司(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 )的願景是成為:「思想觀念的帶動者」、「文化現象的觀察者」、「本土經驗的整理者」、「生命故事的關懷者」。為國人提供身、心、靈各方面的知識與資訊,創造一片健康豐盈的人文氣氛,以及一所沒有疆界的終身學習學校。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