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燃燒女子的畫像|當妳回頭,我才成為過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你會回頭嗎?
以前大學讀外文系,開學第一堂課叫做文學作品讀法,對於教授指定的書目,提供個人看法觀點或見解,並試圖找出作者在場景安排、季節設定、對白之間暗藏的隱喻。思考的過程當然不太輕鬆,因為想要探討每個場景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結果,就必須先解構每個角色的想法與目的;想知道結局為什麼必須是這樣,就得先察覺作者在情節中鋪陳的問題與引導路徑是什麼。
看這部電影時,我一直不斷地在腦海中重複著同樣的思考路徑:這場相遇是偶然還是註定的緣份?當她們的眼神互相凝視時,想要透露的是什麼?當她們在篝火旁對望時,看見了對方的什麼?當她轉過頭的時候,是回頭的人做的選擇,還是其實先呼喊的那個人才是決定者?

初次相遇的回眸

奔向死亡也許就是奔向自由。
故事開頭從汪洋中的小船開啟。遠渡重洋來到島上的陌生女子,成為小島上另個女子的出口。船上一群男性把女子載到了島上,便揚長而去。女子名叫Marianne,是一名承襲父親職志的女畫家。她來到島上的目的只有一個:完成大小姐Héloïse的畫像。
第一次見面時,Héloïse是背對著她的。Marianne從樓梯上緩步而下,大小姐就站在門口,沒有轉頭,聽見她到來的聲音,仍逕自往前行。風吹落了大小姐的頭紗,露出她的一頭金髮,她往前狂奔,直到海岸的盡頭,回眸望見Marianne。
很喜歡用這種人物登場方式,來描述兩個人之間的初次相遇。明明是故事的開端,卻也與故事結尾產生呼應。Héloïse不怕死亡,怕的是不能奔跑,是不能自由地呼吸在天空之下。她是被關在籠裡的鳥,沒有肖像權,沒有話語權。她只能在倒數離開的日子裡,活一次屬於自己的人生。

愛不在他方,而在日常

兩個女主角過於搶眼,而男性在這個故事裡似乎略顯影薄,或是只在細微不經意的地方陪襯,然而,關於父權壓迫的意識卻又無所不在,不斷地被喚起,如同真實社會裡,我們的世界被無形的意識框架捆綁著,逃不出社會落下的體制。
細想故事情節,就不難發現男性角色對女性的桎梏。比如,在身後故意墜崖的姊姊,是因為不想跟某個陌生男人結婚;比如,畫總比人先出現,如同一件物品拍賣並被宅配到府的母親。比如,電影開頭由男性載到島上、其後又必須以父親名義才能讓畫作參展的Marianne,再比如,不得不承接姊姊命運,遠嫁米蘭的Héloïse。
未被看見,並不代表它就不存在。更多時候,不刻意強調,反而更令人難以忽視地深刻,例如沒有刻意凸顯兩人對彼此感情的台詞,但每句對話,隱隱約約藏有情愫浮動,可惜的是,查了一下多半是跟法語用字有關,不懂法語就無法領會言外之意。
「我在獨處時體驗了妳所說的自由,但也感受到妳的不存在。」
「為什麼他要轉過頭,都已經說了不要轉頭。」
「也許因為他想要她成為回憶。那是詩人的選擇。」
「或是其實是她叫他轉過身呢?」
除了對白值得玩味,電影也善用繪畫與音樂兩個藝術元素。當Héloïse說她沒聽過交響樂時,Marianne說音樂很難用描述的,聽起來就像是在說「愛」一樣。當Marianne走到琴邊,按下一個個音符琴鍵,兩人並肩而坐,看起來就像是在談「情」一樣。
彼此凝視。
更不用說,貫穿整部電影的「畫像」。畫家提筆之際,就注定要凝視著眼前的她。Marianne第一次試圖描繪Héloïse的輪廓和眼睛時,那雙眼,不是靈魂之窗,只是繪畫工法下的人體器官。換言之,當Marianne拒絕看透眼前的人,畫筆就呈現不出被觀察者的情感,關於畫家的情感全都投射在畫上,所以一不小心,當情感滿溢出畫布,就輕易淹沒了兩人。
當Marianne開口問Héloïse會不會游泳時,想問的是她願不願意學會;當Héloïse知道她要離開了,她說那她今天就要下水。她走向海中,儘管自己並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 fall in water, and fall in love ”
「我想要下水。」
「你會游泳嗎?」
「我不知道。但我下水了也許就會知道了。」

凝視深淵,深淵也回望自己

Héloïse看了一眼Marianne第一版畫下的她自己。用一種饒富興味的語調:「這是我嗎?」這就是妳眼中看到的我嗎?這般沒有生命,沒有活著的感覺。Marianne說,所謂生命力或是存在感,是會隨著時間消逝的東西,並不真實。對她來說,掌握光影的變化、臉部輪廓和五官的比例大小,那才叫做真實。Héloïse眼裏噙著淚水:「有些東西是可以永恆不會消逝的。」
原本還挺滿意自己作品的Marianne,索性拿起桌上的布抹掉這張畫顏。自此開始,她才拋棄掉原有的框架與規則手法,唯有當彼此都放下防備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
從Héloïse答應要乖乖坐著給Marianne畫之後,互相凝視對方變成兩人日常。一直覺得眼神是個很難以描繪的抽象形體,它往往也是透露出心事的出口。所以才有了那場對話:當妳不安、當妳生氣,妳蹙眉、妳撇嘴;當妳緊張、當妳害怕,妳挑眉、妳會用口呼吸。因為觀察對方如此之深,才能將細微的五官變化都記住。
「當妳害羞的時候會咬嘴唇,當妳生氣的時候就不會眨眼睛。」
「當妳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會摸自己的額頭,當妳覺得難堪時會用嘴巴呼吸。
「當妳凝視著我的同時,我也在凝視著妳。」
想要深淵回望,妳就得先凝視深淵。
Héloïse就是Marianne的深淵。
電影的鋪排讓每一個眼神的注視,都顯得如此迷離動人,彷彿只要再多看一秒,靈魂就要遺失一半在對方眼裡。令人久久不能忘懷的一幕,還有那深夜的篝火旁,女性圍著野焰,和著聲,Héloïse隔著火遠望著Marianne。不需要安排兩人如何確認彼此心意,只需在以音樂作為陪襯,前面看似平靜無波的情愫,一下子隨著火焰燒向觀眾。隔著螢幕觸摸不到,卻彷彿能感受炙熱的火,已在兩人之間熊熊燃燒。
一不留神,讓火燒到自己身上的Héloïse,卻仍舊停止不了在Marianne身上的目光。
下一幕,鏡頭跳接到兩人走到海岸邊,不再壓抑彼此的情感,當卸下臉上最後一層薄紗,也代表著兩人之間最後的一層隔閡已卸除。吻,是慾望的出口,是篝火旁凝視眼神的答案。然而有些事情,只要往前推進了一步,就再沒有回頭的機會了。例如她愛上她。

最後一次的回望

最喜歡的是那段神話。那段曾出現在大學文史課上過的故事,曾經聽過這樣的說法:「動人或偉大的故事,都是悲劇。」因此希臘最著名的史詩,也就是著名的希臘三大悲劇。而電影裡Héloïse拿著書閱讀的故事,是Orpheus和Eurydice的悲劇。故事描述Orpheus為了讓妻子Eurydice復活,不惜下冥界跟天使談判,最終成功感動天使,讓妻子跟在他身後重返人間,唯一條件是這條路上絕對不能回頭,否則妻子就將再次墜落冥界。然而,Orpheus卻在最後一秒,回頭看了妻子一眼。一眼,成永別。
大部分的人,第一次讀到這的反應,大概都跟女僕Sophie一樣,覺得Orpheus為何理智斷線,為何都說不能回頭了,還一定要這樣做。又或者,覺得Orpheus只是太愛妻子,太害怕失去她,無論如何都想要回頭看一眼,確定她還在身後。
Marianne看著Héloïse說,也許Orpheus回頭,只是詩人的選擇。詩人主宰了兩個人物的結局,而電影裡兩位女性背後的主宰者,就是那不得違抗的父權體制。Héloïse回了她:「也許不是他轉過頭,而是她喊了『回過頭』。」
美麗的故事總是悲劇,動人的音樂總是遺憾譜成的曲。Héloïse仿若Eurydice,當Marianne回頭,她便注定消失。相見到相愛,時光如此短暫,命運的小船早已靠岸在這座小島,要來把Héloïse的靈魂飄洋過海,送給一個陌生人鑑賞。
最後一個相處的晚上,兩人約定好了要好好看著對方,不要睡著。那是最後一次她們可以毫無保留的看著彼此。隔天,Marianne向Héloïse道別,擁抱完隨即轉身狂奔而去。好好道別,是人生最難學會的事,她不願回頭,不願面對既定的事實,但當Héloïse喊了:「回過頭。」她毫不猶豫地轉身了。
為什麼她要轉身?回歸到兩人要分開的前一天:
Héloïse:「妳想要我反抗嗎?」
Marianne:「對。」
Héloïse:「那妳要我開口反抗嗎?」
Marianne:「不。」
Marianne知道Héloïse的個性,她是自由奔放、不自由毋寧死的人。如果她說了要她抗婚,她一定會去。但她又能保證帶給Héloïse什麼呢?在那個年代,她只是個連男體都無權觀看做畫的女畫家。回頭,是兩個人共同做的選擇。是Héloïse的呼喊,也是Marianne最後能給的回應。她知道,對方將永遠留在彼此的過去,而不是未來。

「我們都不要後悔,要記得。」

時間翻過幾年,她再一次看見她,是在自己以父親名義參加畫展的時候。他穿越重重人群,站在她的面前。站在牆上的那幅畫前。畫裡的她,身旁有個可愛的小女兒,她手裡拿著一本書,以手指頭輕輕勾起書頁,上面清楚地寫下「28」。那一頁,訴說的是那年談論的希臘神話,空白處還有Marianne最後親筆畫下送給她的素描自畫像,Héloïse唯一留存的印記。
愛是一條沒有回頭的路。也許就像是《一代宗師》裡宮二說的:莫問前程兇吉,但求落幕無悔。關於愛,我們最後能做的,不是永世後悔,而是記得。唯有記憶能永遠屬於自己。記得她側臉下巴的線條,記得她咬著唇瞪人的樣子,記得她勾頭髮的樣子,記得她睡醒看著妳的模樣。
在篝火旁的那一夜,女性聚在一起唱的歌,不斷重複著同一句歌詞:“ fugere non possum ” 拉丁文,翻成英文是 “ We cannot escape”,中文意思是:「我們無法逃離」。
「我們無法逃離」。代表的也許是當下兩人對彼此濃厚的情感,誰都無法逃避、無法不去面對。也許是指在那個年代,誰也無法逃離父權體制對女性的壓迫,這樣的愛情,注定曇花一現,是一場終將熄滅的火燄。
儘管如此,還是願意去愛一遍的吧。在那場交響音樂會,Marianne遠遠地就望見了坐在對面排的Héloïse,台上演奏的是那年島上她提及的樂曲:韋瓦第《四季-夏》;澎湃、激昂,仿若聽見夏日午後雷雨,哇鳴鳥叫,急促的節奏,令人喘不過氣,而事隔多年,Héloïse的愛還在,卻只能在這首歌裡重生,當樂聲結束,世界依舊得如常。
安排這樣形式的相遇,有點遺憾卻也因此完美。唯有記憶才能作為永恆的印記,如同Héloïse當初所相信的:「有些東西是可以永恆不會消逝的。」儘管兩人此後不會再相見,卻是彼此在生命終點會呼喚的那個名字。
「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如果生命註定要有一段遺憾,我願意那是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23內容數
以書寫記錄日常,以電影餵養生活 空間敘事觀察× 在地文化記錄 ☕️ 選物空間 |📍 在地文化|✎ 品牌觀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驀然回首》開場就展現了電影般的視覺效果,從外太空高處下墜的鏡頭直到一棟樓房,凝視著書桌前的女主角藤野,鏡子裡反射著她專心繪圖的臉龐,直到深夜早已忘卻了時間,這是她拼命練習時的珍貴模樣,為的是讓自己能繼續在學年報紙上刊登四格漫畫。而後鏡頭隨之穿越進到她四格漫畫的異想世界當中,這篇故事講的是一對苦命戀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從畫內延伸出來的長髮 為了尋找笛子的蹤影 偷偷的求和與出走 以拿出相遇的記憶作條件 她的心病竟然完好了 缺了一邊的映襯着路線 讓回憶中的後花園重疊了 妳看到當中那檸檬樹啊 竟然決定留下來居住 但沒有任何人知道 妳已經得到自由了 真相會得到解決的 只要找尋到那命運的
Thumbnail
一個被家庭糾葛困擾的小女孩,後知後覺下才體會母愛的重要。故事以離婚案例為藍本加以創作。
Thumbnail
那場隆冬後,她失去親愛的母親,也開始要分擔城裡主人的責任
Thumbnail
雖然句句不提離別,卻處處都是離別。。。。 她和他都是已婚身分。 婚姻很圆满,家庭也很幸福。 那次酒會重逢,不知道為什麼所有過去的情感直接在两人之間爆發。 他們是中学同学,也是彼此的初戀。 重逢之後,她內心對於過去情感的遺憾和對他的思念,似乎一直縈繞在心頭。 她想過是不是要不顧一切。
Thumbnail
自有記憶以來,從來沒有人,讓她這般恐懼狼狽過。 她垂眸盯著那張鏡影般相似的臉,萬分不理解,明明自己佔了所有優勢,卻居然殺不了她? 明明自己才是佔有后命的人……父親母親從小的精巧布局都是在為自己鋪路…… 明明,只要她死了,所有的美好就屬於自己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驀然回首》開場就展現了電影般的視覺效果,從外太空高處下墜的鏡頭直到一棟樓房,凝視著書桌前的女主角藤野,鏡子裡反射著她專心繪圖的臉龐,直到深夜早已忘卻了時間,這是她拼命練習時的珍貴模樣,為的是讓自己能繼續在學年報紙上刊登四格漫畫。而後鏡頭隨之穿越進到她四格漫畫的異想世界當中,這篇故事講的是一對苦命戀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從畫內延伸出來的長髮 為了尋找笛子的蹤影 偷偷的求和與出走 以拿出相遇的記憶作條件 她的心病竟然完好了 缺了一邊的映襯着路線 讓回憶中的後花園重疊了 妳看到當中那檸檬樹啊 竟然決定留下來居住 但沒有任何人知道 妳已經得到自由了 真相會得到解決的 只要找尋到那命運的
Thumbnail
一個被家庭糾葛困擾的小女孩,後知後覺下才體會母愛的重要。故事以離婚案例為藍本加以創作。
Thumbnail
那場隆冬後,她失去親愛的母親,也開始要分擔城裡主人的責任
Thumbnail
雖然句句不提離別,卻處處都是離別。。。。 她和他都是已婚身分。 婚姻很圆满,家庭也很幸福。 那次酒會重逢,不知道為什麼所有過去的情感直接在两人之間爆發。 他們是中学同学,也是彼此的初戀。 重逢之後,她內心對於過去情感的遺憾和對他的思念,似乎一直縈繞在心頭。 她想過是不是要不顧一切。
Thumbnail
自有記憶以來,從來沒有人,讓她這般恐懼狼狽過。 她垂眸盯著那張鏡影般相似的臉,萬分不理解,明明自己佔了所有優勢,卻居然殺不了她? 明明自己才是佔有后命的人……父親母親從小的精巧布局都是在為自己鋪路…… 明明,只要她死了,所有的美好就屬於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