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001 取名這件大事:專屬暱稱的由來

你們也有兩人之間的專屬暱稱嗎?
專屬暱稱就像情侶之間的暗號,是一種只屬於兩人的私密叫法,當聽到對方熟悉的語調以及專屬的名字時,產生幸福感的迴路就開始運作,甚至在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躺在床上呼喚著對方的小名,也能夠一解思念之苦。
那麼各位與伴侶間的暱稱都是怎麼來的呢?是充滿儀式感的為對方命名?或是就順勢而為,情之所至、名之所至?
在開通vocus的帳號發想寫作專欄之前,我與貓子正在經歷一段搞笑、無厘頭的命名過程!(事實上,我現在也正在習慣中!)
但是,明明已經在一起三年了,為什麼會現在才開始命名呢?
這要從幾個月前的一場伴侶諮商開始說起,在過程中我和貓子發現彼此在對方身上待學習的議題,我的議題是「價值觀的衝突」,貓子的議題是「身體的觸碰」,很特別的是我們居然是從對方的困境中,看到自己的議題。
「你們各自認為目前這段關係中最大的阻礙是什麼?」諮商師問。
『我對貓子觸碰我的身體感到很不自在。』我說。
『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還有那種不自在觸發的契機是什麼,常常貓子撲過來抱抱我、摸摸我,我會立刻反射式地撥開她的手,這個嫌惡的反應,貓子會嚇到,我也會愧疚,不曉得觸發的原因,讓我們兩個的關係變得很遙遠。』
一面說著,我一面感到很難為情,是不是我在親密關係的接觸和建立上面有些障礙,所以才會有這些反應?或者我就是個喜怒無常、情緒化發洩的渣渣情人?
分別探討下來才發現,原來貓子會在這些肢體觸碰、撒嬌賣萌裡面,投射對媽媽的情感!
白話一點來說,貓子內心深處有時候把我當成媽媽(!)
諮商師點出來,我立刻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聖光籠罩,醍醐灌頂!原來如此!原來那些令人困擾的情緒,是來自這裡呀!我不要當貓子的媽媽,我是貓子的伴侶!貓子的伴侶和貓子的關係是平等的!所以貓子的伴侶,我,會拒絕一切對媽媽的撒嬌討抱。
不過,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身為伴侶的我,對其中微妙的情愫,以及行為舉止透露的期待,自然非常敏感,而對貓子來說,卻如霧裡看花,分明都是一樣的動作,為什麼今天可以、明天不行?「對媽媽撒嬌」和「對伴侶撒嬌」到底有什麼不同?貓子根本無法辨別。
於是,我們原本的稱呼「主人」與「大貓」,也因為要杜絕一切造成不對等關係的暗示,開始進行改名計畫!
呃⋯⋯突然說要改名,真的沒什麼靈感。
而沒靈感的時候,大概就是會發生以下的鬧劇,吃著晚餐,一面拿眼前的食物當題材,取各種荒謬的名字,兩個人越取越餓⋯⋯。
「蚵仔煎」
『不要』
「滷肉飯」
『不要』
「包子」
『⋯⋯』
「饅頭」
『到底為什麼會一直想到吃的啊?』
「香菇⋯⋯啊不然叫你菇菇好了!」
『不要!!!不喜歡吃菇菇!!!』
(苦思)
『啊啊!我知道了!我要叫做剝皮辣椒』
「⋯⋯」
勉強忍住不吃宵夜,只好拿出以前胡亂叫的渾名,重新審視。
「屁屁?」
「你最喜歡被拍屁了,不然就叫你屁屁吧?」
『(哀嚎⋯⋯)』
以上,有點隨性的日常,就是《貓屁日常|pii-meow-daily》的由來。(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