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起因,只是想要知道如果從台北出發,繞西部高速公路,抵達太麻里需要多久?太想知道答案,於是就決定租車上路實測。
週六清晨六點起床,從板橋搭到市府站轉客運,抵達宜蘭轉運站會合後,租車直上國道。大清早天還濛濛亮就出門的情景,也讓我想起小時候過年春節要從台北返鄉,為了避開塞車潮,爸媽也都會在五六點把我們挖起床,迷迷糊糊地穿上厚厚的外套,爬到車子後座,只記得窗外天色灰暗,要前往很遠很遠的外婆家。
抵達關西休息站時不過早上9點半,下車伸個懶腰,喝杯咖啡又繼續高速公路之旅,而為了趕在傍晚抵達目的地,我們只停靠兩個休息站,關西和古坑,接著只在屏東加油站稍事休息一下,就進入南迴路段。
這是學會開車以來,第一次開上西部高速公路,也是第一次用開車的方式完整途經整個台灣島,去年的此時,雖然已經考到駕照好一陣子,上路仍然還是需要有人陪,時刻膽戰心驚,卻因故整個十二月都必須靠自己開車往返兩地,每天密集訓練,才讓我漸漸學會用深呼吸來化解上路的恐懼。
經過屏東南迴路段時,正好是傍晚四五點,冬天的太陽落得早,沿途看著海岸邊的夕陽晚霞餘暉,美得不可思議,我們忍不住抓準時機停靠路邊,多看幾眼這稍縱即逝的景色。
繞過屏東,也就慢慢進入台東縣境內,如果對台東不熟的人,一定會對台東鄉與鄉之間的物理距離感到困惑,不要看到入口招牌就以為快抵達了,大概要經過三次自我懷疑「還沒到嗎?」才會抵達目的地。從屏東開,會先經過達仁,然後大武,才會抵達太麻里,順道回家接媽媽一起去台東市吃頓晚餐,在台東常常不自覺地一切也跟著緩慢了下來,不管是吃東西、走路、說話還是內在的節奏。感覺每一次的呼吸,都有著海浪的節拍,不疾不徐,不慌不忙。
雖說不在這出生,也不能算土生土長,但是可能是血脈的牽連,或者潛意識的引導,我覺得沒有一個地方,能比台東讓我更有「回歸」的感覺。不一定像是家,更像是種斷不開的牽連。
十二月的台東,陽光依舊耀眼而溫暖,完全不同於台北的陰霾濕冷,地理環境開闊,隨性往東向或西向開,就能看見高聳的山脈,或者遼闊的太平洋,山線途經初鹿、鹿野、關山和池上;海線經過富岡、都蘭、東河、成功與長濱,我們選擇沿台11線往北開,在這段筆直而開闊的公路,體會電影裡roadtrip的樂趣。
下午抵達長濱,第一站就先去我心心念念的「書粥」獨立書店。
從書粥創立之初我就從網路報導上得知這間獨立書店,當時非常訝異竟然有人會選擇在長濱開書店,完全顛覆我的想像。更神奇的是,不但沒倒,甚至即將邁入第七年。家住太麻里的我,就算回台東,也都是在家和市區之間晃,甚少去其他鄉鎮,更不用說長濱幾乎是一南一北,差不多等同於要從台北開去苗栗或者羅東,所以儘管在同一縣市,卻是到了此刻才真正到訪。
書粥搬家,今年換到新的地點,代理店長親切的打過招呼後,就讓我們各自在空間裡翻閱喜歡的書,代理店長是親切的女生,猜想應該是常常出國旅行,有買書的人都可以挑一張她自國外收集、不同風格的明信片,我選了一張手繪插圖風格的英國教堂建築。買了《悉達多:一首印度的詩:流浪者之歌》,原本以為是詩集之類的,結果拆封才發現就是流浪者之歌本人,只是不同出版社。另外買了《疫情釀的酒》,由書粥創辦人高耀威發起,邀請九位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和十九位獨立書店老闆所共同書寫,每篇短文皆是作者疫情當下的感觸與抒發,很有意思,彷彿把疫情的真空期做成書本形式的時空膠囊。
實體空間的重要性是潛移默化的,尤其像是獨立書店這樣的存在,不是功利主義下會被看好的產物,但如果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麼有書店的地方,就有奇蹟發生的可能。所謂奇蹟,不是中樂透或撿到一千塊,而是被某本書的標題、照片、文案吸引,突然理解了某些事、突然被開啟了新的想法、突然想起某個遺忘很久的念頭...儘管肉眼不可見、無法即刻見效,但在人身上留下的影響力,卻比任何商品都還深刻。
所以每次逛獨立書店,我都希望至少買走一本書,覺得自己能做的好像也就只有如此,在能力範圍內做出小小的貢獻,延續書店久一點。