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不過就是 gzip 後 74.7KB 嘛…
本文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針對自己的需求,能夠幫 D3 瘦身一下。
不想再聽到瀏覽器的悲鳴了!
D3 為何大包
是這樣的,其實 D3 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超強 library,不能單純的把它定位成「一個畫圖的 library」。
官方介紹如下:
D3.js is a JavaScript library for manipulating documents based on data. D3 helps you bring data to life using HTML, SVG, and CSS. D3’s emphasis on web standards gives you the full capabilities of modern browsers without tying yourself to a proprietary framework, combining powerful visualization components and a data-driven approach to DOM manipulation.
如果你也實際用過 D3,就會瞭解 D3 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對 資料數據 - 圖像數字 的處裡非常有一套,我這邊也不說太多,如果想深入一點瞭解 D3,可以參考幾乎每年都有人寫的鐵人賽系列文章:
我是不太推薦完整閱讀「Reac / Vue + D3」的這類型的系列。以想學 D3 的角度來看,介紹 React / Vue 的部分感覺沒什麼卵用,想要讀的話,可以只看其中 D3 的部分就好囉!
而 D3 本身其實被切分為非常多的 package,依據使用情況的不同,會用上不同 package 的功能,一樣推薦一個非常優質的 D3 教學網頁:
好的,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照官網寫的起手式
就會把上面 gif 裡面所有的 package 全部載入網頁裡,這樣做會影響我們 FMP 的點有兩個:
因為比較大包,需要額外的下載時間 因為比較大包,瀏覽器載入這段 code 會花比較多時間
那麼接下來就來幫它瘦身吧!
瘦身123
我們可以透過 webpack 包出一個只有我們需要的功能的 D3 object。
首先需要檢視我們到底用了哪些 D3 的 package 裡的功能,先看一眼網站內的效果:
用到的 package 如下:
d3-selection 基本選取操作工具,這是必備的 d3-transition 看到動畫表示有用到 d3-ease 看到比較炫砲的動畫表示有用到
用到特殊 timing function 的 transition 總是會炫砲一點 d3-interpolate 看到比較炫砲的動畫表示有用到
有嘗試自訂 interpolation 表示對動畫比較有追求,通常也會呈現比較炫砲的效果 d3-shape 看到複雜 SVG 圖形表示有用到
複雜 SVG 圖形指的是像圓餅圖的切片這種需要用 path 才畫得出來的
當然,純看效果是沒有辦法 100% 兜出需要的 package 的,畢竟最懂用了什麼的人是寫這段 code 的我,所以上面這種純推論的伎倆其實是瞎掰的。
我是看 code 來找出用了哪一些 package 的,欸嘿 థ౪థ
心法 一眼看出使用什麼 package 的大原則就是
舉例來說,我們看一下這段 code (可以不用嘗試理解它,隨便看看):
套用大原則,可以用 d3.xxx() 對應出 package:
d3.select - d3-select d3.pie - d3-shape d3.entries - d3-collection d3.arc - d3-shape
然而事情往往沒有這麼簡單,D3 鏈式操作的特性,使得其實有些 package 幾乎沒有用到 d3.xxx() 這種形式的呼叫,而是針對特定的物件(通常是 selection )做 prototype 的擴充。
實際使用的時候大都是:
此時,儘管沒有用到 d3.xxx() 類的呼叫,還是需要記得打包要算上 d3-transition 。
經過一番嚴謹的判斷,我把有用到的部分重新 export 成一個 d3 :
最後再把原本從 global 抓的 d3 換成 import 這個自己打包的版本就好啦!
修羅場
只是打包完畢並不能夠滿足我們旺盛的好奇心。
跟應有盡有的版本相比,到底變小了多少呢!?
讓我們親手來比較看看吧!
Fork 之後,
小修改一下 ,在官方完整版之外加入我們的 custom 版本:
新增 custom.js 作為 custom build 的進入點 新增一個 rollup-custom.config.js 官方版是用 rollup 打包,比較適合打包 library 修改 npm script 的 pretest ,加入執行我們這個新的 rollup config
最後執行
然後我們就可以在 dist 資料夾裡面看到成果(方便視覺上比較,我把 *.node.js 砍了):
同時也來比較一下實際載入花的時間:
總結比較結果:
檔案大小差距 242KB vs 50KB - 瘦身後,大小減少了約 80% 執行時間差距 58ms vs 16ms - 瘦身後,載入 library 時間減少了約 72%
後記
畢竟我不喜歡大家一股腦往 Medium 發中文文章的模樣,如果不做點什麼來表現我堅定的立場,好像說不太過去。
這篇就是第一篇同步在方格子跟我的 blog 上架的文章。
考慮到方格子的向性,我也打算順便寫一些別的有的沒的(?),拓展一下寫文的觸角,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火花。最近看了紫羅蘭永恆花園之後,深刻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之大,同時也覺得沒辦法好好運用文字的自己有點可悲 😢
稍微總結一下在方格子上的計畫:
希望往後我的文字能夠更加隨心所欲、Sincere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