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美國心玫瑰情》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的山姆曼德斯,歷經評價兩極的《007:惡魔四伏》後,睽違四年再次帶著新作回歸。可能是《惡魔四伏》的開場一鏡到底玩上癮了,山姆曼德斯此次的新作號稱全片以一鏡到底的方式呈現,噱頭味十足,老搭檔羅傑狄金斯、湯瑪斯紐曼當然也排除檔期萬難,跟著導演一同回歸。
本片的故事可以一言以概括,就是兩位傳訊兵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撤退訊息傳遞到遠在前線的盟軍軍官耳裡,否則數以萬計的士兵將踏入德軍的陷阱之中。論文本本身,本片無疑是9部入圍片裡最為單薄的,但是拍攝難度卻是9部入圍片裡等級最高的,打著全片一鏡到底的噱頭,實則是好幾十個長鏡頭巧妙編織而成,即便是偽一鏡到底,觀影當下還是會不得不讚嘆羅傑狄金斯那爐火純青的場面調度以及光影運用。
整部片用(偽)一鏡到底的方式呈現,堪稱戰爭片的新突破,先不論成品本身,就可以為山姆曼德斯和羅傑狄金斯的大膽實驗精神給個掌聲,當然這種(偽)一鏡到底持續的越長,越會突顯劇情的單薄,以及視野的狹窄,但是曼德斯和狄金斯也不是傻子,他們懂的藏拙,文本單薄的問題,曼德斯利用角色的刻畫以及心路歷程的轉變加以掩飾,男主角這趟穿越橫屍遍野的前線、穿越死氣沉沉的壕溝、經過被砍倒的櫻花樹、被湍流不息的河水沖走之旅,最後首尾呼應的做結方式,場景一樣,但是主角心境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這點我被深深的感動到了,曼德斯這藏拙方式我非常可以接受。
至於在攝影上的藏拙,為了因應電影只有2小時,片中主角所經歷的時間至少超過8小時,中間所必須做出黑幕換場之外,其他時間並沒有太多剪接上的破綻,多半都是肉眼所見的一鏡到底,當然在場景比較昏暗、打光比較薄弱、鏡頭帶動比較快的地方,你也可以合理懷疑這裡是否有個剪接點,被巧妙藏了起來。
這趟跟著2位主角穿越如地獄般的前線、經歷一切生死磨難、看盡戰爭殘酷、生命轉瞬及逝的旅程,觀影當下,深深覺得本片是羅傑狄金斯熟稔的場面調度以及光影運用的集大成之作。當時間轉為黑夜,主角從昏倒中清醒時,一段極盡魔幻寫實的奔跑畫面,伴隨著照明彈的亮光,對周遭斷延殘壁所造成的陰影投射,配上湯瑪斯紐曼所譜寫的配樂,觀影當下被這一段的光影運用深深折服,畫面美到令人眼眶含淚,雖然說從這裡開始,主角威能就此大開,但是羅傑狄金斯對於光影的運用與捕捉,為這部戰爭電影增添了美感與詩意。
我想當這部電影的預告出現時,無人不想起克里斯多夫諾蘭前幾年拍攝的《敦克爾克大行動》,雖然一個是講一戰,一個是講二戰,但是同是戰爭類型,且兩部片都是拿戰爭類型做新解構、新嘗試,兩位都還是英國德高望重的導演,一定很難不被拿來比較。
兩部看下來,個人是比較喜歡《1917》的,當然兩部片所運用的視覺各有千秋,諾蘭運用陸海空三方面的宏觀視角,去呈現這場大撤退的過程,1917單純運用陸上視角,利用一鏡到底不間斷的拍攝方式,讓觀眾伴隨兩位主角身歷其境,戰況回報就透過兩位主角的對話以及路上所偶遇的士兵、軍官告知觀眾,這樣的方式也許限縮了視角,但至少它更加貼近角色本身。
豆瓣評論有人說到:「詩意與寫實並存」,這句話所言不假,山姆曼德斯總能在既定題材中打破一般觀眾對該類型題材的既定印象,關於這點我們從《007:空降危機》就可以看出端倪。在寫實的戰爭題材上,山姆曼德斯也找到了戰爭片從未運用的方式,用充滿詩意的方式,在殘酷的戰爭中增添一點“美”,不管是櫻花瓣的落下,還是深夜燃燒的大教堂,又或者是出征前全體連隊靜下來聽一個人歌頌祈福,那瞬間及逝的美,猶如人的生命般,稍縱即逝。
整體來說《1917》無疑是繼《搶救雷恩大兵》後個人最愛的戰爭電影,短短2小時的片長中,戰爭的殘酷、人性的光輝與醜陋、生命的轉瞬及逝、家的呼喚,都有著適當的刻畫,一鏡到底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爭題材拍攝方式,也許拿掉一鏡到底,本片就只是一部中規中矩的戰爭片,當然我不能否認它文本單薄的事實,但是用戰爭題材包裝文藝片,富有詩意的表達方式,以及開頭與結尾景色相同,但是心境完全不同的做結方式,實在很難不愛啊!沒意外的話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就是這部了,山姆曼德斯睽違20年再拿奧斯卡絕對實至名歸。
#首刷是在松仁威秀Titan廳看的
#二刷絕對要衝IMAX廳
#羅傑狄金斯的攝影實在太厲害了
#完全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拍的
#光影美學與場面調度的極致
#本屆奧斯卡最佳攝影就是這部
#為何可以把戰爭片拍的這麼美呢
#一鏡到底還真的加強了沉浸式體驗
#門德斯這次的大膽嘗試算是成功了
#拿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絕對沒意見
#當然我還是私心希望是愛爾蘭人啦
#超多大咖客串軍官
#湯瑪斯紐曼的配樂也功不可沒
我的評分: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