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班的理想申請人:擁有技術自信與創新思維,抓住名校入學機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為UCLA的博士後研究員,我輔導過許多碩博士生,並且目睹了不同申請者的成功與失敗。在這個過程中,我常常被問到:「到底UCLA的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希望收什麼樣的學生?」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事實上,申請成功者往往具備一些共同特質——不僅僅是技術能力強,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將技術與創意結合,提出實際可行且具挑戰性的研究問題。


我也見過許多技術非常強的學生,來自頂尖的學校,擁有驚人的編程與數據分析能力。然而,這樣的技術優勢卻未必能讓他們脫穎而出。他們的申請資料,雖然技術上沒有問題,但卻缺乏真正創新的研究方向與視角,導致他們在眾多競爭者中失去吸引力。與此同時,另一些學生雖然技術能力稍遜,但他們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獨到的研究見解,這反而讓他們得到了UCLA的青睞。


經過多年與碩博士生的互動,我發現UCLA並不僅僅在意你的技術有多強。當然,技術基礎是必須的,但更關鍵的是,你是否具備提出創新問題並且運用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很多學生在申請過程中忽略的點。UCLA希望找到的是那些能夠突破現有研究框架,並且願意在不確定中探索新領域的學生。


當學生們開始理解這個觀點,並且調整他們的申請策略後,我看到了一些顯著的改變。他們不再只強調自己掌握了多少工具或技術,而是著重展示自己如何將技術與創新結合,提出對學術社群有意義的研究問題。這樣的學生,不僅更容易被UCLA錄取,進入博士班後也能更快融入研究團隊,並取得顯著的成果。


如果你也想要申請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我建議你從現在開始,不僅要強化技術能力,還要積極培養提出創新想法的能力。博士研究不是單純的技術訓練,而是培養你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我已經總結了多年的經驗,並整理了一些關鍵建議,幫助你更好地準備申請。希望這些建議能為你帶來啟發,幫助你在競爭激烈的博士申請中脫穎而出。


如果你對這些主題有興趣,我也在我的電子報中深入討論了如何成功申請UCLA的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班。你可以在這裡閱讀更多內容:


419會員
1.5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現代研究中,許多人專注於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然而,真正有深度、有系統的研究,必須從問題的根源出發,並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這是一條難走的路,但同時也是通向真正突破與價值創造的關鍵。 ▋解決問題的背後——找到問題的源頭 傳統的研究思維通常圍繞著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無論是技術上
無論是閱讀、學習,還是工作,能夠持續應用所學是成功的關鍵。而要做到這一點,建立一個有效的工作流習慣至關重要。當你希望在某一方面持續精進時,首先要思考如何保持穩定的輸出。 ▋建立輸出的流程 輸出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透過不斷嘗試,逐漸發展出來的。當你開始實踐某個任務時,做一次、兩次,你會發
1. 忽略引用資料來源: - 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寫作時往往沒有特別強調資料來源的重要性,導致許多學生在撰寫論文或報告時,經常會忽略標註資訊的出處。這不僅讓文章缺乏說服力,也讓讀者無法追溯資料來源進一步了解該議題。在國際學術圈中,這種做法可能會被視為不夠嚴謹,甚至可能引發學術倫理問題,影
作為碩博士生,日常生活充滿了閱讀與研究的任務,但寫作其實不僅僅是學術輸出的工具,它更是一種回顧自我、整理思緒的方式。最近,我開始嘗試透過寫讀書紀錄,來加深對英文、日文、中文出版物的理解,這過程中,我發現寫作其實是最好的回憶方式。 ▌我的讀書紀錄工作流:5個步驟 寫讀書紀錄的過程,不僅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涯中,文獻管理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課題。許多人習慣依賴各種文獻管理軟體,如Zotero,來整理學術資料。然而,正如吳軍老師在《矽谷來信》中提到的: 1. 「不要以為有了什麼高科技的時間管理工具,就能做更多事情。」 2. 「自己能力有限,就按照有限的能力盡力而為就好。」
在碩博士生涯中,我們每天都需要處理大量資訊,從文獻閱讀到課堂筆記,再到研究數據和論文構思。吳伯凡老師在其課程中提到: 1. 「記憶有兩種:Memory 是記住的,Recall 是記住的也能回想起來的。」 這句話讓我思考到,僅僅依賴現代科技提供的無限儲存空間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更有效的方
在現代研究中,許多人專注於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然而,真正有深度、有系統的研究,必須從問題的根源出發,並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知識系統。這是一條難走的路,但同時也是通向真正突破與價值創造的關鍵。 ▋解決問題的背後——找到問題的源頭 傳統的研究思維通常圍繞著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無論是技術上
無論是閱讀、學習,還是工作,能夠持續應用所學是成功的關鍵。而要做到這一點,建立一個有效的工作流習慣至關重要。當你希望在某一方面持續精進時,首先要思考如何保持穩定的輸出。 ▋建立輸出的流程 輸出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透過不斷嘗試,逐漸發展出來的。當你開始實踐某個任務時,做一次、兩次,你會發
1. 忽略引用資料來源: - 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寫作時往往沒有特別強調資料來源的重要性,導致許多學生在撰寫論文或報告時,經常會忽略標註資訊的出處。這不僅讓文章缺乏說服力,也讓讀者無法追溯資料來源進一步了解該議題。在國際學術圈中,這種做法可能會被視為不夠嚴謹,甚至可能引發學術倫理問題,影
作為碩博士生,日常生活充滿了閱讀與研究的任務,但寫作其實不僅僅是學術輸出的工具,它更是一種回顧自我、整理思緒的方式。最近,我開始嘗試透過寫讀書紀錄,來加深對英文、日文、中文出版物的理解,這過程中,我發現寫作其實是最好的回憶方式。 ▌我的讀書紀錄工作流:5個步驟 寫讀書紀錄的過程,不僅
在碩博士生的學術生涯中,文獻管理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課題。許多人習慣依賴各種文獻管理軟體,如Zotero,來整理學術資料。然而,正如吳軍老師在《矽谷來信》中提到的: 1. 「不要以為有了什麼高科技的時間管理工具,就能做更多事情。」 2. 「自己能力有限,就按照有限的能力盡力而為就好。」
在碩博士生涯中,我們每天都需要處理大量資訊,從文獻閱讀到課堂筆記,再到研究數據和論文構思。吳伯凡老師在其課程中提到: 1. 「記憶有兩種:Memory 是記住的,Recall 是記住的也能回想起來的。」 這句話讓我思考到,僅僅依賴現代科技提供的無限儲存空間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更有效的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在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一次會面中,有學生詢問:「你們會收怎麼樣的學生當博士生?」這個問題引發了我許多思考。綜合當時的回答,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尋找的是擁有自己意見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 ▋自己意見與技術底氣 擁有自己意見且具備技術底氣的學生在現今的學術界中並不多見。這類學生不僅能夠獨立思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2024年6月25日, 來自Boston我指導的學生Thomas拜訪UCLA, 在MeloMelo的店內,問了我關於選擇論文題目, 有沒有什麼心態是需要注意的。 我當時的答案是:「選擇你所處的時代才有條件能探索的問題」。 當你開始有研究的經驗, 你就會發現,研究能
2024年6月25日, 來自Boston我指導的學生Thomas拜訪UCLA, 在餐廳時問了我關於找博士指導老師, 有沒有什麼心態是需要注意的。 說來慚愧,在這個方面我一直不是很積極。 我在2017 Fall 加入普渡大學統計系當博士生, 當時有幸拿到Ross F
剛開始唸博士的時候,做實驗總會有種神奇的心態,就是覺得自己設計的實驗一定有道理,還沒找到特別好的結果,可能只是某個設定不對,只要我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然而,這就是博士生會有的「盲目的自信」。當自己能開始想Idea,想實驗的設計時,都會想要自己的實驗能有個驚天動地的發現。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申請美國博士班的心得,包括如何聯絡教授、申請流程以及個人的經驗教訓等。文中提到套詞對申請成功率有幫助,建議提前半年開始聯絡教授。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申請過程中的困難和體驗,希望能給其他申請者一些參考和幫助。
在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在2024年7月就滿兩年了。 這兩年托老闆程光教授的福, 有了非常多帶學生的機會,算一算也帶了15個學生。 透過帶學生的經驗, 我也認識到各式各樣的學生各自的優缺點。 許多學生會到我們實驗室找研究實習, 不外乎就
一位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在與我第二次見面時,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你們會收怎麼樣的學生當博士生?」 當時我與這個學生進行了詳細的交流,但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有自己意見,而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同時具備這兩個特質的學生,其實相當稀少。 ▋有自己意見 在台大的經驗告訴我,有自己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在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一次會面中,有學生詢問:「你們會收怎麼樣的學生當博士生?」這個問題引發了我許多思考。綜合當時的回答,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尋找的是擁有自己意見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 ▋自己意見與技術底氣 擁有自己意見且具備技術底氣的學生在現今的學術界中並不多見。這類學生不僅能夠獨立思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2024年6月25日, 來自Boston我指導的學生Thomas拜訪UCLA, 在MeloMelo的店內,問了我關於選擇論文題目, 有沒有什麼心態是需要注意的。 我當時的答案是:「選擇你所處的時代才有條件能探索的問題」。 當你開始有研究的經驗, 你就會發現,研究能
2024年6月25日, 來自Boston我指導的學生Thomas拜訪UCLA, 在餐廳時問了我關於找博士指導老師, 有沒有什麼心態是需要注意的。 說來慚愧,在這個方面我一直不是很積極。 我在2017 Fall 加入普渡大學統計系當博士生, 當時有幸拿到Ross F
剛開始唸博士的時候,做實驗總會有種神奇的心態,就是覺得自己設計的實驗一定有道理,還沒找到特別好的結果,可能只是某個設定不對,只要我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然而,這就是博士生會有的「盲目的自信」。當自己能開始想Idea,想實驗的設計時,都會想要自己的實驗能有個驚天動地的發現。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申請美國博士班的心得,包括如何聯絡教授、申請流程以及個人的經驗教訓等。文中提到套詞對申請成功率有幫助,建議提前半年開始聯絡教授。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申請過程中的困難和體驗,希望能給其他申請者一些參考和幫助。
在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在2024年7月就滿兩年了。 這兩年托老闆程光教授的福, 有了非常多帶學生的機會,算一算也帶了15個學生。 透過帶學生的經驗, 我也認識到各式各樣的學生各自的優缺點。 許多學生會到我們實驗室找研究實習, 不外乎就
一位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在與我第二次見面時,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你們會收怎麼樣的學生當博士生?」 當時我與這個學生進行了詳細的交流,但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有自己意見,而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同時具備這兩個特質的學生,其實相當稀少。 ▋有自己意見 在台大的經驗告訴我,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