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4|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本周軍事新聞】2019/12/20-01/04

美軍未來的機器騾子將可協助地面運輸
綜合外電報導,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所設計的方案,已贏得美軍的「小型多用途裝備運輸載具(Small Multipurpose Equipment Transport , SMET)」計畫,也就是外界俗稱的「機器騾子」。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以其設計的八輪多功能戰術運輸載具(Multi-Utility Tactical Transport , MUTT)擊敗另外三家參與計畫的勁敵,取得總價達1億6240萬美元的新合約,將為美國陸軍生產624具機器騾子,以協助運輸裝備並減輕士兵的負擔,預計將在2021年開始服役。
MUTT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好幾個構型,最後以8輪的系統贏得合約。
MUTT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好幾個構型,最後以8輪的系統贏得合約。
機器騾子可以運輸重型武器、彈藥、飲水、糧食、電池等各種的裝備,並可以在負荷1000磅的情況下,續航72小時,移動60英里。也可以選擇無人自動運輸模式,依預先規劃好的路徑自動運輸裝備,或是以人員操作的模式,遙控或讓機器騾子自動跟隨人員移動。在不同任務需求下,也可以安裝武器成為火力支援系統,或是協助運送傷患、發射無人機、進行偵察。機器騾子在靜止時能提供3千瓦的穩定電力,在移動時也能以1千瓦的電力為電池或裝備充電。
美國陸軍的第10山地師、第101空降師、海軍陸戰隊第2師,在2019年測試使用了四家競爭者的原型機,並選出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的設計。另外三家的競爭者包括四輪的MRZR X全地形車,這是由Polaris MRZR改良而來,該系統目前已經在海軍陸戰隊服役中。由Howe系統所研發的RS2-H1系統,則是唯一採履帶系統的設計。其中最特別的是由HDT Global所開發的六輪Hunter WOLF系統,採用了履帶與輪胎的可替換設計。

北約已獲得第二架的全球之鷹無人偵察機
綜合外電報導,北約官員表示聯盟地面監視系統(AGS)的第二架RQ-4D全球之鷹無人偵察機,已在12月19日飛抵西西里島的Sigonella作業基地,而接下來的3架將在2020年的上半年交付,並開始獲得初始作業能力。第一批2架全球之鷹的飛行驗證已在2019年7月通過,而第1架全球之鷹則在11月21日抵達。雖然目前全球之鷹仍然在臨時性的機棚中運作,要到2021年才能蓋好永久性的機棚,不過北約官員表示已在Sigonella基地建立了初步的作戰能力。
北約版的全球之鷹無人偵察機,將更有效嚇阻俄羅斯目前對北約的威脅。
目前約有300人駐紮在Sigonella基地,包括情報、技術與地勤人員,未來仍將繼續擴增人員與設施,在2021年時,人員將增加到600人,這些兵力將來自北約的25個成員國。未來這個基地的全球之鷹將可以在一個月內,同時進行兩組全天候的監視任務。北約將領還說,北約版的全球之鷹甚至比美軍所使用的版本還要先進。全球之鷹的製造商諾斯若普.格魯曼公司與美國空軍,總共修正調整了638個項目,以符合基地所在國義大利的航空法規。

俄羅斯部署先進型S-350防空飛彈系統
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國防部表示,2020年1月俄羅斯的航空太空軍將會接收首批的S-350勇士(Vityaz)防空飛彈。也將在2020年接收4個團的S-400凱旋(Triumf)防空飛彈與6個營的鎧甲-S防空飛彈系統。在2019年,聖彼得堡與極圈地區的防空單位也已經開始接收S-400與鎧甲-S。俄羅斯國防部的官員也說,在2021年到2027年間,將會接收總共12個S-350防空飛彈營,並將隸屬於5個防空飛彈團中,以加強俄羅斯的國土防禦。
S-350勇士防空飛彈系統採用輪型戰術載具為移動平台,並有12聯裝發射箱。
將在2020年1月接收首個S-350防空飛彈系統的單位,已經在航空太空軍的訓練中心受完訓,正進行接收程序。S-350防空飛彈將提高2至2.5倍攔截巡弋飛彈的效率。S-350防空飛彈是在2019年5月,通過了國家測試,未來將用來取代現役的S-300PS防空飛彈。S-350防空飛彈發射車配備12枚飛彈。射程達60公里,最大攔截高度達30公里,可以同時攔截戰機、無人機、巡弋飛彈與彈道飛彈,使用彈性與攔截性能都比過去的系統更為優良。

印度的拖曳式火炮系統已達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綜合外電報導,由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所協助開發的自製拖曳式火炮系統已在性能測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這款丹努什(Dhanush)155公釐口徑榴彈炮是百分之百由印度所研發生產的,在測試時成功在62秒內射擊5發炮彈,達到原始的設計需求。印度這個「先進拖曳式火炮系統(ATAGS)」計畫,是印度軍方的炮兵現代化計畫之一,印度軍方同時也向美國採購M-777拖曳式火炮與南韓所生產的K-9自走炮,以改善印度炮兵的作戰能力。
據印度軍方表示,丹努什榴彈炮的炮管、後膛總成、炮口制動器與後座力緩衝座等設計,全部是由印度塔塔集團的戰略工程部門所設計生產,在測試中也現出極佳的穩定度與精準度。不過丹努什榴彈炮的生產採購計畫不斷的延宕,最新一次的原因是印度軍方決定先接收美製的M-777榴彈炮,而使採購丹努什榴彈炮以取代瑞典製波佛斯榴彈炮的計畫再次推遲。印度陸軍過去計畫採購共1500門的拖曳式155公釐榴彈炮與814門自走炮。

美國海軍的第二艦隊已擁有完整作業能力
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海軍在2019的最後一天宣布,以美國東岸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港為基地的海軍第二艦隊已經擁有完整的作業能力,將指揮北大西洋與北冰洋上的海上艦隊,並負責美國東岸海軍艦艇的部份訓練與認證工作。歷史悠久的第二艦隊因為冷戰結束,曾經一度被裁撤,直到2018年7月才重新組建。一般認為美國重新設立第二艦隊,是要因應俄羅斯的威脅。俄羅斯的海上艦隊近年來頻繁在北大西洋與北冰洋活動,已讓北約盟國再一次感受到威脅。
特別是近年來因為地球暖化,北冰洋出現許多新的航道,俄羅斯北方艦隊在極圈內的活動與部署,已使北歐國家感到不安,擁有格陵蘭的丹麥、國土位置偏北的挪威與瑞典,都已加強了對俄羅斯的警戒。去年北約在波羅的海與北冰洋進行的海上演習,就由第二艦隊在幕後統籌,協助駐歐美軍部隊參與演訓。美國海軍表示,第二艦隊將確保未來北大西洋與北冰洋航道的安全,並在北約的演習中於冰島設立指揮部,以因應在冷戰結束後,重新在冰島附近海域出現的俄羅斯潛艦。
(以上新聞報導與圖片來自國外各大媒體,若有錯誤、侵權、或意見,請不吝告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